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襄陽有關系嗎?襄陽人與韓國人血脈相連的關系來分析諸葛亮躬耕地的歸屬,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諸葛亮和襄陽有關系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襄陽人與韓國人血脈相連的關系來分析諸葛亮躬耕地的歸屬
筆者在上篇文章中對被稱為偷國人的韓國人和現在襄陽人一脈相傳,血脈相連的關系進行了論證。通過相關史料,證實韓國人确實是襄陽人失散他國的親人。宋末元初遷移韓國的襄陽人思戀舊土,在韓國仿建了大量家鄉的風景名勝,鹿門山,習家池、堕淚碑等等用于紀念他們的家鄉襄陽,上篇文章發後,有襄陽的朋友發評論,認為文中所述内容是想象出來的,不是史實,應該看教科書。對于襄陽條友的迷之發問,我很困惑,請教襄陽條友是從哪裡看出來我寫的内容不是史實,是想象出來的哪?學要看哪本教科書?是花了三十萬請人教社編的麼?是湖北人吳勇編的麼?
宋末元初時期的襄陽人并不認為所謂的古隆中是諸葛亮的躬耕地,是可供寄托思念的家鄉風景。所以他們隻仿造了他們認可的家鄉風貌。現在韓國襄陽人忘記了自己的根,開始把産生于中國的民俗、曆史、文化紛紛進行加工,僞稱是韓國曆史,而某些襄陽人如同其近親韓國人一樣,對看上的東西,生搶硬奪,甚至不惜歪曲曆史,将躬耕南陽解釋為躬耕襄陽。其厚顔無恥的表現與韓國人不虧一奶同胞,一脈相傳。
為了給襄陽的朋友上上課,就襄陽人和韓國人血脈相連的關系,本人在進一步進行論證說明。
襄陽人為何成了韓國人的近親哪?
這裡不得不提南宋末年的一場著名戰役“襄樊之戰”
襄陽、樊城依漢江而立、隔江相望。而漢江作為長江的支流,曆史上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為為“江淮河漢”,曆來被兵家視為天塹,是中國曆代南北政權隔江而治的天險屏障。而襄陽城依險而建,地勢險要。《讀史方輿》中載“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襄陽是聯結南陽盆地,貫通古代中原南北唯一通道--宛葉孔道--的重要關隘,城堅池深,易守難攻。北方政權南下必攻克襄陽,而攻克襄陽之前必攻克樊城,以樊城為攻襄之跳闆。
公元1235年,蒙古大軍南下攻宋,1268年攻至襄陽,開始了五年的圍攻。1273年,襄陽守将呂文煥降元。襄樊之戰結束,三年後崖山海戰失敗,陸秀夫負少帝投海,南宋滅亡。《元史·世祖本紀》記載,至元十年一月,襄陽守軍降元。三月,忽必烈下令讓襄陽的熟券軍和城内的居民仍居襄陽,官府提供田地耕牛,就地轉為農戶。七月丙戌,忽必烈“敕樞密院襄陽生券軍無妻子者發至京師,仍益兵衛,送其老疾者遣還家……八月己卯,賜襄陽生熟券軍冬衣有差……九月甲申,襄陽生券軍至都,免死,聽自立部伍,俾征日本,仍于蒙古、漢人内選官率領之……”,“中書省臣奏高麗王王禃屢言小國地狹,比歲荒歉,其生券軍乞駐東京。诏令營北京界,仍敕東京路運米二萬石以赈高麗。”
南宋實行券軍制度,熟券軍類似軍分區地方部隊,生券軍類似野戰部隊。投降後的襄陽生券軍是一隻有戰鬥力的力量,為了防治新附軍複叛,減弱漢人抵抗力量,襄陽生券軍中年輕強健者被集中起來帶着刑具押送至大都,随後免去死罪,整頓隊伍。忽必烈計劃将襄陽券軍部署在高麗東北沿海,作為攻打日本的炮灰。在這個期間,高麗擔心引狼入室,國王王禃上書稱“高麗地小歉收”,養不了生券軍那麼多人,希望請求元帝同意将生券軍駐紮在中書省東京路(今赤峰市)。忽必烈答應請求,令襄陽生券軍在東京路北京界(赤峰市)紮營。
