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1 01:05:04

編者按

今年3月,團中央啟動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統籌校内校外共青團力量,組織大學生走進社會基層。各級地方和高校團組織迅速響應、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形成了一些典型做法。

上海市靜安區來了批優秀的年輕人

團上海市靜安區委積極探索大學生常态化、制度化、項目化參與社區實踐的途徑,現已與全市12所高校團委建立共建機制,實現了區校共青團資源的有機整合,有效拓寬了基層團幹部的來源渠道。

挂兼職崗位引進人才

團區委班子吸納。團區委機關通過向區委組織部積極舉薦,吸納1名高校團委副書記兼任團區委副書記,并協管學生工作和志願者工作,搭建起團區委與高校密切聯系的橋梁紐帶。

街道挂職鍛煉。通過學校推薦、部門面試、崗位匹配等程序,團區委與高校團委結對共建、人才共育,共同遴選出優秀大學生骨幹,赴全區各個街鎮挂職團(工)委副書記。

暑期政務實習。團區委廣泛排摸區級機關、街鎮和高校大學生需求,通過學校推薦和雙向匹配機制,安排優秀大學生在暑期赴靜安區各個黨政機關部門挂職鍛煉。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

全過程管理提升實效

明确目标責任。明确“五個一”核心任務目标,每位挂職大學生需參與一項基層重點青年工作項目,與一個社區結對參與基層治理工作,開展一項社區調研考察并形成調研報告,記錄一份涵蓋社區民生的民情日志,提交一份挂職經驗心得總結報告。

設計實踐項目。團區委與有關高校團委圍繞中心大局工作,共同設計“城區微更新”“社區‘三駕馬車’”“愛心暑托班”等符合大學生專業特長和基層需要的項目,安排相關專業和具備相關特長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并鼓勵參與實踐的大學生加入區級重點課題調研小組,讓大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得到曆練和成長。

推動科研轉換。團區委緊扣“青春社區”“垃圾分類”等社區治理主題,帶動高校導師和學科研究團隊深入基層,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基層立法點”等轉化為研究課題,真正做到将高校理論研究寫在基層一線。

跟蹤實踐成效。建立青年參與實踐的動态化反饋機制,在不同挂職階段安排專題培訓、區情尋訪、線上分享、案例收集、總結座談等環節,配備團區委機關幹部為挂職學生提供線上線下咨詢和指導服務,對高校青年參與基層治理的實踐工作進行跟蹤指導和持續優化。挂職期滿後,根據挂職表現和工作實際,将考核評價結果反饋高校,作為學生骨幹後續培養的重要參考依據。

加強支持保障。團區委制定了《關于靜安共青團挂兼職幹部和志願者薪酬标準的實施意見》,要求各街鎮和接收單位為挂職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形成常态化機制。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

常态化共建鞏固成果

注重思想育人。團區委與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兩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團委簽定共建協議,發揮高校在團區委思想引領理論研究、課程開發、智庫咨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依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形成人才共育培養模式。

探索陣地共建。團區委與上海大學團委緊密合作,以紅色文化為紐帶,在校内建立起涵蓋儀式教育、團史展陳、現場教學、紅色閱讀等功能于一體的“靜安上大聯合初心團校”,推動校内外紅色文化和資源整合。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3

三重“鍊接”助力大學生走進社區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團委發揮團組織優勢,AA深化校地合作,與駐地青島市團組織進行區域化合作,組織大學生經常性、就近性走進社會基層,着力促進學生社會化能力提升。

近三年,學校在青島設立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34個,包括9所中小學、8個社會機構、3個醫療機構、4個街道社區、10家企事業單位,16個學院團委深度參與,年均開展服務800餘次,覆蓋學生達5000人。

規範機制“鍊接”,強化實踐保障

學校依托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指導中心成立社區實踐項目管理部,将學生參與社區實踐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網絡管理系統“石光”專屬分類,開設專屬實踐課程,定期認定導入服務學時,成為團員青年團内評優、推優入團入黨的重要參考。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4

