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南昌的味道怎麼樣

老南昌的味道怎麼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7:59:55

老南昌的味道怎麼樣?  有些味道,或許言語無法詳盡描述,但記憶卻将其久久收藏那些承載着兒時記憶的傳統老味道,始終在南昌人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今天,請跟随南昌日報記者的筆觸,一起細細“品味”記憶中的“老南昌味”,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老南昌的味道怎麼樣?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老南昌的味道怎麼樣(南昌街頭巷尾的那些)1

老南昌的味道怎麼樣

  有些味道,或許言語無法詳盡描述,但記憶卻将其久久收藏。那些承載着兒時記憶的傳統老味道,始終在南昌人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今天,請跟随南昌日報記者的筆觸,一起細細“品味”記憶中的“老南昌味”。

  楊大娘粽子

  讓南昌粽子“走出去”

  “平日裡,我一天能賣3000個左右的粽子。端午節的時候,一個電鍋煮800個粽子,一天煮10鍋都不夠,光發貨就要請30多個工人,忙得不可開交。”9月1日,記者來到已在西湖區帶子街經營40餘年的楊大娘粽子店,在提起自家粽子多年來深受市民喜愛的原因時,楊大娘隻是簡單地說:“真材實料,老南昌的味道!”

  趁着空閑,楊大娘和記者說起了自家人傳承老味道的故事。“有一次一群浙江嘉興的遊客來南昌旅遊,嘗過我的粽子後贊不絕口!”事實上,作為南昌市市級非遺傳承人,楊大娘的心裡有一個打響南昌粽子品牌的夢想。

  “談論起粽子,外地人都想起嘉興粽子,但其實我們南昌的粽子也有自身獨到之處,有嚼勁、緊實、鹹口味、三角狀,怎麼就不能與嘉興粽子齊名呢?”大兒子楊文軍非常贊成母親的想法,當機立斷,放棄北京的高薪待遇返鄉創業,負責市場運營,小兒子楊文超則負責具體生産與品質把控,兒媳婦當起店長幫助楊大娘打理店内事務,一家人齊心協力,立志要讓南昌粽子文化走出江西,推向全國。

  與本地餐飲“老三樣”跨界聯名推出南昌本土辣味粽子;在品牌形象宣傳中融入時尚國潮元素;将非遺文化送進校園課堂,讓孩子們學會包粽子……面對不斷升級更新的消費需求,楊大娘粽子主動創新求變,努力闖出新市場。既守住經典,又當上“網紅”,受到消費者喜愛。

  為了讓更多的人愛上南昌粽子,楊文軍買下了南昌萬壽宮曆史文化街區666平方米的場地,用于打造“萬壽宮粽子數字化非遺文化館”。“文化館主要以講述我們南昌粽子的前世今生為主題,将大量運用全息投影、VR元宇宙、場景複原等全新的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打造跨時空的沉浸式科普遊玩體驗。”楊文軍告訴記者,目前項目規劃方案正加緊設計,力争明年元旦期間開館。

  龔氏傳統點心

  “牛舌頭”更像是一份回憶

  “牛舌頭”,是民間制作的一種傳統面點,形似牛舌,酥香軟綿,甜脆可口。然而目前南昌市面上很難見到,一些年輕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

  9月1日下午,在站前西路南昌中維錦峰大酒店西北門正對面,記者找到了一家專賣南昌傳統小吃的門店——龔氏傳統點心。門店不大,由龔國金夫婦一起經營,櫃子裡面擺放着店内的招牌:油香、“牛舌頭”、麻圓等。

  兩年前,龔師傅把店從羊子巷搬至南昌繩金塔曆史文化街區附近。他告訴記者,繩金塔能吸引很多的市民前來,也不乏外地遊客,因此想把南昌傳統美食分享給更多人,讓外地人也嘗嘗南昌的老味道。采訪龔師傅的過程中,陸續有市民前來購買。龔師傅說:“‘牛舌頭’是我家的特色。對于老南昌人而言,‘牛舌頭’更像是一份回憶。”

  龔師傅回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資并不豐富,“牛舌頭”這類小吃便成為大家心中的最佳零食。當記者試圖尋找這些傳統美食“淡出舞台”的原因時,龔師傅說:“因為太辛苦了,做‘牛舌頭’需要起早貪黑,早上5點便開始忙活,一直到下午6點,而且又是手藝活,很難形成連鎖店,慢慢地從事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少。”

  記者注意到,前來購買“牛舌頭”的顧客大多是中老年人,偶爾有年輕人問詢,龔師傅都會極力推薦,讓他們嘗嘗味道。“‘牛舌頭’是地道的老南昌美食,是記憶裡的味道。我會一直做下去,一方面守住老南昌的兒時記憶,一方面讓更多的年輕人、外地客品嘗這一美味,讓老南昌味道代代傳下去。”

  白糖糕

  南昌人的“迷你甜甜圈”

  說起老南昌人記憶中的味道,一定少不了香甜軟糯的白糖糕。9月1日6時,南昌的背街小巷已經熱鬧非凡。記者行走在東湖區半步街,被陣陣香甜味吸引,擡頭看去,發現一家“老南昌白糖糕”店鋪。不足6平方米的小店,門口已經有不少顧客在等待品嘗記憶中的兒時美味。

  “小時候一直很喜歡吃白糖糕,現在長大了,還是好這一口!”市民黃怡青告訴記者,“這家店換了好幾個位置,不管距離遠近,我每周至少會來買一兩次,而且價格還很便宜,一個才一塊錢呢!”說話間,記者注意到在滾燙的油鍋裡翻騰的白糖糕,竟然與平常的白糖糕呈現出不同的顔色——金黃色。

