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是一位比利時畫家,近年來作品大噪,他的繪畫語言晦澀而有深意。他用獨特的繪畫風格與隐晦的繪畫主題相結合,創造出詭異、荒誕、甚至殘酷的畫面氛圍,在博伊曼斯的作品中,人物的臉往往并不直接面向觀衆而呈現古怪的姿勢或場景。
《耳朵》,2011
布面油畫,60 x 40 cm
© 米凱爾·博伊曼斯
《火箭》,2019
布面油畫,60 x 40 cm
© 米凱爾·博伊曼斯
依稀記得,是2020年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見過這幅《火箭》原作。這幅畫于筆者看,第一視覺感受是極強的壓迫感、詭異的服裝穿着具有象征性的火箭形态,忍不住的上前多看幾眼,上下打量。
該畫描述了一個全身被長袍和頭巾覆蓋的人物,站在一處背景沉悶的空間裡,作品延續了博伊曼斯對具象技藝的探索。作品缺乏現成的語境,使之具有了中性、但仍能反觀心理狀态的氣氛。衣服背後那若隐若現的人物形象給予觀者開放的解讀,如同漆黑夜晚的神秘感可以進行意義的投射。
《太陽的火焰》,2017
布面油畫,43 x 36 cm
© 米凱爾·博伊曼斯
各種正做着頑皮又神秘舉動的幼童,畫面充滿了險惡暴力的弦外之音。這些形象讓人聯想到文藝複興繪畫中的“小天使”,他們天真無邪的原型與這些畫作中的狡黠形成鮮明對比。
《香蕉》,2006
布面油畫,36.5 x 30.3 cm
© 米凱爾·博伊曼斯
男子頭微微傾斜地檢視着一根香蕉,手中的香蕉仿佛是一件滿載重要意義的珍貴物品。像博伊曼斯的許多繪畫作品一樣,人物總是被孤立地呈現于一處模棱兩可的環境中。
英國著名藝評人、策展人及藝術史學家邁克爾·布雷斯韋爾 (Michael Bracewell) 講:這個系列中的繪畫作品所描繪的心理狀态無須被徹底破解。
博伊曼斯作品的觀衆會“陷入一種詭異的時間循環, 展示出一種存在的狀态或社會形态,其中充滿了不受控的原始之物,它們處于一種無政府主義的狀态——是弗洛伊德式的‘本我’(Id) 在暴發騷亂,而‘自我’(Ego) 未能在本能的行為與 ‘現實’之間進行調解。”
正如知名策展人傑弗裡·格裡夫(Jeffrey Grove)所闡釋的那樣:“博伊曼斯的作品有着不可言喻的錯位感,通過其獨特的視覺語法的統領,畫面中的人物處于令人信服的中立性和不确定性的狀态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