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
野豬下山了!“猴紙”到我家陽台了!野生動物進城的消息頻現社交媒體。事實上,我們身邊居住着衆多本土野生動物,它們與我們為鄰,我們卻鮮少了解它們。了解、友好、相伴,萬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新華日報·交彙點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市水産科學研究所、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等推出“秘境之眼·人類之友”日曆專欄,帶您一起通過紅外相機、動物觀察者等的視角,去關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動物鄰居”。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家園的生存基礎、生機所在,每到節氣日,我們還将邀請節氣官來進行當日的特選推介播報。今天,一起來認識中華絨螯蟹。
揮舞大鉗,“橫行”水域
中華絨螯蟹是弓蟹科、絨螯蟹屬甲殼類動物,又名河蟹、大閘蟹。它們的螯足(鉗子)粗壯有力,内裡長有鋸齒。雄蟹的螯足内外部都長有厚厚的絨毛。
中華絨螯蟹雖在淡水裡生長,但卻要在河口附近的淺海中繁殖後代。每年秋季,中華絨螯蟹都會彙聚到通海的河道中,順流而下至河口區域,在此交配、産卵、越冬。
中華絨螯蟹在中國分布很廣,通海的江河基本都有分布。随着遠洋運輸業的發展,中華絨螯蟹随着大型船舶漂洋過海,來到世界沿海諸國。
中華絨螯蟹有什麼習性?
中華絨螯蟹喜歡在泥岸的洞穴栖息,或匿藏石礫及水草叢裡。它們捕食兇猛、食量大、消化力強,不管是水生維管束植物、岸邊植物,還是有堅硬外殼的螺、蚌等,都是它們的“盤中餐”。中華絨螯蟹捕食時,各個器官都有其作用,第一對觸角上的嗅覺感覺毛,用來鑒别食物;用螯足捕捉食物,第二對步足一道捧遞至口邊,此時“口器”自行張開,食物先傳到第三颚足,再到大颚被咬碎、吞下。
中華絨螯蟹具有很強的自我修複和保護能力。當受到強烈刺激、機械損傷或蛻殼不出時,常常會發生丢棄胸足逃跑的現象。中華絨螯蟹“斷肢”都選在固定部位,這裡構造特殊,既可防止出血,又能再生長出新足來。中華絨螯蟹的自切再生現象,隻是在幼蟹生長蛻殼階段才存在,性成熟以後的中華絨螯蟹,是不易再生新足的。
食蟹,是國人對秋天的“尊重”
中國古人有“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之說。中華絨螯蟹是中國傳統的水産珍品,營養豐富,每100克“大閘蟹”可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14.0克、脂肪5.9克、鈣128.0毫克、磷145.0毫克、鐵13.0毫克、核黃素0.71毫克。
秋天的中華絨螯蟹膏黃肉美,處在最佳食用時機。《紅樓夢》中描繪了大觀園衆人秋天賞菊、吟詩、品蟹的場景,可謂風雅至極。江蘇境内,有太湖、陽澄湖、長蕩湖、固城湖、洪澤湖、大縱湖、高寶湖網等重點圍養蟹區域。
中國人食蟹,喜歡搭配生姜、黃酒。按照中國傳統醫學觀點,螃蟹性寒,搭配鮮嫩的生姜一起吃,或者吃蟹肉時蘸點姜醋汁,不僅能去腥、解膩,還有溫中暖胃的作用。
采寫:金亦炜
美編:葛逸潭
圖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
編輯: 劉春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