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22:47:39

怎樣才能辦一所老百姓心中的好學校?為破解區縣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進程中遇到的理論問題和實踐難題,從2014年開始,成都市武侯區開始了“兩自一包”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在一年半的探索實踐基礎上,2016年,《區域教育賦權學校的制度供給改革研究》正式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武侯區開始探索從賦權學校和制度供給等進行探索研究。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1

五年之後,從成都武侯區發聲,再到全國經過100餘所學校的探索實踐,一套以“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幹”(簡稱“兩自一包”)的核心制度已在四川省乃至全國多所學校開花結果,賦權學校制度大規模擴散、區域教育公共服務品質明顯改善,學校、教師管理效益明顯改善。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2

下面,小編就來為你劃劃“兩自一包”的重點:

(一)賦權學校制度的結構體系

賦權學校制度是由核心制度、實施機制和配套政策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完整體系,各組成部分相互呼應、整體運行,保證制度設計有效落地。

圖1 賦權學校制度架構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3

一是1套核心制度。核心制度是指以權力重構為關鍵突破的制度安排,用于界定、厘清政府和學校的權責邊界,建構基本制度框架。在“兩自一包”改革實踐中,武侯區構建的就是“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幹”的核心制度,向學校下放相應的人事權。

二是10個實施機制。制定賦權學校核心制度的實施機制,其實質是創新制度和工作方式,打破習慣性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束縛,構建政府和學校新的有序關系與行為方式。“兩自一包”機制創新包括學校籌備、黨建、教師管理、幹部選聘、内部審計等10個方面,使下放的權力實現可操作、有保證、有監督。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4

三是5項配套政策。這是為解決核心制度實施中出現的新問題,優化核心制度實施環境而提供的制度安排。自2014年起,武侯區從校長選用與管理、教師待遇與激勵、教育決策與評價等方面深化制度供給,建立了5項配套政策。在校長選用管理方面,武侯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創新實施了校長崗位職級聘任制,促進校長專業發展,推進校長“去行政化”,推動教育家辦學。在教師激勵方面,全面實施名師優師專項激勵機制,制定34項名師優師管理标準,教師自願申請,分層實施考核,不申請不考核,不在崗不考核,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此外,武侯區還實行了教師四項關愛計劃(全員閱讀、全員健康、心理關懷、營養膳食)、五項職業幸福行動(教師教育生涯回顧展、教師個人才藝風采展、教育教學成果發布會、教育思想報告會及武侯教育沙龍),切實關心教師的工作生活。教育決策評價方面,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綜合督導評估方案,通過挂牌督導、問題督導和現場督導“三種方式”,“診斷”辦學實績和改革效益,對學校辦學實施綜合評價。

(二)賦權學校制度的運行機制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5

一是權力重構的内在運行機制

(1)回歸權力的價值取向初心。政府向學校賦權,宗旨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是樹立正确的權力觀,自我約束權力擴張,以“主動放權換制度紅利”。

(2)建立新型的“政校關系和行為方式”。改變政府與學校之間“命令-服從”式的關系,讓學校回歸辦學主體本位,學校人、财、物、事、信息等各要素潛能得到深入挖掘,促使政府管理方式、學校工作方式煥然一新,實現雙赢。

(3)合理配置資源讓放權落到實處。武侯區的改革還證明,政府向學校下放涵蓋人事、經費等辦學核心資源的管理權、支配權,并從資源上保障放權實效,從制度上堵塞權力異化的空間,實現“真放權”。

二是學校自主的内在運行機制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6

政府放權,學校如何接得住?用得好?武侯區“兩自一包”改革學校是在“法定約束條件”下,自主決策和支配辦學資源,最大程度實現育人目标和學校發展目标。“法定約束條件”有兩個主要内涵:一是界定和厘清政府與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職能部門與教育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與學校這四類關系之間的權責邊界,構建起學校自主辦學的法定制度框架。二是學校依法民主管理,構建共同治理體系。在具體辦學實踐中,表現為校長負責、民主管理、社會參與三個關鍵點。

