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霭氤氲,亭台樓閣、古城河埠隐現,運河橋堍下豐足自得的民風裹挾着巷陌煙火氣息撲面開來,船行激起的波浪讓正在浣紗的繡女茉娘驟然擡頭,恰見運河上一條船行過,船頭一位英俊小夥粲然一笑,茉娘一見生情,一瞥入夢。
10月29日,作為第三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的閉幕演出,舞劇《運·河》将蘇州園林、江南小調、市井生活等典型素材串聯,創造出獨特的江南文化诠釋方式。
在之前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文化蘇州”輪番上演文化大餐,再一次将世人的目光定格于“一城詩畫山水,千年人文蘇州”的文化繁榮實踐:名團名劇名家精品劇目展演、“江南小劇場”夏秋演出季、第四屆江南青年戲劇節、第八屆中國昆劇藝術節、第八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是“雅韻江南”;“文起江南 因運而盛”——第二屆“蘇州最江南”學術論壇、志說江南·2021蘇州圓桌會議、音樂·城市·曆史——“江南絲竹”學術座談會,是“文論江南”;江南如畫——中國油畫作品展、遷想妙得——顧恺之藝術精神中國畫邀請展,是“精緻江南”;2021年緻敬經典·國際修複電影展、“美麗蘇州”全國攝影大展、第二十二屆中國蘇州虎丘曲會,是“美好江南”;還有“樂遊江南”,推出了一系列旅遊産品和惠民措施……
如果說“江南文化”是蘇州的閃亮名片,那麼找回“江南文化”的精神基因,重塑“江南文化”的金字招牌,把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是蘇州的一道“必答題”。今年,蘇州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動計劃》,明确蘇州市将全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推動蘇州率先建成文化強市。
這個秋天,在蘇州遇見千姿百态的江南。而關于江南的故事,未完待續。
蘇州的江南,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吳王阖闾之命築城,開設水陸城門各8座,其中阊門巍峨雄偉,成為蘇州的重要标志。至今,行走在阊門一帶,千年曆史交融于此,一石一瓦,都留下時間細密的針腳。
蘇州,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一直坐落在春秋阖闾大城原址之上。經曆泰伯奔吳、吳越争霸、晉室南渡以及唐宋元明清的發展與變遷,創造出燦若星辰的古典文明和文化瑰寶。山溫水軟、精緻典雅、文蘊醇厚的吳地文化,滋養了江南文化的繁花滿枝:古城、古鎮、古典園林……經典江南文化遺存;昆曲、評彈、蘇劇、蘇繡……絕世江南文化瑰寶,烏鵲橋、丁香巷、桃花塢、采香泾……唐詩宋詞裡裁下的江南美稱,讓這座仿佛從唯美畫卷裡拓印下來的古城,裝滿了江南文化最豐富的意象元素和最飽滿的情感世界。
昆曲、古琴、宋錦等6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3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世界遺産典範城市”“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如今,這些“無形”的文化都被妥帖守護着。
蘇繡代表性傳承人薛金娣傾盡心血把蘇繡的精細發揮到極緻,她的兒子張雪繼承了母親的愛好,藝術碩士畢業後,張雪放棄了金融工作和國外留學的機會,回到鎮湖老家和母親一起在工作室裡從事蘇繡工作。
守護、傳承,千年文脈在這片江南水鄉綿延不絕;守正而創新,則是江南文化永葆活力的必然選擇。
與母親刺繡作品涉及題材主要是古典畫作和詩詞不同,在張雪的《九大行星》《佛》等作品中,人們看到的是年輕人根據市場對傳統藝術的全新解讀。張雪堅持做極簡風刺繡,空靈、洞達、清雅、隽秀,後來,網易遊戲、多家動漫遊戲廠商紛至沓來,希望進行跨界合作。
蘇州的江南文化,善于别開生面,制造百物無不精巧,具有濃烈的品牌意識、強烈的創新意識。
一年一度的虎丘曲會是蘇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群衆性昆曲演唱活動,今年的曲會在往年常規雅集的基礎上新增千人石夜場活動,主辦方采取網絡直播、沉浸式演出等創新融合形式,讓更多市民、遊客盡覽姑蘇風與月,盡情體驗一場異彩紛呈的視聽文化盛宴。此外,本屆藝術節還積極探索新的運作模式,與各大數字平台深度融合,推出“江南小劇場SZ”微信公衆号,深度打造蘇周到App“江南小劇場”頻道,集資訊、購票、直播、互動為一體,與各主流媒體平台互通,實現“雲觀劇、雲看展、雲遊園、雲互動”功能,不斷提高數字對江南文化藝術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
從宋代碑刻《平江圖》,到熱門遊戲中的江南百景圖,從“曆史之江南”到“現存之江南”……2500餘年時空流轉、歲月雕琢,留下一張張看似不同卻又相通的“姑蘇繁華圖”,繪就“人間天堂”的現實版本,未來仍将繼續以創新智慧打響現代江南文化品牌。
蘇州的江南,是雅緻的,也是堅毅的
粉牆黛瓦石闆路,小橋流水傍人家。遊走蘇州古城區的街巷,常常閃現恍如隔世的感覺。平江路上,夕陽西下,原本坐在橋邊休憩的老人們,或拄着拐杖或拎着闆凳三三兩兩地回家;放學後玩耍的孩子圍在麥芽糖攤子前久久不肯散去;古色古香的镂空花窗裡隐約傳來評彈的曲調。