所有社區實踐活動均上線第二課堂網絡管理系統“石光”,服務内容、服務時長及時記錄在學生第二課堂成績單中

健全全過程的評價考核機制,将組織的活動頻次、參與人數人次、實際效果等作為主要考核指标,将服務對象的評價作為最重要的評價标準,校地雙向開展考核評估并分等級激勵,優秀等級作為典型表揚并給予經費傾斜性支持、一般等級給予預警、不合格等級進行基地摘牌。

基地服務項目開展由學院團委統一調度、團支部輪流認領負責。各團支部根據學院基地制定的學期計劃,選擇參與時間并認領對應的實踐主題。學校在以學年為周期的團支部“10 ”任務清單中加入1次集體社會實踐和1次集體志願服務,在紅旗團支部、活力團支部立項要求中加入監測點,保證團支部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式參與的社區實踐。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5

設置“10 ”團支部工作任務清單,以學年為周期,每個團支部組織全體成員參與1次集體社會實踐和1次集體志願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6

2021年度“紅旗團支部”軟件1902團支部前往湛山街道輔助疫苗接種工作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7

2021年度“活力團支部”通信2002團支部到彤馨悅兒童康複中心參與志願服務

打通渠道“鍊接”,搭建實踐平台

學校團委聯合青島西海岸新區文明辦、團區委、區教育和體育局、有關街道、社區等啟動“青春石大•愛在青島”志願服務專項行動,校地合作共同營造“黨政支持、社會歡迎、學生踴躍”的社區志願服務與社會實踐氛圍,學校各學院與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結對簽約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鼓勵引導青年學生在融入青島、服務青島中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幹。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8

“青春石大·愛在青島”志願服務專項行動,校地共同簽訂“共建中國石油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

學校團委積極發揮組織優勢,同團青島市委、團區委建立季度溝通機制,強化校地合作、業務互通、工作聯動。在定期溝通過程中,将服務社區作為固定議題,及時了解社會需求、挖掘育人資源,并根據校地充分研讨論證,有針對性地設計服務項目,依托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建設,将社區實踐項目落地落實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9

經濟管理學院與西海岸行政服務審批大廳共建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推動實踐專業匹配,深化學生專業認知

除此之外,學校團委還與青島西海岸新區校城融合辦、招才中心合作,組織專業匹配的學生走進16家駐區企業進行常态化就業體驗實踐;與團區委密切配合,每年從嚴從優選拔100至200名學生走上區機關、區工委等政府機關的基層一線崗位進行實習和崗位鍛煉。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0

依托校城融合“名校攜名企”系列活動,組織學生走進駐區企業開展常态化崗位實踐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1

每年組織學生赴政府機關的一線崗位進行崗位鍛煉

理順項目“鍊接”,豐富實踐模式

學校團委堅持“問需于群衆、問策于校地、問計于學生”,依托社區網格員、基地聯絡員及問卷調查小程序等了解社會需求,校地共商,初步圈定基地服務主題和内容;面向學院發布基地需求,“招标式”征集基地建設方案及項目設計方案,同時鼓勵各學院根據社會熱點難點和學科專業特色等設計自主服務内容,形成項目庫;每學期對服務項目進行一次反饋評價,針對反饋意見及時優化服務項目的設計内容;結合學院學科專業工作實際和服務崗位性質需求等,開展校地雙方“互選”,推動16個學院與服務基地結對共建,簽訂合作備忘錄,為常态化開展既具有學院特色又切實服務社區的實踐項目奠定基礎。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2

理學院學生志願者在社區幼兒園開展機器人科普活動

團員青年社區實踐的類型豐富、可選項多,他們前往中小學開展榜樣宣講、科學知識進校園等課後服務,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前往醫院、車站、圖書館等社會服務機構,協助開展引導、提示等活動,提升基地工作效率;前往社會福利機構開展成長陪護、助殘助老活動,助力區域社會保障工作;前往街道社區協助開展社區治理和服務,幫助居民解決生活難題。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3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春晖志願服務隊帶領團員青年在西海岸新區啟音聾兒語訓中心定期開展志願服務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4

