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2年滑旱冰

2022年滑旱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44:44

國家遊泳中心有一個國人熟悉的名字:“水立方”。如今,大家更喜歡稱它為“冰立方”——上個月,“相約北京”國内冰壺測試活動和“相約北京·昆泰”2021年世界輪椅冰壺錦标賽相繼在“冰立方”精彩落幕,水立方“水冰轉換”冬奧改造項目順利通過賽事驗收,為迎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做好了準備。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的比賽場館,改造後的“冰立方”将成為世界首個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雙奧場館也是冬奧史上首個在臨時冰面上的鋪設賽道的雙奧場館。

“2019年底,水立方第一次完成遊泳池與冰場的轉換,耗時近60天,2020年12月,第二次轉換的結構搭建用時20天,快了3倍,這次測試賽我們是在已有平台上做的制冰,制冰速度也明顯提升。”國家遊泳中心總經理、場館運行團隊後勤副主任楊奇勇說,由于後台供水系統的改進,純淨水得以快速産出,從10月1日到14日,僅用了13天就完成冰面制作。

2022年滑旱冰(水冰轉換僅用13天)1

水冰是如何實現轉換的?

在遊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首先要把泳池裡的水抽幹,然後在泳池内搭設可轉換架體。看似簡單,但這套冰場可轉換結構的設計考量和安裝精度堪稱精密。

秘密就藏在支撐冰面的“鋼結構加輕質混凝土預制闆”結構體系中。

這副“骨架”由2600根3米高、2米長的薄壁H型鋼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裝有柱腳,每個連接點裝有可拆卸高強度螺絲,确保鋼架堅固結實。作為支撐冰面“骨架”的一部分,制冰基礎層施工也十分重要。首先要在混凝土預制闆面上鋪一層PE膜,然後再鋪兩層擠塑保溫闆,保溫闆之上再鋪一層PE膜和抗滑移層,最上一層便是制冰管架。

接着到了另一個關鍵的環節——制冰。場館改造的重要一項就是增加制冰設備。“現在的賽場旁邊有兩組制冷管道,一進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體的動脈和靜脈一樣。”中建一局“冰立方”項目經理劉軍介紹,制冰基礎層上密密麻麻有序鋪裝的制冰排管相當于毛細血管一樣與動脈靜脈相連。而室外制冷機組就是“心髒”,打開制冰機組使其運行,将載冷劑通過管道循環輸送至制冰場,保證賽場制冰順利進行。

2022年滑旱冰(水冰轉換僅用13天)2

衆所周知,“水立方”作為遊泳和跳水等水上運動項目的比賽場館,賽時環境是高溫高濕,那麼到了“冰立方”,冰壺比賽則要求低溫低濕,靠的就是改造後的除濕系統。“場館的除濕系統就像我們人體的呼吸系統一樣,源源不斷地将幹冷空氣送入比賽大廳,并将大廳内的濕熱空氣帶出去。”劉軍形容。

記者探訪時發現,雖然場館内有一塊冰面,觀衆席卻并不覺得寒冷。這是什麼原因?原來,為了保證比賽用冰不融化,觀賽群衆不寒冷,賽場溫度也進行了分區控制——冰壺賽道冰面溫度達到-8.5℃,冰面以上1.5米處溫度保持在10℃,相對濕度不超過30%,看台溫度16℃至18℃。

首先是比賽大廳一層及池岸層的出入口進行了物理改造,增加室内外空氣隔離設施。屋頂膜結構及牆面闆之間的縫隙也進行了封堵。

改造後的場館不僅增加了功能,更實現了智能升級。改造後的比賽大廳在不同的點位設置了2000個傳感器,感知着比賽大廳的溫濕度、聲光等環境的變化,除了會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還将數據及時反饋至“神經中樞”。

許多市民很關心:冬奧會後,“冰立方”還能遊泳嗎?當然可以,水冰季的轉換将成為常态。“冰季會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之間,水季包括春夏秋,夏天我們繼續開展旅遊參觀、遊泳比賽,冬季承接冰上比賽。”楊奇勇說。

2022年滑旱冰(水冰轉換僅用13天)3

改造同時,“冰立方”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了一年四季對外開放的群衆性冰場,包括2塊冰面,一塊為花滑或冰球标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楊奇勇透露,兩塊冰面在冬奧會時将對觀衆開放,賽後也将作為奧林匹克中心區冰壺項目體驗基地,為大衆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