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03:54:11

關注我,學習科研寫作知識、了解科研趣事

喜歡就轉發哦 (* ̄︶ ̄)

摘要(abstract)又稱概要、内容提要。它是以提供文獻内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确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内容的短文(國家标準《GB447—1986文摘編寫規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體地講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範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它重要信息。

對摘要的理解

摘要的目的是為了簡約而不簡單地輸出論文所表達的意思,即通過閱讀摘要,能夠起到讓讀者“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用。好的摘要,能幫助讀者(基本)了解文章的精髓,即論文的重心,以便進行閱讀取舍(大多數讀者閱讀文獻的習慣是“先标題後摘要”,在感興趣的前提下,閱讀全文的概率才會更高)。以此而言,如果将整篇論文比作是一顆導彈,那摘要則可被視為論文的“制導彈頭”,正因其精準的制導系統,從而獲得極高的命中精度。

除了擔負提供信息量以吸引讀者的功能外,(規範的)摘要對增加期刊的摘引率、擴大其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對論文中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國際标準化組織在ISO214-1976[E]中把摘要定義為——“對文獻内容的縮短的、準确的表達,而不加注釋或評論”。因此,摘要既是論文的高度濃縮,又以自身所具備的自明性獨立性完整性,自成一體。需要注意點是,相較整篇論文,摘要雖是局部的一小部分(或者小段落),但卻有着明确而完整的内在邏輯關系。

摘要的内在邏輯

我們可以将摘要的内在邏輯分為四個步驟

1)研究了什麼問題,它為何重要?

我們需要提供一些研究背景研究動機或具體問題/假設,指出研究的範圍、目的、重要性等。理論上建議用一兩句話來搭建這一部分,但實際上需要更多的句子(長句)來描述。此部分占比多少,需根據具體情況(能一句話說清的就一句話說清楚)。

2)采取了什麼方法來研究上述問題?

簡述研究的工作流程,針對于研究問題,我們要采取什麼研究方法來研究,比如是質性的還是量化的或是混合的。如果是質性的是哪些方法,如果是量化的又是哪些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對象、原理、程序、手段等。

3)研究之後的研究發現是什麼?

借助研究方法經過研究之後,我們得到了哪些(新)發現、取得了什麼(新)成果或價值(還可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由上述發現,得出了什麼結論?

通過整個研究,對所得的研究結論(觀點)進行分析,進而預測此研究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意義,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價值。

綜上而言,摘要的四個步驟存在線性的遞推關系,需要(簡要)完成由問題到結論的推導過程。

摘要的常見類型

▍報道性摘要

報道性摘要是指明文獻的主題範圍及内容梗概的簡明摘要,相當于簡介(包括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結論、創新之處)報道性摘要一般用來反映科技論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結果與結論,在有限的字數内向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該研究的創新之處。科技論文如果沒有創新内容,如果沒有經得起檢驗的與衆不同的方法或結論,是不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的;所以建議學術性期刊多選用報道性摘要向讀者介紹論文的主要内容。以摘錄要點的形式報道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比較完整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一文搞清論文摘要寫作)1

以(上圖)自然學科的某篇論文摘要為例:其中第一句話可明顯看出“利用恒電壓直接電還原……”這是它的研究目的,第二句“使用金屬孔洞電極……”這是它的研究方法(和過程),随後的“結果發現”這是它的研究發現,最後一句“據了解這是首次運用直接電解還原氧化物的方法得到钕矽合金”,是它研究的創新之處

▍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文獻的論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摘要(圍繞主題,不涉及方法與過程、結果與結論),其目的是使讀者對該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麼工作)有一個輪廓性的了解。創新内容較少的論文,其摘要可寫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适用于學術性期刊的簡報、問題讨論等欄目以及技術性期刊等隻概括地介紹論文的論題使讀者對論文的主要内容有大緻的了解。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一文搞清論文摘要寫作)2

以(上圖)自然學科的另一篇論文摘要為例:藍色字體部分“近兩年來……”此句即為研究背景。而紅色字體“機械取栓治療……”這一部分則是圍繞研究主題問題)展開,對其研究方法、過程、結論涉及較少(最後一句“當然……尚需進一步研究”可視為研究不足)。

