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張家界10月27日訊(通訊員 張昊)近年來,張家界市永定區橋頭鄉堅持以黨中央提出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二十八字工作方針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研究網格化管理根源性難題,加快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結合橋頭鄉實際情況,探索具有橋頭鄉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改革模式。
織好基層治理“一張網”
制定鄉鎮網格“四級聯動”制度,責任到格到人。按照曆史沿革、便于管理、群衆習慣的标準,将10個村居,劃分為42個網格。由村書記擔任網格長,村幹部、村輔警、黨員、群衆等擔任網格員,培訓合格後下沉到網格,确保“人人都有責任田”。每個網格員即網格裡的“生産隊長”和“百事通”,實行“五員合一”(即網格員兼任基礎信息采集員、法規政策宣傳員、矛盾排查化解員、事件隐患報告員和社情民意收集員),負責網格内的所有大小事。
打造基層社會信息化治理綜合體系,踐行“智治”賦能。遵循“務實有效”的原則,積極整合資源,将全鄉各類信息化平台内容和要求相互融合,形成橋頭鄉基層治理信息化體系。集中管理防汛救災、河長制、森林防火、雪亮鄉村等視頻監控系統,初步構建起鄉、村、網格三級綜治指揮體系。以務實實用、高效協同為導向,陸續推進平安建設企業微信平台、基層社會治理平台等網格化工作平台,基本實現了民情底數“一網打盡”,指揮調度“一網統管”。
抓實網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激發幹事活力。結合區委、區政府和區政法委要求,把握網格事件處置這個重點,對各村落實網格化工作情況進行考核,确保網格化治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不但看資料更看實效,對每個網格的基礎情況、事件處置、網格五員等八個方面工作開展效能評估,實施“一考核三運用”,即考核成績與年度績效、評獎評優、崗位晉升挂鈎,激發網格員的敬業、實幹精神活力。
擰緊多元共治“一股繩”
出台工作規範,明晰責任主體。制定出台了網格服務管理工作規則,明确基本組織體系、基本工作内容、基本管理制度、基本工作方法、基本待遇保障五個方面内容,讓網格化工作人員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明确77項村居自主辦理項目,引導和推動社會主體厘清職能,堅持“群衆的事情群衆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引導群衆參與,增強自治意識。積極推行村居屋場議事制度,由政府幹部、駐村書記牽頭,定期在各村開展屋場會,讨論村居民生項目,激發人民群衆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熱情。通過居民微信群、企業微信群等陣地促進村民、村委會共商共議大小事務,在共建共治中收獲共享的成果。
推進黨建引領,凝聚黨員力量。立足當地實際,突出抓好網格黨建工作,構建鄉(黨委-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村(黨支部-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站)、網格(黨小組-網格員)、組(黨員-組長)四級組織體系。紮實推進“五個到戶”工作,進一步深化“黨建聚合力”工程,精準精細編織黨員幹部服務群衆,搭建聯戶平台,用心用情解決群衆煩心事、揪心事,讓黨的力量直達基層末梢。加強以黨員為骨幹的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動員網格内各類專業人士、離退休黨員、熱心群衆組建政策宣講、法律援助、健康義診、應急管理、助老助殘等服務團隊,為群衆提供組團式、專業化服務。今年以來,橋頭鄉黨員志願者已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35次,出動人員100餘人。
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
“線下 線上”深入群衆,積極回應百姓訴求。建立網格員日常工作機制,網格員每天走訪巡查不少于2個小時,主動開展信息采集、人員走訪、政策宣傳、矛盾調處等“全科”服務,做到重點事件“每日必報”、重點人群“每月必訪”、所有群衆“每半年必了解”。結合“每月一日下網格”及“我為群衆辦實事”等活動,橋頭鄉政府幹部化身網格指導員深入網格指導各村網格化工作,了解、讨論、解決村組道路不便、環境衛生差等民生實事30餘件,主動開展志願服務活動80次。
固牢網格“4 N”聯動機制,為群衆解決實際問題。做實基層網格力量,打通部門之間壁壘,提升網格内事件處置效率,盡量将矛盾問題化解在基層。明确橋頭鄉網格化事項處置标準,網格事件通過各級指揮中心對标派發,處置過程全程痕迹化,确保網格事件“件件有着落”。探索網格員服務,“4 N”即在基礎信息采集、法規政策宣傳、矛盾排查化解、事件隐患報告和社情民意收集之外,融合電力、水利、通信等部門服務,确保小問題、小矛盾等在網格内得到及時回應和解決。
上門到家提供服務,貼心服務解決民憂。全面深化基層群衆服務工作,各網格常态化為老年人、孕婦、殘疾人、困難群體等提供“上門辦、到家辦、幫(代)辦”服務,打造群衆身邊的“移動式”服務平台,确保困難群衆能夠及時獲得各項便民服務。針對群衆的“急難愁盼”問題,積極開展入戶走訪活動,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與照顧。全鄉上門網格服務已涉及疫情防控、普法宣傳、證件辦理、飲水保障、政策宣傳等多項内容,提供各項服務200多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