三是教育善治的内在運行機制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7

賦權學校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區域教育的善治。武侯區的研究證明了實現教育善治的實踐邏輯:教育治理不是“一放就靈”,而是要堅持“放管結合”。一方面是優化共治,促進政府、學校、社會充分合作,形成“政府-學校-社會”治理結構,釋放學校各方和社會力量,将政府的雙手解放出來,變“劃槳人”為“掌舵人”。另一方面是強化元治理,通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統籌編辦、教育、人社、财政等職能部門力量,做好制度設計、人才招引、經費保障等工作,從保障責任、監管手段、深化改革三個方面強化政府“首席”角色意識,切實增強教育改革發展的控制、主導、服務能力。

(三)賦權學校制度的實踐方法

賦權學校制度供給的實踐方法,可以概括為“三一四”模式。即,三個行動邏輯,一條路徑選擇,四種供給方式。

一是三個行動邏輯。首先是“變”的邏輯,由問題倒逼的“去制度化”。其次是“通”的邏輯,以制度改革實效換制度改革合法性。第三是“再變”的邏輯,通過完善制度,回應各方利益訴求、調整利益關系,把“制度條文”變為“制度現實”。

二是一條路徑選擇。在武侯區,選擇“試點—擴散”這條路徑,保證了改革平穩、有序推進。“兩自一包”改革從1所試點學校擴散到20所新建公辦學校、3所現有公辦學校、以及整個武侯教育系統。

三是四種供給方式。通過“認知支持”“供給主導”“共同治理”“全員動員”等四種制度供給方式,從制度制定、利益調整、意義建構等三個層面縱深推進賦權學校制度供給。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8

(四)賦權學校制度的有效性

一是賦權學校制度大規模擴散。從2014年初到2019年底,賦權學校制度從武侯區的1所改革試點學校擴散至成都市的76所學校。其中,武侯區23所,在公辦中小學、幼兒園中占比30.70%(圖15),在新建公辦學校占比100%。成都市其他區縣還有53所。

二是區域教育公共服務品質明顯改善。近年來,武侯區教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成功創建四川省一級示範校2所、成都市新優質學校14所、成都市一級幼兒園24所,全區優質教育覆蓋率達68%。校長辦學活力全面激發,教師在改革中的參與感、獲得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武侯區教師獲得國家、省市級榮譽稱号數量全市第一。學校育人質量明顯,在全市率先實施“每天一節體育課”,形成空竹、風筝、擊劍、足球等精品課程20餘個,1.5萬學生參加班級足球聯賽,7.7萬人參加足球文化活動,小學男子足球代表隊獲法國足球邀請賽冠軍。近三年,我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均在98%以上。學生組建藝術社團近500個,在四川省藝術展演中獲得一等獎21個,位居全省第一。師生代表團獲邀到白俄羅斯戈梅利市開展藝術交流,獲得國際舞蹈大賽金獎。“小諸葛”科創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特色鮮明,構建形成“結構合理、内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武侯教育生态。義務教育質量進入全市先進行列,中考“一次合格率”“全科合格率”等指标均位列全市前2名且持續增長。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9

三是學校、教師管理效益明顯改善。在職業倦怠感方面,改革學校教師明顯低于非改革學校教師;在薪酬滿意度方面,改革學校教師樣本明顯高于其他兩類學校樣本;在學校激勵機制方面,改革學校教師樣本持肯定态度的占比更高;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改革學校教師樣本的滿意度遠高于其他兩類學校教師樣本;在學校文化氛圍的激勵性方面,改革學校教師樣本的認同度更高;在教師工作積極性方面,改革學校教師樣本的自我評價更高。(武侯融媒體記者 胡曉枭)

成都市教育局落實雙減細則(成都武侯區兩自一包)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