以上兩種類型在自然學科(領域)的論文中經常用到。

▍報道-指示性摘要

報道-指示性摘要是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論文中價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餘部分則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達。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一文搞清論文摘要寫作)3

以(上圖)為例,這是人文(社會)學科某篇論文的摘要,其中:藍色字體是研究背景,紫色字體是研究方法和過程,黃色字體是研究發現,紅色字體是研究結論(對策)。通過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定量研究的論文摘要,更像是報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的結合體,就國内期刊而言,這種寫法是較容易被接受的(且部分期刊允許在定量論文的摘要中使用“第一人稱”)。

▍怪胎型摘要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一文搞清論文摘要寫作)4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一文搞清論文摘要寫作)5

以(上圖)1、2為例,我們将二者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前者出現了“本文”(第一人稱),而後者卻缺失了“本人”(主語)。之所以謂之“怪胎摘要”,是因為,論文中(包括摘要)不能出現第一人稱,(前一篇摘要)它違背了論文寫作的客觀性原則,而論文的客觀性原則要求我們要使用第三人稱進行寫作。後一篇摘要從“借助……以……從……”的句式中可以看出,作者隐去了“本文”,造成主語缺失。

理論上講,這兩種摘要都是有問題的。但現實中,國内大部分期刊對“本人”(第一人稱)和主語缺失的要求,并不存在“一刀切”,而是處于一種無奈的“半接受”狀态(具體期刊又各有不同)。摘要寫作的常見問題(錯誤)

▍不具客觀性

誠如上文所述,摘要要客觀地反映論文的研究内容,保證論文的信息以旁觀者的角度(第三人稱)來寫作。切忌主觀見解,也無需解釋或評論。摘要應着重反映論文的新内容新觀點,反映讀者需要的有用信息。

▍不具獨立性

摘要應是作者對論文分析、歸納之後,将分析論證的結果概括總結形成一段言簡意赅、邏輯嚴謹、語意連貫的短文,它不依賴于論文,理應具備獨立性。

▍不具自明性

摘要恰恰因其自身的獨立性,可以使讀者無需通過閱讀論文全文,就能獲取論文的大體信息,理應具備自明性。

▍不具完整性

就摘要的内在邏輯,其組成部分無外乎于研究背景(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研究發現、研究結論這些因素。以上要素不可偏廢,如有缺失,則會出現邏輯漏洞。

▍不具規範性

摘要的“不規範”,表現在很多方面:内容上,如贅述背景和已知常識,或者與論文的開頭、結尾重複。結構上,如羅列标題或觀點,将摘要理解為提綱。細節上,如語言(用詞)出現感歎詞、疑問詞等。

摘要“難”寫的原因

相比自科,人文社科類論文摘要要更“難”寫一些。

▍缺失關鍵内容

實際上,摘要中最的精密“制導”裝置就是創新的部分。無論是用報到性還是指示性抑或是報道-指示性摘要,其最終的本質都是要把論文最富有含金量的東西提取出來,呈現給讀者。反過來說,如果未能體現創新性,也就意味着摘要的寫作是不成功的(或說是殘缺的)。

就國内而言,很多論文的摘要缺少的恰恰就是能體現創新性的關鍵内容。自科論文的摘要中,可以明确的體現新問題、新方法、新材料、新結果。而人文社科的論文摘要是否追求創新,目前來看,仍然是一個存在争議的問題。舉例來說,自科運用新方法,即使得出了與以往研究一緻的結論,研究也很可能是有價值的(比如這個研究過程比之前的效率要高或者成本降低等),但這對人文社科來說,幾乎行不通。再者,提出新問題本身就很難,而針對這一問題,能夠給出新觀點,更是難上加難。無法體現或無法充分體現具創新性的關鍵内容,使得人文社科類論文摘要難寫得多。

▍組成要素含糊

相比而言,自科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過程、數據結果與結論更為清晰,比如做了哪些實驗、出了什麼結果,結果意味着什麼等。但人文社科的論文,往往因為研究問題的模糊性、方法的非精确性(非數學性)、作者自身能力等因素,導緻目的不清、方法與過程不清、結果與結論不清,進而導緻歸納概括摘要時,其基本要素不清晰,即使寫也是硬生生擠牙膏。

