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共享單車擺上了街頭,人們出行更加方便了。
後來,又有了共享汽車、充電樁、輪椅、雨傘等。
還有人認為,以後要共享庭院,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有一座小院的美好。
日本一位小說家說過:“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會增加。”
人過了六十歲之後,積累了很多的财富,也有豐富的情感,如果能夠拿出來,與人共享,那就是物盡其用,給社會和自己的生活,添加了無限的美好。
01
和家人共享金錢,家庭和睦。
有人說:“一個家庭的矛盾,80%是因為沒錢。”
其實,很多矛盾重重的家庭,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錢的分配問題特别突出。
我的二伯父,生了四個兒子。大兒子靠做木工,賺了兩套房子;二兒子靠打工,買車買房;最差的是小兒子,靠養魚 ,在農村自建了樓房。
二伯父七十多歲的時候,腿腳不利索了。他召集家人,商量如何養老。沒想到,大兒子一開口就說,他讀書最少,為家庭付出最多,不管給不給父母養老,都要拿一半的家财。
事實上,所有的兒女,都盯着二伯父的存款和退休金。
後來,二伯父說:“我跟着誰一起過日子,就把這段時間的退休金拿出來,作為家用。”
一句話,事情就解決了。表面上,二伯父吃虧了,可是這些錢,不遲早都是兒女們的麼?
人老了,如果日子還過得去,自己有退休金,就别哭窮,不要給兒女添麻煩。如果留下大量的金錢,反而讓家人你争我奪。
錢在誰的手裡,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的觀念,必須要樹立起來。
02
和鄰居共享空間,心寬路寬。
我的一個老鄰居,住在一樓,他主動把門口的位置騰出來,還安裝了一個插座,讓大家停放電瓶車,并及時充電。
他說:“年輕人上班,不容易。要是回到家,還到處找停車位,也很麻煩。”
後來,老鄰居家裡的煤氣罐、大樣家具,都有人幫忙扛。左鄰右舍,一團和氣。
作為老年人,應該體諒年輕人,工作不容易,要趕時間,要賺錢養家。如果把公共區域都占領了,就會引發矛盾。
比方說,一些老人,提着音箱,非得跑到籃球場去跳舞,占用年輕人和孩子的體育場所,真的是制造麻煩。
一塊空地,隻要合理利用起來,誰都不要獨占,空間就變得寬敞了。
遠親不如近鄰。人老了,如果兒女不在身邊,鄰居就是最好的幫手。
03
和社會共享資源,物盡其用。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自家有很多“灰塵掩蓋”的東西。
一個沒有用的跑步機,一個啞鈴,一個戶外用的帳篷等。放在家裡,占地方,如果能夠拿出去,給需要的人,家裡的空間寬了,并且東西也真正發揮作用了,還有人感激你。真的是一舉多得。
很多東西是可以反複使用的,如果你舍不得,反而會讓家裡的東西,因為閑置太久,變壞了。
一本書,你讀過了,還可以借給别人,或者把書裡的内容,告訴别人,智慧就真正有用武之地了。
一張桌子,可以搬到小院裡,變成大家的課桌,牌桌。用過了,搬回家,照樣能當飯桌。
一個網絡,你讓大家都用,并沒有增加成本,但是大家會感激你的“大度”。
學會共享資源,生活就會豐富多彩,才不會浪費。
04
和老人共享時光,其樂融融。
有一種很流行的養老方式,叫“抱團養老”。
一群老年人,聚集在某個地方,一起吃飯,一起嬉戲,一起看風景。
兒女們都在外地工作,對獨居的父母不放心,如果父母能夠融入群體,随時都可以得到關照,就放心了。
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八九十歲的老奶奶,一個人在農村生活,兒女們建了小洋樓和堅固的圍牆。鄰居常常站在圍牆邊,看老奶奶有沒有出來活動,問一問老奶奶需要什麼。
有人說:“一堵圍牆,防備的不是盜賊,而是人心。”
每個人都很自私,都提防别人欺負自己,到頭來,把自己困在了“牢籠裡”。人心啊,需要敞開,學會與人交流,才不會活得那麼孤單。
05
和親友共享節日,歡聚一堂。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你不來我家串門,我也不去你家串門。”
似乎,串門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客人來了,要做飯,要一起喝酒,要搞衛生,生活的節奏,都被打亂了。
可是,人過六十,從職場退下來了,生活節奏也很慢了,有親戚朋友來串門,是一件好事。
逢年過節,或者誰家有喜事,借機會聚一聚,生命會因此 變得熱鬧。
人與人交往,如果不互相走動,就變得陌生了;如果隻是在微信裡聊天,就彼此不是很了解了。
最好的人際關系,就是面對面聊天,一起做點什麼。
06
和氣抵萬金;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如果每個人都“舍不得”,都想着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那麼付出越少,得到的也越少。
老祖宗告訴我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人老了,把心放寬了,戾氣就出去了,福氣就湧進來了。
人老了,封鎖心和眼,最溫暖的春風,也隻能繞道而行。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