團員青年在學校所在街道長江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處開展服務工作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5

團員青年在黃島中醫醫院引導患者就診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6

團員青年在社區開展“暖城行動-舊物回收”活動

學校團委與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衛社區教育中心共同推出的社區教育服務項目“四點半課堂”,以團支部為單位選拔團員助教走進社區辦實事,面向靈山衛街道窩洛子社區、大灣社區的近百名小學生,開展每日40分鐘助學輔導、每日20分鐘各類科普知識普及、每月一次實踐實訓或公益講座等系列教育活動。每年志願服務時長超2100小時。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7

“四點半課堂”根據教師及學生的反饋需求,新增“石油能源小課堂”,學生助教正在講述“移動地質博物館”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8

學生助教在珠江路小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融入成長血脈

讓學生走進社區“有事幹”“幹得了”

湖南師範大學團委與屬地市、區團組織密切聯動,打造“區校共建”實踐育人特色品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投入社會實踐“大熔爐”,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已建成基地26個,覆蓋21個本科學院,打造品牌項目近200個,年均開展共建服務活動1000餘次,常态化參與的志願者3000餘人,社區受益群衆累計超過10萬人次。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19

湖南師範大學社區實踐工作機制

結合學生專業特長,讓學生走進社區

着力解決高校實踐育人活動中因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對等帶來的志願服務不夠精準、群衆需求難以滿足的問題。一方面以社區“心願牆”、社區居民微信群網絡調研和實地走訪等方式,征集社區居民需求,形成“需求清單”。一方面鼓勵支持師生依托專業特長設計服務内容,建立志願服務團隊,形成“服務清單”。在“需求清單”和“服務清單”基礎上,将群衆需要與學生專業特長相結合,最終形成“項目清單”。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0

湖南師範大學社區實踐部分典型項目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1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學專業學生在失獨老人調研基礎上,針對社區開展“心靈之家”關愛失獨老人社區服務計劃,針對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等問題開展專項志願服務

建立組織共建和人員挂兼職機制充實地方基層團組織力量

湖南師範大學與嶽麓區多次研讨聯動,簽訂共建協議,明确合作内容和機制。通過學院團委與社區團總支(支部)結對子,學院團幹部、學生團支部、社區組團隊的方式,逐步建設和完善區校共建基地。專職團幹部層面,全面推行參與基地共建的學院與社區團幹部雙向兼職制度;團員學生層面,在桔子洲街道試點探索實施“大學生黨(團)員社會實踐挂職”項目,并推廣至全體“區校共建”基地。三年累計選派團員青年100餘名前往社區機關實習鍛煉,有效提升學生就業競争力,夯實了社區基層團組織建設。

湖南師範大學與嶽麓區共建學堂坡社區實踐基地,建立組織共建和人員挂兼職機制,充實地方基層團組織力量,形成了穩定機制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2

湖南師範大學與嶽麓區共建學堂坡社區實踐基地,建立組織共建和人員挂兼職機制,充實地方基層團組織力量

參與社區治理彰顯大學生團員先進性

校地雙方積極搭建平台,着力推動示範基地由引導青年學生“主動參與社區服務”到“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的提升,提升學生社會觀察和參與的深度。搭建校園文化進社區、志願服務進社區、創新創業進社區、科技活動進社區的“四進社區”框架,帶領學生深入社區樓宇動員引導居民、開展鄰裡活動、調解鄰裡糾紛、制定居民公約、共建美麗社區。

湖南師範大學以對接湖南省政協青少年體驗協商民主活動為契機,面向“區校共建”示範基地,試點推行“上好一堂專課、參與一次實踐、模拟一件提案”等系列社區活動,鼓勵學生在社區治理中見實效、出精品。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3

