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9 12:44:09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近日,電視劇《夢華錄》熱播引發了一系列讨論,相比改編自網文大IP的古裝偶像劇,《夢華錄》改編自元曲大家關漢卿的《救風塵》,舊瓶裝新酒,刻畫趙盼兒智勇雙全救同伴的“義女”形象。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1

《夢華錄》劇照

相比剛開播時衆人點贊,播出過半,《夢華錄》口碑下滑,學者毛尖稱“影視劇是全中國最封建的地方”,《夢華錄》似乎可以作為又一個案例。

大家熱議之餘,又“考古”出20年前的一部電視劇《愛情寶典》。同樣改編《救風塵》的故事,網友重溫後評價:“元雜劇和明清小說,真是藝術瑰寶。”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2

《救風塵》插圖,出自《元曲選圖》,明萬曆刻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中華曆史悠久,從《史記》到唐傳奇,脍炙人口的文學曆史作品為戲劇提供了養料,宋元雜劇誕生後,趙氏孤兒、黃粱一夢、莺莺傳等,都成了觀衆喜愛的戲劇素材。

明清小說又在雜劇的基礎上達到新的高峰。相對于明清時“三言二拍”、《聊齋志異》中的小故事——如唐伯虎三笑姻緣、畫皮、聶小倩、崂山道士等,宋元雜劇我們更陌生一些。

根植于宋元社會市民文化的雜劇,有哪些代表作品?關漢卿等人士,為何在當時能寫出有如此現代觀念的作品?

從《救風塵》到《望江亭》

關漢卿筆下的girls help girls

《感天動地窦娥冤》、關大王(羽)單刀赴會、望江亭中秋切鲙、崔莺莺待月西廂、迷青瑣倩女離魂……這些都是元雜劇中的故事,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誕生于同一時代。

關漢卿《救風塵》講了什麼故事?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3

關漢卿《救風塵》,出自臧懋循編《元曲選》,明萬曆刻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趙盼兒是北宋汴京勾欄裡的歌妓,她的好姐妹宋引章色藝雙全,受客人喜愛。其中花花公子周舍、落魄書生安秀實,兩人尤其深戀她。周舍是官二代,有錢又會撩人,比安秀實會疼人,宋引章決定嫁給周舍。

趙盼兒會識人,告訴宋引章:周舍浮誇不可靠。宋引章不聽勸,甚至到與趙盼兒翻臉的地步,嫁給周舍。跟随周舍從汴梁回鄭州,宋引章才看到周舍“家暴男”的真面目,“朝打暮罵”之下,她偷偷給汴梁的趙盼兒消息,請她來相救。

趙盼兒苦思冥想,想到一計。她盛裝打扮、帶上自己全部家當趕到鄭州,告訴周舍自己要嫁他。周舍見趙盼兒比宋引章更漂亮、更有錢,頓時心花怒放。但趙盼兒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成婚,委身三日,終于騙周舍休了宋引章。靠休書為物證、安秀實為人證,最終鄭州太守将宋引章判給了安秀實。

2002年播出的《愛情寶典》也曾改編這一故事,增加了趙盼兒傾心安秀實,最後克制自己、成人之美的劇情。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郭梅說,《救風塵》原著故事中,趙盼兒識人通透,又有救人的智慧,在清官的判決下救出宋引章,展現了關漢卿對女性的贊賞。而《夢華錄》中,公堂上遇到昏官,救宋引章還是要靠男主顧千帆(陳曉飾),顧千帆作為官二代又靠父親,似乎反不如關漢卿的原著了。

除了趙盼兒,關漢卿筆下另一個“美而慧”的女性,是《望江亭》中的譚記兒。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4

《望江亭中秋切鲙》,出自《元曲選圖》,明萬曆刻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譚記兒是一個寡婦,被白姑姑撮合,再嫁新任潭州太守白士中。當朝豪宦楊衙内因垂涎譚記兒的美色,構陷白士中,向朝廷請了金牌、勢劍,準備殺掉白士中、占有譚記兒。

白士中得知,吓得不知道該怎麼辦,譚記兒想到一計。自己喬裝為賣魚女,在望江亭等楊衙内,趁楊衙内色心起時,偷走金牌、勢劍,最終在公堂上戳穿了楊衙内的陰謀。皇帝發現了楊衙内誣告官員的真相,命禦史查處,譚記兒和白士中終成眷侶。

同《救風塵》一樣,關漢卿在《望江亭》中贊美女性的美麗與智慧,并不将女性視作弱者。郭梅教授說,《望江亭》至今仍在京劇舞台上上演,著名京劇大師張君秋的《望江亭》最為經典。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5

昆曲折子戲《窦娥冤·斬娥》劇照

郭梅還曾調查各地民間劇團,關漢卿另一部作品《窦娥冤》是最熱門的。“我比窦娥還冤,”這句話婦孺皆知。

“人們需要苦情戲,可以移情,正如人們喜歡大團圓的結局一樣。”郭梅說,《窦娥冤》這樣的悲劇,與所有悲劇的作用一樣,讓觀衆發現還有比自己更慘的人。而《救風塵》《望江亭》這樣的作品,則像童話一樣,大團圓的結局給人帶來安慰。

