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道:“感謝老師的話怎麼寫?”
在以前,我的第一反應會是:如何感謝得漂亮,然後窮盡畢生的詞彙量,寫盡溢美之辭。
諸如感謝辛勤栽培,辛苦付出,殷勤教導,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或者書卷氣足一些,引用詩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或者來個博愛的比喻:你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但現在,我會想,比起感謝得漂亮,感謝得樸實而具體,更重要。
你是要感謝老師,不是要表現文采呀。
1、光線的設計,還是器材的設計?我想起燈泡設計的事例。
如果讓你設計燈泡,你會怎麼設計?大多數可能會想着,造型獨特一些,漂亮一些;暖色調還是冷色調,大一些還是小一些,歐式風格還是中式風格……但這樣難以設計出偉大的燈泡。
無印良品的首席設計師原研哉曾經說過:
“我做的是光線的設計,而不是産生這些光線的照明器材的設計。”
光線才是本質的需求,器材不是。
同樣,老師的感受才是本質的追求,什麼話會讓老師聽到心坎裡去,讓老師真切地覺得,他的每一分付出,都被感受到了。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
而溢美之辭,就如照明器材,并不一定是老師所期待的。
2、樸實而具體的話,是最美的感謝
諸如辛苦辛勤、兢兢業業、桃李天下之辭,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用在任何一位老師身上都是可以的。
意味着,這些隻是官面上的禮儀,很難聽進心坎去。
我們要做光線的設計——直抵老師的心坎。
怎麼做呢?我認為,樸實而具體的話,才是最美的感謝。
正如:感謝細心殷勤,批改作文,逐字逐句,給予點評反饋,而不會隻寫個“閱”;感謝辛苦付出,親自編寫教材,啟蒙了審美;感謝教導有方,在面積題理解不來時,用身邊的例子來指點迷津……諸此種種。
樸實而具體,老師會覺得,他的每一分付出,都被真實地感受到了。
這是屬于他的付出呀,而放之四海皆準的話,是屬于所有的老師,溢美之辭的才華屬于你。
因而,我們應專注于思索那些老師辛勤付出的細節,那些愛戴有加的細節,那些無私奉獻的細節,樸實、具體。而不是專注于調集高級詞彙來寫感謝。思維焦點有本質的不同。
3、初中畢業那年,我給語文老師寫了封信那年中考,我的作文登上了晚報。中考前幾個月,我的作文還是B的水平,好一點的B ,還有C的時候。
我給語文老師寫了封信,樸實而具體地感謝。
語文老師從不在我的作文上隻寫個“閱”,寫得好的地方會畫波浪線,那是信心的源泉;寫流水賬的時候會教你“曲折救世”,那是黑暗中的啟明星;有時把悲觀的想法寫進周記本,總能換來鼓勵。
那句“自助天助,語言靠積累”,一直影響着我,直到中考前一天我還在讀報看書,積累好詞好句。以緻考場上左右逢源。
我把心路曆程寫進信裡了,把作文登報的喜悅和老師分享了。想像着多年以後,老師若還看這封信的話,會是怎樣的場景。
櫻木花道有“庶民投籃”,我有“庶民寫作”:平常人也能有好文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