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成為長期主義者,特别是在多災多難的今天。
戰争,疫情,天災,人禍,地球上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不确定性的動亂當中。
然而越是動亂,越是要着手長遠,比如儲存足夠的食物,比如規劃好極端情況下的生存,比如增強自己的體質,以抵抗未來的變亂。
所有這些都需要着眼長遠,或者做出預判,或者付諸行動。
更重要的是,變亂的時刻,物質價值劇烈波動,堪比黃金的東西可能變為糞土,以前視如糞土的東西,瞬間堪比黃金。
投資和保障成為兩大主題,偏向保守的人,唯一的主題成為保障。因為從中長期來看,通脹不可避免。
首先是社會零售規模總體下降,不是沒人賣東西、買東西了,而是買賣的成本增加了,促成買賣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買賣本身減少了。
比如一家超市,正常情況下一周進貨一次,進5箱拖把,6箱火腿腸,9箱飲料,但是疫情影響生産和物流,原來能夠批發來的東西,現在沒有了,或者減少了,原來賣不出的東西,更積壓了,于是進貨減少,零售減少。
而在買方,封城造成公司生産減少,工資減少,消費減少,預防保障性支出增加。本來奢侈有節餘的生活,不得不縮減,啤酒撸串減少了。
其次是CPI上漲的情況。大宗商品和物資,已經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而上漲。戰争和貿易對立背景下,能源物資,化工和稀有金屬,基本保障的糧食都将迎來暴漲。
不是地球上人口變多了,需求暴漲了,而是戰争、疫情和貿易對立,讓生産下降了,讓供需不再市場化,在某些地方物資奇缺,而在另一些地方,物資浪費。
不論是戰争還是疫情還是貿易對立,都是非市場化, 或者是反市場化的,這不但從生産消費端造成失衡,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市場交易規則,不可預估地提高了交易的成本。
恒定不變的規則,讓人對未來産生信心,烏克蘭沒收在烏俄羅斯企業資産,也隻是一個開端。
所謂長期主義者,是相對于周期性思維和機會主義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機,反零和遊戲,反博弈思維。核心是格局觀,不斷提高自身,深挖洞,廣集糧,減少非實質性動作,甚至非必要性情緒波動。
有段話是這樣說的:
當你以一生為周期,看到的是時代的變遷和人性的豐富,看到的是天道規律。
當你以十年為周期,看到的是常識與規則的變化。
當你以三年或五年為周期,看到的是膽識與眼光。
當你以一年為周期,就會相信你的天賦和能力。
但如果你以一天為單位,就什麼也看不到,隻能寄希望于奇迹和運氣。
風物長宜放眼量,牢騷太盛防腸斷,時代走到今天,不是我們某一個人的原因,甚至不是某一兩個國家的原因,生在這個時代,感受美好和感受艱難,都是必經的人生曆程。
對于必然的事情,牢騷不起作用,世間最無謂的事情,就是對無謂的事情傷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