關漢卿為什麼能寫出這種作品

元雜劇為什麼達到藝術高峰

“元雜劇對于女性的歌頌,并不是孤立的現象。”溫州大學教授俞為民說,關漢卿、王實甫、馬緻遠、鄭光祖、白樸等元曲大家都有這種作品,《西廂記》《牆頭馬上》《單刀會》等今天依然廣為流傳,這是元雜劇的生命力。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6

北京人藝話劇《關漢卿》,王斑飾演。

關漢卿生于南宋末年的北方,屬于金朝。少年時代,金朝亡于蒙古,關漢卿作為“漢人”,社會地位低下。1279年,元軍擊潰南宋最後的抵抗力量,正式統一中國。

元代建立後,延續700年的科舉制停廢(1315年才恢複),像關漢卿一樣的廣大漢族讀書人,一時間失去了仕途晉升之路,落到了“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正是這一獨特的曆史背景,催生了元代優秀的雜劇作品。

關漢卿們在社會底層,以服務劇團謀生,與女演員打成一片。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對底層女性很了解、也很同情,一身才華便轉而創作底層人的故事。“寫劇本是文人不得已的‘時代之選擇’。”郭梅說。也正因為這些文人參與,元雜劇才有這麼高水平。

入元之後,關漢卿不能做官,他輾轉遊曆開封、揚州、杭州等各地,對元初社會現實有深刻的親身經曆。他寫了開封的趙盼兒,也寫了揚州的譚記兒,還在杭州寫了《一枝花·杭州景》,今天在杭州吳山有“關漢卿紀念石”。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7

杭州吳山的關漢卿紀念石。

關漢卿與他同時代人寫下活潑潑的故事,與元代儒家禮教不受重視有關,再加上科舉考試廢除,這些文人擺脫了禮教束縛。正因此,他們的筆下才有那些挑戰禮教、張揚人性的故事。

關漢卿去世時,30多歲的王實甫寫了《西廂記》。

當時已經有《莺莺傳》《董解元西廂記》,王實甫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改編,如豐富崔夫人的形象,讓她作為封建勢力的代表,突出了她與莺莺、張生、紅娘的對立,襯托男女主。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8

連環畫《西廂記》,根據王實甫元雜劇改編,王叔晖繪。

“這主觀上更多是為了增強戲劇效果,赢得觀衆和市場。”俞為民說,但客觀上做到了反封建的宣傳。而對關漢卿、王實甫等人來說,寫雜劇除了謀生,也抒發情感、托物言志。

比如《單刀會》《漢宮秋》《趙氏孤兒》等,這一類作品背後,是這些漢族讀書人的民族感情。

關漢卿晚年寫《單刀會》,關羽單刀赴魯肅之約,威懾東吳群英,戲劇化展現了關羽的英雄氣概。這段故事并不是《三國志》記載,而是關漢卿的藝術創作。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9

川劇《單刀會》

“我是三國英雄漢雲長”“倒不了漢家節”……劇中這些台詞中的“漢”,展示了對漢族政權的懷念,給蒙古統治下的漢族觀衆帶來慰藉。以“漢”為正統的曆史觀,也直接影響了明代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和《三國演義》。

馬緻遠比王實甫大10歲左右,他的《漢宮秋》寫的是王昭君的愛情戲。結尾王昭君投江自盡,不屈服于匈奴,展現了民族氣節。這一劇情讓人聯想起南宋抗元英雄、負帝投海的陸秀夫。同時劇中“毛延壽”這一反面人物(奸臣 漢奸),也有馬緻遠對國家滅亡的思考。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10

陳凱歌導演電影《趙氏孤兒》

紀君祥《趙氏孤兒》取材《史記》,同樣表現了家仇國恨。

《王粲登樓》《青衫淚》《嶽陽樓》等作品,則展現自身懷才不遇或隐居樂道的情懷。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11

《醉思鄉王粲登樓》,國家圖書館藏《元曲選》,明萬曆刻本。

與王實甫差不多同歲的鄭光祖,寫了《王粲登樓》:三國時“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不肯向權貴低頭,投奔荊州劉表不受重用,登樓思鄉,百感交集,寫下著名的《登樓賦》。後因丞相蔡邕引薦封為兵馬大元帥。

故事為虛構,但背後是漢族讀書人報國無門的感受。

救風塵人物形象分析(夢華錄口碑滑坡)12

《江州司馬青衫淚》,,國家圖書館藏《元曲選》,明萬曆刻本。

馬緻遠《青衫淚》故事來自白居易《琵琶行》,主角是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同樣是不被重用的處境。

這些元雜劇“托物言志”的寫法,其實與漢賦、唐詩、宋詞相似。晚清時,學者王國維将元雜劇擡高到與漢賦、唐詩、宋詞同樣的高度:“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元雜劇也啟發了明清小說,到800年後的今天依然廣為流傳。很多故事我們聽過,卻不知道來自元雜劇,比如20年前那部電視劇《愛情寶典》中幾個小故事,《救風塵》來自元雜劇,《賣油郎》《小棋士》來自明代的“三言二拍”,《風筝誤》則是清代李漁的作品。

(原标題《元雜劇裡,還藏了多少好故事》。編輯陸文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