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心居征文#
《心居》還在如火如荼的上演,頭條号已讨論的熱火朝天。特别是劇中馮曉琴&顧清俞這對相愛相殺的姑嫂,讓人又愛又恨。為什麼顧清俞開始對馮曉琴這個弟媳不待見,甚至有些讨厭?後來為什麼諒解和接納呢?
看劇分析顧清俞和馮曉琴二者不同:
第一:出生。
顧清俞出生在上海,父親是教師,性格強勢,理性,果斷,學習成績優秀,現在是跨國公司的高管,年薪千萬。馮曉琴出生安徽農村,家境貧寒,沒有文化,性格精明,潑辣,市儈,嘴巴甜,能說會道。
第二:行為。
顧清俞母親早亡,父親退休,奶奶年老,弟弟顧磊性格軟弱,不求上進,顧清俞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馮曉琴上學早戀,14歲偷吃禁果,15歲悄悄生下私生子馮大年,後到上海打工,幹過許多工種,最後選擇賣保險,這樣最接近接觸到有錢人,用自己美色釣個金龜婿,最終嫁給上海人,擁有上海戶口,成為上海人,是她的最精明的打算。經人介紹認識憨厚老實、軟弱無能、其貌不揚、大腹便便油膩男——韓磊,有安穩工作,掙錢不多,夠自己開銷,家在上海,有一套價值800萬住房,父親有退休金,姐姐公司高管,年薪千萬,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而且還好拿捏好控制。沒有買票就先上船,挺着孕肚,逼着婚娶,結果孩子還是跟别人有的。她婚後做起全職家庭主婦,靠着公公大姑姐給的生活費生活着,還不時時出去撩撥撩撥以前的老相好———開足療店的史老闆,讓丈夫看在眼裡,氣在心頭。
第三:認知。
顧清俞一直看不起精明算計有黑曆史出身貧賤的馮曉琴,但弟弟年齡大了,不求上進,顧磊還有殘疾,無奈她懷了顧家骨肉,不得已同意婚娶。馮曉琴婚前算計着嫁個上海人,貼上上海戶口,婚後算計着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上海房子,從此就真正在上海有立足之地,可以幫扶娘家的妹妹、弟弟、父母一起到上海來生活。自己不掙錢,丈夫掙錢少,買房沒有錢怎麼辦?不是有公婆,有大姑姐嗎,要呗,離家出走威脅逼迫呗,最後害死丈夫,被趕出家門。
心理學有一個效應叫首因效應,通俗易懂地說,就是第一印象效應,初次見面,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為開啟一段關系的開個好頭。
馮曉琴給顧清俞留下首因印象是出生貧窮、沒文化、行為不檢點,未婚先孕,與男人打情罵俏、拉拉扯扯,甚至開房過,精明算計,為目的不擇手段,低自尊,活脫脫是一個心機婊。這就是顧清俞一直不待見、排斥、提防馮曉琴的心理原因。
首因效應留下印象并非總是正确的,但卻鮮明牢固的,并會影響今後交往過程中對其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如果給對方留下反感印象的人,在随後的接觸中,人們也會對之冷淡,提防。
心理學還有一個效應叫近因效應,指在交往過程中,對他人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和認知。
丈夫死了以後,盡管馮曉琴沒有被趕出顧家,但已排斥在外。她沒有自抛自棄,痛定思痛,想要在上海立足靠别人是靠不住的,為了家人,特别是孩子,還得生活,于是送外賣,開始努力工作,不怕辛苦掙錢的獨立人生。在送外賣過程得知許多老年人養老問題,在展翔的投資下開了一家名為“不晚”的養老院。她聰明好學,精明能幹,不怕吃苦,待人真誠、善良,有底線有原則。展翔對馮曉琴評價的大為改觀,對顧清俞說:她得确是一位好女人,以前種種不得已迫為生計罷了。馮曉琴靠自己還清房貸,照顧好家人,教育好孩子,慢慢的,顧清俞和顧家對她的認知改觀,并真正接納了她。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首因效應的影響重要;而在交往的後期,近因效應的影響甚至會改變首因效應的影響。
原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