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統計局發布了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變動情況,桂林新房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4%,降幅比7月份擴大了0.1%。
在這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環比上漲的有46個,環比下跌的有20個。桂林在這20個房價下跌的城市中,下跌幅度排第三。
跌幅排在桂林前面的三個城市是唐山、秦皇島(并列第一)、南充。
市場談論桂林房價下跌有些時日了,所以大飛哥看到這個數據一點也不覺得奇怪,甚至覺得這個下降幅度還不能如實反映市場情況,實際下跌幅度要比這個0.4%大得多。
01樓市降價之風有席卷桂林之勢
最近這兩三個月,桂林一些樓盤的價格不斷刷新市場底線,先是從恒大城3999買精裝開始,臨桂金科集美東方進入打折清貨階段,把之前普遍5000多的房價直接做到4000出頭。
在去年疫情後嘗到首波降價甜頭的頤景城也不甘寂寞,推出了4000出頭買房送車位的一批特價房,位于經開區的瑞園直接挂出3200的特價房。
臨桂市場處在淪陷邊緣,而北邊兒的靈川樓市早已淪陷,被稱為融創高端産品系的融創九棠府是北邊當之無愧的砸盤高手,3999元特價房 送車位 送公共維修基金,直接把靈川房價按在地下摩擦,周邊樓盤隻能望價興歎(品牌比不過,降價也比不過)。
這波降價風暴起始于靈川,再到臨桂,近期開始向市區蔓延,首先興進系的各個項目都有低于原售價的特價房推出,如錦城、郡府、漓江一号、江山樾等。
彰泰雖然在市區的項目不多,但多年老盤伴山雲廬的特價房也到了7000左右;
七星區的砸盤高手融創文旅城時不時向市場輸送7000多的特價産品,最近特價房甚至包括89平米爆款戶型。
七星區一直是桂林房價的制高點和穩定器,往年無論周邊區域如何波動,七星區的價格一直穩如磐石,甚至緩緩上漲,而今年在各方壓力下,七星區的房價也出現了松動的迹象,盡管幅度有限。
02從全局看,桂林房價必須跌
有的說是中介瞎起哄逼着樓盤降價,這觀點比較新穎,之前房價漲的時候都說是中介推高了房價,現在跌了,中介也要來背鍋,不愧為專業背鍋。
有的說是職業經理人不顧老闆利益,簡單指标思維,忽悠老闆降價;有的說疫情因素導緻外地購房者減少,市場“接盤俠”大量減少……
上面那些種種原因不能說錯誤,但未及根本,他們在房價下降過程中也許都有推波助瀾,但不是決定因素。要分析深層次原因,必須要有全局思維。
全局思維就是跳出桂林來看桂林房價下跌。
從前文提到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看,從去年到今年,房價指數下降比較明顯的城市都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人口淨流出的三四線城市;經濟基礎比較弱的中西部的城市;靠旅遊經濟支撐的城市等。
從這些房價下跌城市共性看,桂林有許多都符合,從不是桂林房價跌,是具有這些特征的城市房價都在跌。
究其原因,無非是城市人口規模、經濟實力、居民收入水平等基礎性因素,這裡不具體分析。
另外,從廣西區域看,區内城市房價基本都處在調整階段,南甯、柳州經濟實力排名廣西前二的城市,房價也處在下降通道。
一向被認為廣西樓市房價漲幅标杆區域的五象新區,在2018年房價普遍2萬 ,如今也回落至一萬六七,并且特價房一波接一波。
在強首府戰略下,南甯是廣西集中力量打造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人口、經濟等各項指标遠超桂林,但現在房價也在跌。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桂林房價下跌,不是桂林這個城市單獨面臨的問題,不是桂林因為是旅遊城市,房價就該跌。就好比房價漲的時候,你不能把原因簡單歸于桂林風景好,桂林是旅遊名城等(跌的時候就不是旅遊名城了?)。
從全局看,房地産整體行情偏悲觀,在房地産調控的高壓下,樓市沒有幸存者,之前還有北上廣深等極少數城市能逆風而行,随之被調控大棒打的擡不起頭。
而其他大多數城市雖然有心提振樓市,但在經濟增速下降、信貸政策持續收緊、房地産供應過剩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也是有心無力。
在這個大環境下,桂林房價下跌是非常正常的,且符合經濟規律的,反而不跌才不正常。
03為什麼有的樓盤跌的那麼狠?