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熱土的人所創造出的“蘇式生活”,在當下依然散發着無限魅力。來蘇州,逛一逛千年老街,感受市井風情;尋一艘烏篷船,遊過小橋流水;觀賞别具匠心的蘇州園林,放眼獨具韻味的粉牆黛瓦;感受一句句吳侬軟語,品嘗一道道姑蘇美味;聽一回虎丘千人石上發出的昆曲清音,望一輪“吳越春秋”的石湖之月,赴一場處處透露生活美學的本色美術館東西橋市集……
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如今,行走在蘇州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各色各樣的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碑刻博物館、昆曲博物館、絲綢博物館、中醫藥博物館……除政府主導外,蘇州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一批“小而精”“專而特”的專題博物館、展示館,曾經的“深深庭院”走向大衆,一塊磚、一扇窗、一杯茶都作為江南文化的載體,将曆史和現代勾連,以更加開放的姿态接受更多人來品讀。
江南文化,不僅有雅緻,更有堅毅,很多人對江南水文化有誤解,認為這裡隻有粉牆黛瓦、上善若水、溫柔秀美,但實際上,大江大河大湖那博大的水流之中透出貫通無礙的力量,蘇州人從來不缺少剛柔相濟的氣質,早期的吳文化極為顯著的特征是孔武剛強:從阖闾、夫差摧楚毀越、壓齊迫晉稱雄一時,項羽巨鹿破秦、火燒阿房号稱霸王,直至孫權赤壁大勝、鼎足江南。在革命戰場,沙家浜的紅色故事久為傳揚:“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阿慶嫂在每一次人生的分岔路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共産主義信仰所照耀的那條荊棘之途,為民族獨立,為人民幸福,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而當下的蘇州,更是在堅守古典蘇州文化的基礎上,拼出了“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園區經驗”。蘇州敢為人先,敢為天下先,他們低調踏實,鎖定目标,多點前行,沉着進取。
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潔說,從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改革開放後形成的“三大法寶”,曆史給蘇州留下的不僅是園林文化、精緻文化,更是一種追求卓越、胸懷天下的文化,這也是蘇州之所以成為蘇州的“傳家寶”。
奮鬥者,是新時代的主角。新時代,是奮鬥者的舞台。蘇州将不斷激勵“從頭越”的豪氣、“肯登攀”的膽氣、“試比高”的志氣,解放思想闖新路、改革創新求突破、系統推進增優勢,在“沒有先例”的方面力争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力争做得更好更快。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曆史機遇,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加快建設展現“強富美高”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
蘇州的江南,是蘇州的,也是世界的
江南文化的複興,令全體蘇州人受益。
本屆藝術節踐行“文化藝術的盛會,人民群衆的節日”的宗旨,為市民和遊客獻上包括舞台藝術、書法美術、群衆文藝、民間工藝、文論、影視、旅遊等文旅盛宴。通過發放文旅消費補貼,雲上參與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舉措,讓民衆在參與、互動中樂享文化藝術發展的成果。
藝術節期間,“江南小劇場”微信公衆号推出惠民購票補貼,同時部分演出實行惠民票價,比如第八屆中國昆劇藝術節參演劇目不高于80元,第八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參演劇目不高于20元,第四屆江南青年戲劇節競演劇目不高于80元,并根據演出特點、觀衆喜好,設置多類優惠套票,營造人民的節日。
此外,“四季遊蘇州暨秋天蘇州旅遊季”發布會,推出一系列旅遊産品和惠民措施,推出“江南文化”主題遊、“秋天博物季”、金秋文化之旅等活動,借力線上平台,吸引市民遊客到“運河十景”打卡參觀,“姑蘇八點半 地鐵奇妙夜”舉辦第二屆金雞湖仲夏嗨遊節、木渎古鎮“木渎夜未央”、觀前地區金秋熒光夜跑等系列活動。
要全面打響江南文化品牌,蘇州極為重視在文化層面與長三角兄弟城市之間加強合作。畢竟,江南文化是長三角地區共同的文化标識和文化底色,長三角各地都十分重視從江南文化中汲取養分。蘇州的想法是,以江南文化為戰略性資源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依托上海國展中心這個世界級“展廳”,今年5月,蘇州重磅推出“蘇作館”。蘇繡、缂絲、玉雕、核雕、蘇扇等12個蘇作門類,彙集36位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的200多件蘇工蘇作藝術精品,無不展示出天工蘇作的人文氣韻和獨運匠心,這裡将成為面向國際國内集中展銷蘇工蘇作的精品旗艦店。而在昆曲申遺成功20周年之際,海上版昆曲《浮生六記》今年5月19日正式簽約入駐上海豫園。作為國内首個沉浸式戲曲表演,這個由蘇州打磨三年的“戲劇 ”創新文化項目,從古典園林滄浪亭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立江南,走出去,觀世界。“蘇州不僅是江蘇的蘇州、江南的蘇州,也是全國的蘇州、世界的蘇州!”複旦大學教授馮賢亮說。