湖南師範大學法學專業學生在學堂坡社區給居民們進行“創無毒社區”知識講座,與社區攜手提高居民拒毒意識,同時進行定點免費法律咨詢,解決居民的法律問題

結合“青馬工程”增強實踐育人功效

湖南師範大學将社區作為“青馬工程”學院實踐的重要平台,将思想理論課、社會實踐課的課堂設在社區,讓青年在社區實踐中培養堅定的、自覺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将學校“紅色論壇”“黨史學習教育”項目搬到社區基層、講堂廣場,在強化凸顯“區校共建”的思政引領的同時,豐富濃郁“社區基層”的紅色文化,提升社區基層的凝聚力、向心力。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4

湖南師範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研習社開展“紅色論壇”進社區主題活動

共建具有較高辨識度的實踐服務團隊和工作項目

天津科技大學團委立足屬地資源,着力破解校地對接不充分、過程管理不規範、學生參與熱情不高等問題,幫助學生在濱海新區“下海”,在實踐搏擊中錘煉本領、貢獻青春,形成了以下做法。

加強頂層設計,逐級結對共建

天津科技大學團委與濱海新區團委簽訂了《共建協議》,制定了《關于濱海新區團委與天津科技大學團委選配優秀學生幹部(大學生)擔任濱海新區基層團建指導員的方案》,建立天津科技大學團委與濱海新區團區委、所屬院系團委與所屬街鎮(功能區)團組織、所屬基層團支部與社區(村)團組織校地共建的三級架構體系。同時,學校将各院系團組織與地方基層團組織結對共建情況納入了基層團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加強了校内組織動員。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5

工作實施方案

創新管理機制,強化服務保障

學校以選配優秀大學生擔任濱海新區基層團建指導員的形式,組織廣大學生深入社區開展實踐鍛煉。團建指導員實行“全出競進”的動态管理,每屆任期均為1學年,對任期内的團建指導員建立實績考核檔案,由團建指導員服務的基層團組織負責日常考核,團區委負責年度考核和服務期滿考核工作。團建指導員到崗服務工作時間在“志願彙”記錄服務時長,期滿後由團區委開具實踐證明和工作情況鑒定。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6

團建聯絡員聘任

‍以骨幹帶全員,常态實踐鍛煉

基層團支部與新區所屬社區(村)團組織結對共建為組織化實踐鍛煉平台,促使基層團支部團員以整建制形式集中到結對的社區(村)團組織報到,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為地方基層團組織提供智力支持。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7

實踐活動“田間地頭的黨課”

‍校地資源協同,共建品牌項目

充分發揮新區全方位資源優勢和天津科技大學專業特長和人力資源優勢,以校地團組織結對共建為契機,根據社區(村)的實際需求,組建以學生團支部為單位的項目組,常态化開展社區實踐,在服務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濟困助學、就業創業、生态環保、文化傳承、科技推廣、衛生醫療、政策宣傳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共建具有較高辨識度的實踐服務團隊和工作項目。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8

線上共建活動

截至目前,天津科技大學坐落于濱海校區的10個學院團委與濱海新區25個功能區(街鎮)進行結對共建,擇優選拔基層團支部與新區所屬的社區(村)團組織完成對接工作,為開發區、街鎮、村社區選派497名優秀大學生擔任基層團建指導員,以一學年為周期,項目化參與基層團組織工作,有效補充了基層團組織經常性工作力量。校地結對共建帶動天津科技大學濱海校區472個團支部、16784名團員廣泛參與到濱海新區所屬社區(村)實踐鍛煉中,占濱海校區基層團支部總數的73.63%。

大學生進社區服務工作(大學生走進社區)29

團建聯絡員證書

各級團組織通過統籌校内校外共青團力量,組織大學生通過區域共建、組織結對、崗位對接、兼任職務等機制,常态化、就近就便走進社會基層,參與社區治理、開展課後服務、組織社會調查、開展文體活動、促進基層團建。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實際、服務人民群衆、增強時代責任、提高了社會化能力。


來源:微信公衆号“團建頭條”(ID:tuanjiantoutiao)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