上文從當前國内房地産大環境分析了,桂林房價下跌的合理性(下跌合理,并不是說下跌是對的,不分對錯,隻說事實。)
桂林樓市價格下跌并不是桂林某個群體造成的,也不是什麼力量能夠左右的,是房地産大環境決定的,是桂林城市的内在屬性促成的。
大的基本面很難去改變,但具體呈現的效果卻有調整空間。比如有的區域下跌的厲害,比如臨桂、靈川;有的區域就比較穩定,比如秀峰、七星。有的項目降幅大,有的項目降幅小。
最近一兩年臨桂和靈川房價波動比較大,樓盤價格普遍下跌,主要原因主要有兩點:
1、區域購買力不足。這兩個區域都屬于正在建設的新區,周邊居住人口雖然在逐年增加,但跟桂林老城區成熟的居住氛圍相比相差很大。
到臨桂和靈川買房的購房群體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周邊縣城居民、本區域居民、桂林市老城區分流購買力、外地樓市投資者。
這4部分購買力有限且不穩定,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多。另外,新區配套不足也影響老城區居民到新區置業的熱情。
2、供應量過大。供求關系是決定商品價格波動的直接因素,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跌。而這兩個區域的樓市是嚴重供過于求。判斷是否供應過剩,隻需花上半天時間到靈川、臨桂開車轉一轉就知道了,看看售樓部客戶多,還是置業顧問多。
對于個别樓盤售價打骨折的原因也不複雜,不管樓盤如何解釋,基本可以歸到下面幾類:
1、缺錢型。這個是當前房企最普遍的問題,行業龍頭都缺錢揭不開鍋了,其他房企的情況也可想而知,差别隻在于缺錢的程度不一樣而已。
2、清盤型。一些大房企在尾盤階段,市場又不太好,那就幹脆來一次大甩賣好了,長期戀戰反而成本更高,不如果斷割肉離場。
3、救命型。其實這個可以歸納為缺錢型,隻是說缺錢,還不足以說明救命的急切性。當前個别房企的資金鍊已經瀕臨斷裂,老闆面臨的問題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生存或死亡。桂林也有那麼幾家,不太方便點名。
4、指标型。這類房企大多是上市公司,對下屬城市公司都有定期的任務指标考核,如果考核不達标,負責人輕則批評罰款,重則直接拎包走人。所以,有的項目為了完成指标,會在一定時期内,推出價格超低的特價房來沖量。
04桂林房子還能買嗎?
一旦房價波動的時候,受情緒影響購房者容易陷入兩個極端。
在房價上漲的時候,因為擔心房價繼續漲,會出現恐慌性購房,投資的、自住的會紮堆跑步入場,進一步推動房價上漲。
在房價下跌的時候,又會陷入長期的觀望,等待房價進一步下跌,甚至會出現房價會不會崩盤這樣的過度擔憂。
這兩種情緒都是非常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卻會幹擾我們做出正确、準确的判斷。
我們若想在各種信息紛繁蕪雜的狀态下,在各種觀點漫天亂飛的情況下,看到事物的本真,就要盡量從根本去分析,這樣做的判斷才不容易出錯。
首先要深刻理解當下房地産的大勢,濃縮成四個字就是“房住不炒”。
這四個字剛剛出現的時候,許多人不以為意,以為還跟之前的大多數房地産調控的内容一樣,還堅信房價隻漲不跌的“真理”,還覺得留現金就是傻子,把錢全部往房子上壓,甚至不惜到處借錢加杠杆去炒房。
結果,不深刻理解這四個字含義的,今天都吃了大虧,炒房客斷供,高杠杆企業艱難去杠杆兒,有的已經徹底暴雷。
如果把這四個字用在買房這件事兒上,就是買房自己住的,可以适時出手;投資炒房的還是别搞了。
有人說,買房自己住,如果後面房價跌了,不是也很吃虧嗎?這個就要看自己的心态了,畢竟沒人敢保證未來房價不會跌。
你也可以一直堅持租房住,這樣就不怕房價跌了,但又有多少人甘心一輩子租房住?
房子是消費品,也是具有居住屬性的生活必須品。你可以用買車的心态來看待買房。一輛車差不多的十幾萬,好一點兒的幾十萬。但車是消費品,買了就貶值,十年以後基本不值錢。那都知道買車是賠錢生意,為何還那麼多人買,而且還要買貴的?早買早享受嘛。
如果你抱着買車的心态來看待買房,恐懼房價下跌的心理就不攻自破了。
另外,房子既然是一種商品,價格波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不能說房價跌了,這個東西就一文不值了,再怎麼跌,他的基本價值還擺在那兒,能住人,能安家。
桂林房價當下雖然是跌了,但桂林還是那個桂林,還是那個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還是世界旅遊名城的桂林。
桂林城市價值依然沒變,房價的波動并不能改變桂林城市的基本面。
所以,桂林的剛需們,改善們,想買房的,大可放心出手,反而在房價下跌的這個時候,眼光敏銳的人能夠找到那些超跌的産品,以大大低于平時的價格,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難道不是賺到麼?
05提高警惕,規避風險
最後,提醒廣大購房者,當下買房更要提高警惕,規避市場風險。
盡量不碰那些高風險樓盤,在上文中提到當前打折降價比較猛的四類房企,其中風險比較高的當屬救命型。
道理很簡單,他都快沒命了,等你買房救命呢。能救過來當然好,萬一沒救過來,你不是就跳坑裡了。那麼多買了爛尾樓的購房者,都是血的例子。
都是普通老百姓,沒人要做救世主,買房的錢都是血汗錢,許多人一輩子可能就買這一套房,難道不應該慎重些?
能買現房的買現房,買不到現房的買準現房。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