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縣位于甘肅中部,渭河上遊,隸屬于甘肅省定西市,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置隴西郡(治狄道,今臨洮),即有此名。
隴西因地處隴山以西而得名,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漢初置襄武縣,漢末移金城、隴西二郡治襄武,從此成為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唐時初為武陽縣,後為隴西縣。縣名遂沿用至今。作為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路橋的必經之地,她以悠久的曆史彪炳于華夏文明史冊。
曆史悠久 文化燦爛古隴郡作為華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李氏的發祥地。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巍巍隴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豐富、源遠流長的隴西李氏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蔔楞寺藏傳佛教文化齊名的甘肅四大文化之一。始建于北宋仁宗天聖元年的威遠樓,距今已有近千年曆史,坐落于隴西縣城中心,作為隴上著名古建築,它以雄偉的氣勢,悠久的曆史,精巧的造型而聞名于世,成為隴西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
素有“天邊仁壽”美傳的仁壽山森林公園聞名遐迩、頗負盛譽,道教三清殿、佛教十方寺,“隴西堂”大殿更為研究甘肅省四大文化之一的隴西李氏架起了聯誼橋梁。省級保護文物保昌樓,保一方繁榮昌盛、棂欄巧秀、飛檐翼然。千年藥鄉 馳名中外
藥學家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雲:“黃芪第一出隴西,色黃白,味甜美,今亦難得,故隴西有着“千年藥鄉”、“天下藥倉”和“西部藥都”之美稱,是全國“道地藥材”的重要産區之一,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國家級中醫藥原料生産供應保障基地”和“全國中藥材(黃芪、黨參)産業知名品牌示範區”,“隴西白條黨參”“隴西黃芪”被農業部認定為“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産品”,“隴西黃芪”地理标志證明商标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标。全縣共有各類中藥材資源313種,中藥材種植面積連續5年穩定在26萬畝以上,其中黨參、黃牗紅牍芪、柴胡等地道中藥材面積占中藥材種植面積的90%左右,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文峰、首陽兩大藥材市場年交易達10萬噸以上,交易額超過5億元。2018年至2020年連續3年召開中國(甘肅)中醫藥産業博覽會,弘揚着中醫國粹,呵護着人類健康,在疫情防控中,還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揮專家人才作用,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全程介入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和康複工作,辯證加減,開出了中醫防治新冠肺炎的“隴西處方”,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城市發展 古郡換新顔隴西地理位置顯耀,為隴中交通樞紐、“陸橋”要道,在隴海、蘭新線經濟帶布局中占據重要地理位置,更是甘肅中部和南部物資集散交流的重要所在,具有南拓北展、承東啟西的擴散發展效應。
多年來,隴西縣始終把規劃放在抓好城市建設的主導地位,緊緊圍繞構建“隴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按照“規劃出精品、建設增亮點、管理上水平、經營求突破”的思路和要求,堅持用戰略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維,高起點、高标準制定完善城市發展規劃,以科學可行的發展規劃引領城市建設。如今一條條街道平整寬闊,一座座樓房鱗次栉比,人流、車流井然有序,文化娛樂、休閑場所應有盡有……,讓這座隴上曆史文化名城正在煥發着勃勃生機。民俗文化 豐富多彩隴西廟會作為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形式多樣,正月初九天爺聖誕廟會,三月二十八東嶽泰山爺廟會,四月初八佛祖誕辰仁壽山朝山會,五月十二黑爺廟廟會,五月十三龍王爺廟會,五月十八雷祖廟廟會,七月十二雪爺廟廟會等。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四月初八仁壽山朝山會。朝山會一般持續三天,廟會中表演的雲陽闆、借以祈雨、祈豐收、由古代祭祀祈福儀式演變而來,是隴西獨有的民俗表演形式。
隴西秧歌,俗稱社火,作為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聚集五湖四海人員,來往四面八方賓朋,兼容各路秧歌精華,形成獨具特色的隴西秧歌,既有陝北秧歌的豪放、粗犷,又有河北秧歌的細膩、纏綿。
舌尖上的美食隴西小吃種類繁多、風味獨具,“隴原三絕”,臘肉、口條、金錢肉;“鞏昌五味”,腌驢肉、臘羊肉、燒雞粉、白蕨菜和鹹骨頭,在用上隴西打油詩:“燒雞粉、鹵雞蛋,荞粉釀皮饸饹面。酥餅鍋盔大肉面,想吃炒菜進飯店。想吃一碗饸饹面,饞得涎水往下咽。澆湯扯面味道鮮,吃上一碗想一碗。甜醅子、甜又涼,花錢不多嘗一嘗。韭菜包子剛出籠,端着上來熱騰騰。抹上豬油醋辣子,吃上一口還想吃。臘羊肉的味道怪,吃了還給家裡帶。鞏昌三絕有傳授,火腿口條金錢肉。說起臘肉更為美,隴西特産豬火腿。色鮮味香營養高,經久耐放銷四海..........”讓南來北往的客人回味無窮,垂涎三尺。
“隴西古八景”:隴翠屏春曉、桃花晚照、洛浦荷蓋、渭水湫波、首陽舊縣、石門夜月、碧岩珠簾、桦嶺積雪,一景勝一景。“隴西新八景”:鼓樓雁陣、文峰塔影、龍宮朝晖、保昌遺風、十方古刹、渭濱夜色、桦林雪韻、首陽藥香,新時代新風貌。
歡迎旅遊愛好者來玩,您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可以感受隴西人民的熱情、好客,讓你不虛此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