存在即有道理。
人體内每一個器官都有一定作用,雖說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切除部分器官的案例,但是那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如果情況允許,誰不想做個健全的人呢?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案例是關于切除小腸的,有人可能會問,沒了小腸人還怎麼吸收營養,那還能存活嗎?
案例一:小腸扭轉二十多個小時,全部壞死周女士本來過着簡單幸福的生活,懷有身孕的她每天都盼望孩子出生,意外在一天夜晚降臨,她突然劇烈腹痛,就醫後吐血不止,經過搶救周女士雖然活了下來,但是卻失去了兩樣東西,一個是孩子,一個是小腸,她成為了“無腸女”。沒有了小腸怎麼吸收營養呢?醫生想到了腸外營養支撐,每天用營養液維持生命,就這樣在家人和醫生的精心照顧下,周女士頑強存活了30年。
楊先生今年52歲,眼看着還有幾年就退休享清福了,沒想到得了這麼大病。剛開始時隻是腹痛、嘔吐,一家人以為得了腸炎,結果做腸鏡發現有2.3米小腸壞死,情況非常嚴重,做了一系列救治措施都沒有成功,隻能把壞死的小腸切除。小腸壞死後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影響,“閑置”時間長了可能會衰竭而死,為了救活楊先生的命,他的兒子決定給爸爸捐腸。手術一切順利,楊先生和他的兒子慢慢康複,一家人又恢複了往日的歡笑。
在很多人眼裡,小腸不過是糞便通過的“隧道”,和其他器官相比無足輕重,事實上,小腸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如果人沒有了小腸,食物在體内就是白走一趟,什麼營養都沒留下,吃再多都沒有用,那你可能每天都得挂着營養液再能維持日常活動。這麼一說大家是不是覺得小腸很重要呢?
小腸在腹腔内九曲十八彎,拉直的話大概有五六米,比你個頭還高,是不是很難想象。但是仔細想想就能理解了,若是不長這麼長,怎麼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呢?可能還沒吸收完全食物就排出體外了。有的明星為了變瘦不惜切除部分小腸,最後雖然變瘦了,但是體質也變差了。
小腸表面還有一層絨毛,它也是為了更好地吸收營養,真是費盡心思隻為你多吸收一點營養,可謂是吃苦耐勞的表率。它不僅不怕苦不怕累,還特别教人省心,你聽說過小腸得腫瘤的嗎?沒有吧,它患癌的幾率非常小,和大腸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相信大家很疑惑,它每天和各種各樣的食物接觸,工作那麼忙碌,為啥和腫瘤無緣呢?
因為小腸中有很多堿性液體,癌細胞十分不喜歡,而且它活動很頻繁,就算有不好的物質進來也不易停留下來紮根,再者它還有很多免疫細胞做幫手,若是發現哪個癌細胞趁機溜進來,就會把它消滅。所以,小腸真的是值得我們用心呵護,不要浪費它的一番苦心。
【别做3件事】
不要吃得太油膩,高脂肪的食物應遠離,比如說炸雞、五花肉、豬油、動物肝髒等等,脂肪攝入過多會增加腸道炎症反應,增加腸癌風險。
不要吃太多精米細面,這類食物會在體内轉化成糖,會減少腸道有益菌。奶茶、咖啡、酒精也要少喝,可能引起腸道黏膜損傷,出現異常增生。
不要胡亂吃藥,高血壓、糖尿病、鼻炎、胃炎等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沒病不要亂吃藥,會破壞腸道穩定。肥胖人士不可用減肥藥、節食的方式減肥,會導緻腸道功能紊亂。養生人士切忌長期服用保健品和中藥。
【常做2件事】
有一個好腸道離不開科學合理地運動,它可以促進代謝,控制體重,還能改善慢性腸道疾病引起的症狀。孕婦、老年人也要保持一定運動量,可以選擇散步、瑜伽、騎車等舒緩的項目,不宜過度勞累。
健康的腸道離不開水分的滋養,很多人排便不暢都和飲水過少有關,腸道内的糞便不僅輸送緩慢還很幹燥,一定要多喝水,尤其是現在的天氣很幹燥,在工作和學習之餘别忘了補充水分。
不敢想象人如果沒有了腸道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從文中兩個案例我們也能看出來腸道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善待它們,飲食上健康一點 ,生活上勤快一點,不要等小腸生病了才後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