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楓聲
邳州方言裡有大量地域色彩濃厚的歇後語。這些歇後語來源于生活,诙諧,幽默,形象,生動,有趣,飽含濃烈的特定時代的生活氣息,常讓聽者忍俊不禁,甚至會笑出豬聲,笑出眼淚。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讀高中的時候,男同學之間互相調侃常說這樣一句話:你這孩子做這事真是老太太靠牆喝稀飯啊!初聽不懂,經知道下文的一提示,頓時明白并記住了——老太太,牙沒了,“無齒”;靠牆,“背壁”;喝稀飯,“下流”。形象加諧音,造就了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歇後語。
印象最深的是好友忠利多年前常說的兩個歇後語:精腚苫屋——對不住四鄰;精腚推磨——轉圈丢人。
之所以深深記得這兩個歇後語,一是因為他用這兩個詞語評價某些人品性和品行時的表情語氣和語言表達的流暢自如度,二是因為這兩個詞語所反映出來的特定時期的鄉村生活狀态。
土牆草頂時代生活是貧困的,那時屋頂漏雨了就是換草加厚;有時屋外下大雨屋裡下小雨,難免要冒着雨爬上屋頂換草。沒有雨衣光着膀子是常有的事,但一絲不挂爬上屋頂“苫屋”,也不是全然沒有。那時候房屋低矮,雨天尚好,即使有人精腚苫屋,鄰居院子裡也不會有人看見;但若是晴天如此,四下裡鄰居皆看得到,讓鄰居家的女人們情何以堪?所以,“對不住四鄰”的解釋精辟至極。
推磨吃飯時代一去不複返了,推過磨的年齡最小的也屆不惑之年。推磨是轉圈的活,那時候幾盆糊子推出來,出得門去,若有人問幹啥了,慣常的回答是:趕磨山集了!推磨,本身大抵就沒有什麼好心情、再精着個腚,若有人看見,那份狼狽不堪可想而知。精腚推磨——轉圈丢人,這個歇後語實在是形象和精彩至極。
現在四五十歲的農村小夥伴很多人小時候是戳過馬蜂窩的。若跑得不快、遮蔽得不嚴實,被激怒的馬蜂準會把“侵略者”蜇得鼻青臉藍。被蜇的大多會哭着跑回家,父母大抵會一邊罵一邊用煎餅醬給塗抹,或掐來方瓜秧頭給揉搓。一個“精腚戳馬蜂——能惹不能撐”,把我們帶回童年,帶回曾經的、再難回去的生活情境。
“被窩裡放屁——能文能武;老太太跳井——堅決到底;要飯的牽屎殼郎——窮死好玩;大腰褲子——沒門;蒼蠅吃鼻屎——上臉了;脖頸長鳥——夠頭了;屎殼郎打哈欠——好大的口氣;羅鍋子上山——錢緊;羅鍋子睡墒溝——就巧;雞蛋殼裡泚猛子——木不開;玉蜀棵裡射箭——淨攮葉子;麻袋張魚——沒有好歡;過河濕小辮——木得不淺;......”邳州方言裡,有趣的歇後語不勝枚舉。
仔細考察這些歇後語,我們會發現——
這些語句的前一部分都是現象,真實存在的現象或某一點觸發的聯想性想象場景,是作為“比喻”存在的;而後一部分的解釋說明是緊密貼合前一部分的升華生發,常用諧音的表達方式,意趣于此,主旨于此,哲理于此。這種将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具有某個特定含義的語言表達形式,盡管大都是俏皮話,但其中蘊含的智慧和人生況味,絕對不容小觑。
從邳州方言裡的歇後語的内容看,這些歇後語的俚俗性很強,很多還有些“葷”。我們姑且可以這樣推論:這些歇後語的發明人文化層次并不高,由現象而想象,再楔入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或許隻是靈光一現,一個鮮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歇後語就誕生了——勝過千言萬語,勝過所謂的巧絕推敲之詞。
向創造生動語言的人緻敬,向曾經淳樸的歲月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