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元朝首次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
然而随着王朝遷移,元大都殘留下的痕迹屈指可數,就連元朝皇宮都因為被如今的故宮博物院疊壓而無法開展考古工作。
如此一來,我們隻有從史料當中翻找,複原出這座大汗之都當年的面貌。
元大都崇天門
幸運的是,元朝時描繪大都人情風貌的作品《析津志》流傳到了今天。
明太祖朱元璋拆毀元代宮室之前,主管者也将大都城内的宮殿格局記錄了下來,編為《元故宮遺錄》。
頗有意思的是,元大都這座蒙古帝國的核心城市,城牆遠遠不像現代人想象的那麼雄渾壯闊。
元大都複原圖
因為忽必烈時代,四處征伐幾乎從未停歇,為了在盡可能的範圍内節省資金和民力,大都城牆隻有西面一角略略包磚,其他地方盡數都是裸露的夯土城牆。
雖然在短時間内避免了過度勞役百姓,但是華北地區每到夏季常會有暴雨。
夯土城牆最怕雨水沖刷,稍有不慎便會發生垮塌的慘劇,之後便是無止境的修修補補。
這時候,王慶瑞向忽必烈獻策,如果這時候再用包磚的話無疑于弄巧成拙,不如幹脆搞個“葦城”。
葦城,也就是用葦草編成簾幕,從城牆底下一層層堆疊而上,将整個城牆罩住,減少雨水的接觸。
元大都城的周長,相當于今天五六十裡,要準備将整條城牆包圍起來的葦草,并非是随意就能準備好的。
忽必烈畫像
于是忽必烈下令,從此之後在大都文明門外建立專門的葦草種植場,此後這裡向城牆提供遮蔽的葦草一直持續到元文宗時期。
至于元代的皇宮,因為蒙古人廣泛招來各國工匠,所以宮廷中有很多奇巧的機關。
比如“水晶二圓殿”,整座建築立于水中,周回均用玻璃裝飾,日光照射上去五彩斑斓,彷佛在水底龍宮一樣。
皇帝的浴室布局也非常神秘,九座房間互相之間的通道交錯,如同狡兔三窟一般,令前去毀宮的大明官員們“至迷所出路”。
當在其中注入溫泉的時候,位于浴室中央的盤龍嘴中還會緩緩的冒出煙霧,有如人間仙境。
元代王振鵬《龍池競渡圖》局部
用于在宮中水面上往來行進的龍舟亦不是凡品,長的可以達到十丈,并且可以由機關自動觸發,首尾均能搖動。
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有别稱“魯班天子”,宮中龍舟就是他親自設計。
據說元順帝還曾經驕傲的說,隋炀帝若是有機會見到他的龍舟,必定羞愧難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