▍期刊要求不一

不同的期刊,對論文摘要的規範要求也各有不同,至今國内沒有一套規範可以适用于所有期刊。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第一人稱的“本文”,有的期刊接受,有的期刊則不接受。在字數要求上,有的期刊認為摘要可以超過500字,而有的期刊要求摘要不可以超過300字。這正因不同期刊的各自要求,導緻作者在寫論文摘要時常常處于一種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無從下手的狀态中。

▍重視程度不夠

有很多作者在寫論文時,對論文本身不是很重視,他們隻重視論文能不能發表,對論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更何況,(他們認為)摘要屬于小環節,很多人根本不考慮如何寫好,隻是在寫完論文後,先随便堆疊幾百字作為摘要,等期刊編輯提出修改要求和意見之後再進行修改。這此狀态,摘要也很難寫好。

一種新的摘要寫作形式

縮寫性摘要其實是自科論文裡指示性摘要的變體。它結合了指示性摘要的要求和報道性摘要的要素,但又有别于(自科)報道性摘要,諸如對目的、方法等描述并非十分明确。

論文摘要的原則和方法(一文搞清論文摘要寫作)6

所謂的“縮寫”是要有一個現成的文本,我們要對它進行篇幅(字數)上的減少,以上圖為例,我們要擺脫作者的身份,以旁觀者(第三者)的角度,跳出第一人稱來進行摘要的寫作。

藍色字體部分交代研究背景,紅色字體部分交代研究對象,紫色字體部分交代研究方法和過程,黃色字體部分交代研究結論。通篇來看,這一段落既沒有出現第一人稱的“本文”,也沒有過多側重于介紹論文具體做了什麼,它就是一篇論文的縮寫,整個段落都非常獨立、自洽,給人的感覺是忘記它是論文的摘要。

摘要寫作的注意事項

1)摘要的要素各自獨立成句且與正文内容一一對應

摘要的要素,諸如背景、目的、對象、方法過程等,每個要素單獨一個句子,哪怕是長句。形式上看,一句表達一個意思,層次條例清晰。而每個要素出現的順序應與論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形成前後呼應,不能“張冠李戴”,要保持論文整體的統一性和嚴謹性。

2)根據論文方法和結果的清晰度選擇摘要的類型

比如,我們要做一個定量的研究,那選擇報道性摘要更為适合。如果我們去做思辨研究,則可以按照上述縮寫性摘要去寫。至于到底采用哪種形式的摘要類型,則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定。

3)除非衆所周知,不要使用新概念、縮寫詞語

不能臆造新概念,一個概念的産生是非常複雜的,對于普通作者而言不适合去提出一個新概念 ,不使用縮略語是因為審稿人有可能并非本專業領域的,容易産生不必要的麻煩,不利于理解,進而影響審稿人對論文的印象分。

4)使用“第一人稱”因類型而異

如果是定量研究,有些期刊是可以接受的,嚴格意義上講,關于“第一人稱”的使用問題,國内外到現在沒形成統一的觀點,因論文類型、期刊要求的不同,“第一人稱”也成了一個“變量”。

5)摘要裡切忌進行主觀評論

主觀評論即觀點,比如“筆者認為”這種情況是不能出現的。摘要要保持客觀性,不可出現主觀觀點。

6)摘要需避免使用文獻

摘要裡無須使用引用(文獻),這種情況需要注意。

7)摘要控制在350字以内

如上文所述,摘要可視為對論文的縮寫,将字數盡量控制在350字以内,也是對作者縮寫能力的考驗。

綜上所述,針對論文摘要,我們需要遵從其内在邏輯,根據論文自身屬性,酌情選擇适合自己的摘要類型,并按各類型中的組成要素,進行客觀、準确、簡潔、規範的撰寫,讓摘要充分發揮統領全文的作用,真正達到“制導彈頭”的效果。

您的關注/轉發/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感覺好,就點個贊吧!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