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育兒手記 / 第 21 篇
孩子思維不活躍,不善于回答問題?也不知道如何提問?
孩子性格木讷,無論别人如何高談闊論,總喜歡封閉自己?
對新的東西缺乏敏感和好奇?
做事情循規蹈矩,出現一點問題就不知道如何處理?
這是一種孩子,說明他創造力較差。
還有一種孩子,思維很活躍發散,但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導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前面2篇我們讨論了提升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第一個遊戲化方法:分解重構法。
分解重構法雖然能幫助孩子鍛煉創造性思維,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為分解開的各個部分本身是固定的模式,這就意味着分解本身是一個垂直思考的過程。
遵循的是天然分割方式,所以有時候會導緻重組後可能仍然是解決問題的标準觀點。
分解重構有便于幫助孩子換⼀種⽅式看待問題,但這種方法會限制答案的多樣性。
尤其是在問題是開放式的情況下,分解重構法就不太适合了。
比如,你讓孩子重新設計人體的器官?
所以,今天我們來讨論一個新的方法:
反轉組合法
和分解重構法相比,反轉組合更具備水平思考的特點,運用此方法,可以推導出更多不可思議的組合方式。
反轉組合法就是将事物的現狀完全反轉過來,前後颠倒,⾥外颠倒,上下颠倒,前後反轉,然後組合。
這個操作的過程就是以創造性和啟發性的⽅式對信息進行編排組合:
讓書主動翻頁讓你看,而不是你去翻書。
讓孩子不用自己穿衣服,而是衣服自己穿在身上。
讓電腦不再是方的,而變成圓的。
讓瀑布往⼭上流,⽽非往下流。
我們在運用反轉組合時,針對不同的問題,可能會有多種反轉方法。
我們切記運用的前提:
每個方法都沒有對錯,沒有正确的反轉,任何反轉都可以接受。
比如,媽媽讓小孩整理玩具,可以反轉為:
1.小孩讓媽媽整理玩具。
2.媽媽讓小孩破壞玩具。
這兩個都可以,因為在證明之前,我們無法哪種組合更有效。
所以,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先出合理或不合理的答案,而是為了找到不同的觀點,尋求變化和有啟發性的組合。
來說2個有趣的例子:
1.烏鴉喝水
這則伊索寓言故事,相信每個父母都很熟悉:
烏鴉口渴了,發現一個裝水的瓶子,但瓶口很深,喝不到裡面的水。
後來把一顆顆石子投到水裡,使水位不斷上升,終于喝到了水。
2.金币會溶化嗎?
科學課上,老師講述完某種溶液的特性,然後拿出一枚金币,問孩子們如果把金币扔到這溶液中,會不會被溶化?
孩子們都答不上來時,有一個男孩大聲說:肯定不會!
老師表揚了他聽課認真,然後問他原因,他說:
如果能溶化的話,你怎麼舍得把它放進去?
上面兩個故事就說明了,反轉組合帶來的效果。
可能多數情況下,反轉本身作用不大,但它引起的意義很重要。
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形成這樣的思考習慣。關于創造力提升的反轉組合法,今天主要聊到這裡,明天繼續分享。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一定幫助,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和有需要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