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檢報告中
能看到一項令人揪心的指标
——腫瘤标志物
一旦看到它升高
有些人會大驚失色
也有的人卻不以為然
對于腫瘤标志物
借用劉備告誡阿鬥的名言來總結
那就是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事實上
有的人指标升高
可檢查後卻發現不是癌症
有的人指标正常
卻在不久後确診患癌
腫瘤标志物是什麼?
腫瘤标志物也稱腫瘤标記物,早在1978年就被發現了,它是指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産生的物質,或是身體對腫瘤刺激反應而産生的物質。
衡量一個腫瘤标志物質量主要看它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敏感性可簡單理解為“能不能檢測到腫瘤”,特異性可理解為“能不能對應某類腫瘤”。
理論上,一個理想的腫瘤标志物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應該都為100%,但很遺憾,業界至今沒有發現一種具備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标志物指标。
腫瘤标志物指标升高有哪些原因?
1、良性疾病
慢性肝病、慢性腎病、膽石症、糖尿病以及服用過某些藥物等。
例如患有肝腎囊腫的患者,其血清癌胚抗原(CEA)和胰腺、腸癌相關抗原CA19-9等會升高,甚至超過正常值多倍。
2、生理上變化及不良習慣
懷孕、吸煙、酗酒等。如甲胎蛋白(AFP),除原發性肝癌外,懷孕也可能導緻其升高。
3、檢測時被幹擾
抽血時的污染、抽血引起的紅細胞破裂、标本保存不當、試劑差異及檢測欠規範等因素也會幹擾檢查結果。
有些商業體檢機構為節約成本,可能會采用較便宜的檢測方法,比如組織芯片法很便宜,但檢測結果可能存疑;化學發光法精确度更高,但價格也會更高。
4、與寵物親密接觸
與寵物過于親密接觸也會導緻腫瘤标志物的升高,醫學上稱為假陽性。
腫瘤标志物怎麼輔助抗癌?
雖然腫瘤标志物存在種種影響因素,但腫瘤标志物無疑是所有癌症相關檢測中最為便捷的一種。好好利用腫瘤标志物的變化判斷治療的情況,對于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整體把握整個治療流程的意義重大。腫瘤标志物在臨床中的運用分為确診癌症前與确診癌症後。
1
确診前,腫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常規防癌體檢
雖然腫瘤标志物不是确診腫瘤的确切證據,但在某些情況下,并不反對将其納入防癌體檢中:部分腫瘤标志物具有較高的癌症特異性,如AFP(甲胚蛋白)之于肝癌,可通過影像、肝病病史以及AFP異常升高直接确診肝癌。此外,異常升高的腫瘤标志物确實存在罹患腫瘤的可能。但這并不意味着支持所有防癌體檢都進行腫瘤标志物的檢測。
如果你是個二十六七的年輕人,生活習慣良好,且沒有相關癌症家族遺傳史。在防癌體檢中抽走六、七管血檢測腫瘤标志物,某項指标由于感染、炎症等原因超出正常值大為緊張,進行一系列額外的全身檢查。這樣的結果不是醫生希望看見的。
對防癌體檢中的腫瘤标志物的檢測,推薦在高危人群中進行:
2
确診後,腫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對于病情的變化的評估
每位患者的腫瘤标志物變化情況都是不同的。這就意味着醫生或是患者沒有一套統一的标準來衡量腫瘤标志物的變化。有的患者可能腫瘤标志物全都正常,有的患者腫瘤标志物可高達數十萬甚至百萬。因此,确定自身腫瘤标志物的情況,是通過“腫标”來判斷病情變化的基礎。可靠的腫瘤标志物必須具備“特異性”與“敏感性”兩個特點:
确定已經發現可靠的腫瘤标志物後,患者或醫生就能通過腫瘤标志物的變化,來評估病情的大概變化了。這一點對于及時指定可行的治療方案、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都有着非常大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
腫瘤标志物僅僅是一種抗癌的輔助診斷手段,絕不能代替目前診斷或随訪病情的金标準——影像檢查(包括CT、核磁、PET-CT等等),任何時候都不能單純以腫瘤标志物作為判斷病情、确定治療方案的唯一證據。
總之
腫瘤标志物的結果
要結合臨床實際綜合解讀
才能得出真實的結論
切不可以偏概全
也不應疏忽大意
#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中山六院健康說##清風計劃##抗擊癌症#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李饒堯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感謝腫瘤内科胡華斌主治醫師對本文的支持
文章内容來源于咚咚癌友圈、生命時報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