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天熱到極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大暑,六月中。
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
月初為小,月中為大,
今則熱氣猶大也。”
還是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得準确
他說,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
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
氣極髒,也就稱“龌龊熱”。
【大暑三候】
一侯腐草為螢:
大暑之日“腐草為螢”。
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
螢火蟲又名“燭宵”、“耀夜”,
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
輕羅小扇撲流螢,
螢火蟲袅袅神秘在靜夜裡穿梭時,
其實涼爽的秋已經不遠了。
二侯土潤溽暑:
後五日“土潤溽暑”,
溽是濕,濕氣濃重,蒸郁而令人難耐。
三侯大雨時行:
再五日“大雨時行”,
因濕氣積聚而招緻大雨滂沱,
而大雨時行以退暑,最熱時秋即攜大雨來臨。
【大暑習俗】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喝暑羊
在我國北部有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和吃面條的習俗。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農閑時期人們飯桌上的一道風味俱佳的滋補美味。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隻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東、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燒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食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大暑養生】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高溫天氣。大暑養生應注重防暑祛濕,調養心神。
起居調養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後及時更換衣物,避免出汗後受涼感冒。
同時,室内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出汗後直對風扇或空調吹風,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時氣溫高,比較炎熱,人比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這時候要注意睡好午覺,适當的睡午覺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運動調養
大暑正處于“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運動過後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進食冷飲,否則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飲食調養
大暑不但天氣炎熱,而且雷電、暴雨多,此時人們容易受暑濕影響出現腹脹、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狀,此時飲食宜清淡多樣,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可多食綠豆、黃瓜、苦瓜、蓮藕、鴨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圓、桃子、黃皮、蘆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藥食兩用之品。
精神調養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們容易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調養,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
所謂“心靜自然涼”,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氣惱怒,可多想輕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活動,可以達到安定神志、調養心氣的作用。
最後,摘選白居易的一首詩送給大家
與君共勉,願大家都能清涼過大暑
何處堪避暑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
何處好追涼,池上随風舟。
日高饑始食,食竟飽還遊。
遊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瓯。
内容 | 互聯網消息彙總
安徽商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