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9日,上海滬劇院青年傳承版滬劇《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滬劇折子戲專場》在天蟾逸夫舞台輪番上演。
青年傳承版滬劇《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這兩部堪稱滬劇“教科書”級的經典劇目,劇中不僅有上海早期城鄉社會的生活氣息和文脈記憶,還有“文派”“丁派”“石派”“解派”“邵派”“王派”“楊派”“春派”等經典流派唱腔,對滬劇青年演員打實基本功有了重要的意義。舞台上,青年演員們日趨成熟的舞台功架,韻味悠長的流派唱腔,把滬劇的精粹和傳統美學文化呈獻給觀衆。
《陸雅臣賣娘子》劇照。本文圖片均由沈剛拍攝
11月9日上演的滬劇折子戲專場中包含了《楊乃武與小白菜》《星星之火》《碧落黃泉》《雷雨》裡的經典選段,另有一出滬劇小戲《親情》,則是講述親朋之間的深情故事。
《陸雅臣賣娘子》和《庵堂相會》的複排導演舒悅在整理、挖掘、傳承的基礎上,保留了經典唱段、唱腔、念白,并結合當下審美品味,對部分唱段進行了重新編排,根據演員的嗓音特點,将“娘舅賦”由賦子闆改為三角闆,演唱出來更具滬劇韻味。此外,《陸雅臣賣娘子》中“歎五更”同時加入了“文派”“解派”“邵派”“王派”“春派”的流派唱腔,讓觀衆聽來頗為過瘾。
《陸雅臣賣娘子》劇照
11月8日,在《庵堂相會》開演之前,舒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庵堂相會》總時長有三小時,他并沒有對此進行删減,而是在舞台上完整呈現了這一劇目。“這是滬劇的經典劇目,而我們的經典并不多,因為滬劇的曆史不如京劇、昆曲那般悠久。所以把僅有的這些東西保留下來,我覺得是我們應該堅守的。對于傳統經典劇目,要不斷探索,可以像盤一塊玉一樣把它盤出包漿來。”而前一天《陸雅臣賣娘子》的演出狀況也證明,觀衆并不會被劇目的時長所勸退。“隻要你演得好,觀衆都會看。”舒悅說。
《庵堂相會》
不過三小時的劇目對于經驗尚淺的青年演員來說比較有挑戰性,因此舒悅對此進行了分工,一個角色會有兩到三個演員來演,有的角色的演員甚至多達五到七人。這樣上海滬劇院2013級的26名青年演員便都有機會在舞台上一展風采。
《庵堂相會》
在指導青年演員的過程中,舒悅表示為了讓他們能夠深入地理解角色,會首先給他們深度講解劇目背後的故事,包括角色的人物故事,他們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讓演員演好幕後戲,這樣他們在表演中就不會有空白點。此外,青年演員對于傳統滬劇中特有的語法和表演手段或許并不熟悉,也需要詳細的講解。
對于青年演員的培養,舒悅強調說,不同流派唱腔的學習對于滬劇的傳承尤為重要。“滬劇代表了上海的聲音,而如果沒有流派之分,它就沒有了上海的味道。”通過經典的流派唱腔,才能将純正的滬劇味道傳遞給觀衆。
對于青年演員的表現,舒悅也不吝惜誇獎。他說:“他們在不斷地進步。盡管他們的藝術還沒有很深的造詣,還有很多瑕疵,但通過這輪演出,我看出了他們的精神。對于滬劇,這些孩子有清楚的認識,尋到了自己的一條路,這是很不容易的。他們對滬劇有希望。尋到了這條路,他們才能趕路,趕路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的障礙,這需要大家一起幫他們克服,我們也會陪在旁邊。”
而青年演員的态度也證實了他的贊賞。《庵堂相會》的主演沈佳妮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作為年輕一代,她認為自己有傳承滬劇藝術的使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上海的聲音、上海的文化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排練期間,韓玉敏、沈仁偉、汪華忠、張杏聲、徐伯濤、王明道、王明達、王珊妹等老藝術家們向青年演員傳授技藝,從咬字、唱腔、形體、表演都一一進行輔導。對此,《庵堂相會》的另一位主演李秉儒表示受益匪淺。他認為,對于滬劇的傳承,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要原封不動地将老一輩藝術家留下來的藝術瑰寶學習下來,打好基礎後再進行創新和發展。
《庵堂相會》
上海滬劇院青年團團長吳争光表示:“相比上海滬劇院9月底在宛平劇院的演出,這次演出有了很大的提升。接下來我們還将繼續把青年演員的基本功打紮實,把老藝術家的流派繼承下去。今後還将在探源溯源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新的題材,豐富滬劇舞台,喜迎更多年輕觀衆。”
三場演出結束後,上海滬劇院将邀請專家和觀衆代表召開研讨會,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青年演員更好地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