十三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蘇州城漂亮得驚人”,打開了西方觀察中國江南的新視角。七百多年後,蘇州古城原址未動,這裡的江南風物愈發動人,文化韻味更加迷人,正昂首邁向世界讀懂江南文化的“最美窗口”。
錦繡蘇州奮力
織就“雙面繡”
文化與經濟,傳統與現代,“雙面繡”已成為蘇州最鮮活的城市表征。錦繡江南,蘇州尤最。近日,就蘇州如何進一步打響江南文化品牌,蘇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相關負責人作出了解答。
問:有人說,文化與經濟的“雙面繡”正是蘇州的拿手絕活,更是蘇州的最亮标識。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答:硬實力與軟實力互為依存、不可割裂。目前,蘇州經濟發展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我們更加需要完整準确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目前蘇州的周邊城市都在突出文化優勢上行動,這讓蘇州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未來,文化軟實力将成為城市競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将顯著增強城市的精神凝聚力、經濟創造力、文化識别力、人文吸引力。
去年年底,蘇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舉行。會議要求打響“蘇州制造”“江南文化”兩大品牌。隻有抓住文化的精神之“魂”,才能立起發展的支柱之“根”,立起了經濟的“根”,也能更好傳承文化的“魂”,從另一個層面上看,這是蘇州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的具體行動。應當說,蘇州也有足夠的自信和底氣來推動傳統江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問:在傳統與現代的“雙面繡”中,如何保護好江南文化的根基?
答:根據《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蘇州将全面保護古城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城市空間格局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傳統景緻;健全大運河文化遺産分級分類保護制度,建立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完善地方性法規,建立大運河文化遺産綜合保護協調機制。劃定近山、濱水、曆史文化遺産周邊風貌管控引導區,保護山水、文化景觀,彰顯古今輝映的城市風采。我們将構建全域性、整體性的蘇州曆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這是蘇式生活的根基所在。
蘇州将實施曆史文化名城保護三年計劃,統籌協調保護與發展,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全面保護古城風貌,實現曆史文化街區、古建老宅、曆史文物有機串聯,古城環境面貌明顯優化,公共配套更加完善。實施曆史名人記憶延續項目,梳理曆史名人事迹典故、後代傳人、故居舊址名錄。着眼全市域,重視吳地文化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抓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牽頭做好江南水鄉古鎮申遺,抓好古鎮、古村落、古建、古橋、古寺、古墓等保護工作,創建文物建築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問:如何開辟蘇州文化産業發展的“新藍海”?
答:坐擁豐厚文化家底、擁抱文化發展“新浪潮”,蘇州活化利用好江南文化基因,推出文化産業倍增計劃、“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動計劃,形成推動文化發展的最強政策支持。
通過江南文化遺存保護工程、江南原創文藝精品孵化工程、“最江南”文旅融合發展工程等一系列項目的實施,蘇州正為“新藍海”注入源頭活水,把“蘇作工藝”的内涵挖得更深,把“百戲之城”的舞台搭得更廣,用一批具有江南特色、江南标識、江南内涵的文化品牌項目鍛造強引擎。通過科技賦能,加快數字經濟發展,蘇州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舞台”,構築全國數字文化産業發展高地,讓更多标準化、時代性、創新型文化産品,成為培育年輕受衆、培養潮流市場的最紅IP,“點燃”文化消費熱情。
作者:趙征南
編輯:範家樂
題圖攝影:王震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