  看到記者一臉疑惑,店主胡美勇給出了答案。“這可是我們的‘獨家秘方’!”胡師傅自豪地介紹道,他爺爺以前是開茶樓鋪子的,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小吃茶點,其中的“金字招牌”便是這白糖糕,讓很多顧客念念不忘。“我們的白糖糕最大特色是放置一段時間後不會變硬,依舊能夠保持外酥内軟、香氣四溢。”胡師傅告訴記者。

  在胡師傅的旁邊,他的妻子正在精心制作白糖糕。隻見她動作娴熟,在案闆上不停地攪拌糯米粉使其成型,再把粉團搓成一股股小長條,将長條繞三圈後兩端相連,此時一個白糖糕的形狀便顯現出來。随後,交由胡師傅将白糖糕放進油鍋裡,先用小火炸2分鐘,再用大火炸2分鐘,剛出爐的白糖糕蘸糖裝盤,酥脆的外皮搭配着未融化的白砂糖,熱氣騰騰、色澤金黃、酥軟爽口。

  “多的時候我們一天要賣兩三千個白糖糕,平常也要賣一千多個。基本上每天淩晨4點我們夫妻倆就起來做準備工作了,從清晨5點半一直營業到下午6點。”看着前來購買的顧客絡繹不絕,胡師傅笑呵呵地說,“大家都說我們家的白糖糕是南昌人的‘迷你甜甜圈’,這樣的稱贊也讓我覺得,十幾年來一直堅持‘做好白糖糕’這一件事很有意義!”

  南罐餅屋

  一輩子做好月餅

  9月1日7時,記者來到南罐小區,順着空氣中彌漫的甜香,很快找到了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南罐餅屋。店内整齊地擺放着椒蔥酥餅、全蛋沙琪瑪、小麻花、無水蛋糕……店鋪外購買的顧客已經排起了長隊。

  黃炳海是南罐餅屋的主人。30多年來,南罐餅屋沉澱下來的除了記憶中的味道,還有黃炳海的手藝。

  “皮酥、餡多、烘烤即食,這些都是蘇式月餅的特點。”黃炳海向記者介紹起了店裡的“當家花旦”——蘇式月餅。“優質的面粉是制作美味酥皮的關鍵,餅皮和油酥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月餅的口感。面團隻有反複摁壓揉打,做出來的餅才會夠酥脆。”黃炳海介紹,他還特别注重對餡料的把關,以五仁餡為例,須用炒熟的面粉,加芝麻粉、瓜子核桃仁、金桔餅、糖、花椒鹽等按比例配制而成,其味道既有澱粉味、油脂味,還有堅果味、幹果味,能不能将這些味道混合好,可以直接看出月餅師傅的手藝和功力。

  說話間,黃炳海已經做好了不少月餅。“包餅的時候需注意餡料的總量控制,如果餡太小,做出來的皮就會比較厚,如果包得不均勻,便不容易收口。”有了30多年的經驗,黃炳海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包一個月餅。擀的餅皮大小、放的餡料多少等全憑直覺,可以說月餅的味道,就在他的手上。

  “吃了20多年了,還是那個味,而且口感還越來越好。以前,會覺得有點油膩有點甜,現在都是減油減糖,吃起來更健康。”老顧客劉阿姨說。如今,不僅僅是老顧客會過來買餅,還有衆多“吃貨”拿着手機導航“千辛萬苦”尋到這裡。臨近中秋節,店鋪外排隊的人就沒有斷過。“這幾天,一天能賣出去1萬多個傳統蘇式月餅。忙完一整天,确實累,但做了30多年的傳統糕點,往後就是一輩子了。”黃炳海說,如今,他把自己的手藝傳承給了女兒,隻為留住南昌人記憶中的味道。

  春洪豬血店

  三代人半世紀隻為守着一碗豬血粉

  9月1日8時,記者從疊山路勝利路口的公交站出發,走進對面的巷子,隻見巷内有一家春洪豬血店,人頭攢動,生意火爆。

  “老闆,來一碗豬血粉,加蔥不放香菜,在這吃!”“豬血粉要多加一點辣椒,再來一個鹵蛋”……店裡傳來此起彼伏的點單聲。劃豬血、煮豬血、燙熟粉、加豬血,老闆娘程海連娴熟地忙碌着,兒子葛磊則在店裡招呼客人。

  不一會兒,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新鮮豬血粉端到了食客的面前。一直持續到10點半左右,店裡才稍微空閑了下來,程海連告訴記者,“我們經營這家店已經四五十年了,我愛人的父母是第一代,現在傳承到了第三代。以前我們擺攤賣豬血粉,條件很艱苦。一直堅持了下來,不為别的,就是要守住這一碗豬血粉,讓老南昌們的味蕾得到滿足。”

  談及店裡的豬血粉為何如此受歡迎,程海連說:“我們有祖傳秘方,在液态豬血凝固前通過一定的比例搭配,豬血不僅像豆腐一樣柔嫩,還入口即化,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老南昌活豬血’。” 除了秘制的配方外,保證食材的新鮮,也是吸引食客的重要原因。“我們從早上7點營業到晚上8點半,每天淩晨三四點鐘葛磊就要趕早去屠宰場購買豬血,當天做的材料當天賣完、絕不過夜。”程海連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常來這兒的大多是一些老顧客,吃慣了這裡的手藝,也隻認這個味道。“我在這家豬血粉店從小吃到大,這家豬血粉很新鮮,鮮辣爽口!”市民胡永美說。(南昌日報記者 劉帆 邬靓 蔡歡 萬玲 萬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