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臨床上稱為腹瀉,是指每日排便次數超過三次,糞便内含水量增多,甚至含有食物殘渣。
吃辣椒出現拉肚子,通常是辣椒裡的辣椒素造成的胃腸功能紊亂。
結腸細胞内存在辣椒素受體,辣椒素受體的過度激活會使得結腸的運動變快,變得不規律,導緻腸管沒有足夠的時間吸收水分,最終使得糞便不能成形,自然就出現了稀便,也就是拉肚子。
還有一部分人會說,我以前沒有這種情況,最近一段時間才這樣,吃一點辣的就容易拉肚子。
這種情況就比較複雜,如果是反複發作的腹部不适,最近3個月内每月發作至少3天,很有可能是患了腸易激綜合征。
它以腹部不适,腹痛以及排便習慣的改變為主要症狀,通常持續或反複發作,排便後上述症狀可得到緩解,這就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從中醫角度看,腹瀉與脾胃、小腸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主要是脾胃虛寒導緻。如果腸胃虛寒,運化不了飲食,就會出現拉肚子。而腸胃功能和人的情緒相關,想得多、睡不好、好生氣,都容易讓你的腸胃開心不起來。
對于此類人群,日常生活中仍可以少量吃辣,但要注意做好調理工作,以免腸道再次受到刺激。
因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烹調注意事項。首先最好選鮮辣椒做的菜。因為鮮辣椒的營養更豐富,“火力”也小一些;其次,鮮辣椒經過高溫烹炒,辣味會有所減輕。另外烹調前先把辣椒放在醋裡泡一會兒,或在烹調辣菜時加點醋,也可緩解上火。
第二,搭配食材很重要。如果菜中已經放了辣椒,就别再放花椒、大料、桂皮等熱性調料,否則“熱上加熱”更容易上火。而配些涼性食物就能起到“中和”作用,清熱去火。鴨肉、魚肉、苦瓜、蓮藕、荸荠、莴筍等都是涼性食物,是辣菜的最佳搭檔。
第三,吃辣時要多喝水或湯。吃辣容易引起咽幹唇裂等症狀,更要注意補充水分。菊花茶、酸梅湯等是最好的“滅火器”。喝杯酸奶或牛奶,不僅可以解辣,同時還能清熱。
第四,吃辣後最好多吃酸味水果。它們含鞣酸、膳食纖維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滋陰潤燥。山楂、柚子、柑橘、蘋果和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70%的腹瀉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不等于不需要藥物治療,有些藥對這部分病人療效顯著。目前主要就是選擇應用一些補脾益腸的藥物和應用一些止瀉的藥物等進行對症治療。可以口服補脾益腸丸,或者是思密達,或者是選擇應用一些調理胃腸功能紊亂的乳酸菌等。
吃辣也有一定的好處:
1、辣椒性味辛、熱,對于胃寒所導緻的氣滞、腹部脹痛、手腳冰涼,适當食用辣椒能夠溫中散寒。
2、辣椒入脾經和胃經,對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的人,适當食用有很好的下氣消食、健脾開胃的作用。
雖然吃辣對我們健康有好處,但是必須要健康的吃辣才行,而想要健康吃辣,那麼,我們首先要注意食用量,即鮮辣椒每次100克以下。幹辣椒每次10克以下。
一般來說,四川、江西、湖南等省份的人喜辣,幾乎每天都會吃辣椒,無需推薦;
其他地區居民可按照國家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吃300~500克蔬菜的标準,将新鮮辣椒攝入量控制在50~100克。
但要注意量力而為,不能為吃辣椒而吃。
此外,我國烹調方式多樣,高油高鹽爆炒會抵消其防病作用。
所以,吃辣椒時最好少油、少鹽、少糖,保證每日油攝入量少于25克,鹽少于6克,糖少于25克,像小炒肉這種高油的菜就應少吃。(河南省中醫院 張玉珂 劉培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