元朝曾經九伐高麗,征服高麗後,在高麗設置征東行省,東征日本。
攻日的主力就是由由蒙古人、北方漢軍、女真人、高麗人、新附軍、襄陽券軍組成。第一次對日作戰,發生在呂文煥投降後第二年,元軍攻至太宰府,遇台風被迫返回高麗。第二次由襄陽守将呂文德的女婿著名的逃跑将軍範文虎挂帥,兵分兩路一路自高麗出擊,一路自甯波出海,進攻日本,可惜又遇台風,結果17萬攻日元軍,全軍覆沒,隻有領軍大将範文虎發揚善于望風遁走的本領,逃回高麗,史載“文虎被溺,漂流一晝夜,幸附敗闆得生,遂擇堅艦乘之。棄士卒于五龍山下,盡為日本所殲,逃歸者僅三人”。《高麗史.忠烈王世家》記載:“忠烈王八年六月,蠻軍總把沈聰一等六人自日本逃來,言:值惡風船敗,衆軍十三四萬同栖一山。八月初八日,日本軍至,我軍饑不能戰,皆降日本”。日本人對潰散投降的元軍“盡殺蒙古、高麗、漢人,謂新附軍為唐人,不殺而奴之。”可憐襄陽券軍逃過台風,幸存下來的又被日本所奴役。
第三次發生在至元二十年,忽必烈“命蒙古人習舟師者萬二千五百人同征日本,五衛漢軍選留千餘人、新附軍悉遣行。”這次東征在準備階段被勸止,但從中可以知道新附軍仍是準備東征的元軍主力,随着停止東征日本,襄陽生券軍就留在了高麗駐守。
襄陽生券軍長期在高麗駐軍、屯田。《元史》《高麗史》皆有記載。《元史》中書省碟雲:南宋襄陽生券軍人求娶妻室。故差委宣使尚郁押官巧一千六百四十段前去下高麗國,令有司差官一同求娶施行。肖郁令選無夫婦女一百四十名,督之甚急"。中書省是元代的中樞管理部門,襄陽生券軍長期駐守在外,為了解決這些襄陽光棍将領的婚姻問題,元朝派聘親使者向高麗國索要婦女140名,督之甚急。說明襄陽的光棍在高麗駐軍時間已經很長時間了,娶妻之心甚為急切。
《高麗史》也有記載:“ 1274年 ,高麗元宗十五年 ,元遣使來索婦女以妻。于是置結婚都監 ,窮搜闾井女一百四十人 ,分與蠻子。蠻子即率以還 ,哭聲滿路”。在高麗的史書中,襄陽人被稱為蠻子,高麗國不敢得罪元朝的聘妻命令,在本國成立了專門機構“結婚都監”,用以搜刮民女,供給襄陽蠻子。
忠烈王二年( 1276) “元遣楊仲信赉币帛來為歸附軍五百人聘妻,王遣 諸道搜寡婦處女”。元朝中央政府為了安撫在高麗駐軍,向高麗索要寡婦處女,高麗王派人到各道搜集寡婦處女送給襄陽光棍當媳婦。
而高麗自從被蒙古入侵,早已民生凋零,後又作為攻日的前沿陣地,長年征戰,壯年男子早死的差不多了,《高麗史》記載僅在1254年,“蒙兵所擄男女無慮二十萬六千八百餘人 ,殺戮者不可勝計。所經州郡皆為煨燼”。
到了1268年“至元五年”,忽必烈敕谕高麗使者要求高麗派兵、派船,高麗國王答“往者臣國有軍四萬,三十餘年間死于兵疫,今止有牌子頭、五十戶、百戶、千戶之類虛名,而無軍卒。”帝曰:“死者有之,生者亦有之。”藏用曰:“賴聖德,自撤兵以來,有生長者僅十歲耳。”高麗稱原本還有4萬兵的高麗,近30年兵疫死亡過多,軍隊隻有番号沒有軍人。忽必烈不認可使者的說法,認為人有死還有生。使者回答忽必烈,自高麗投降,新生的還沒有長大成人,目前大的隻有十來歲而已。
來自襄陽的生券軍在男丁稀少的高麗長期駐紮,且作為南宋的移民,元朝的有戰力部隊對于疲弱的高麗國而言也是必須尊重不敢得罪的主,在長期的駐紮中他們在當地屯田,生活,娶妻生子,慢慢融入當地。随着攻日結束,高麗國請求解散駐軍,這些襄陽人就永遠留在了高麗。由于心戀故土,懷念家鄉,他們始終保持着中原文化和家鄉風俗,按照家鄉的風貌,重建了習家池、鹿門山,習家池、堕淚碑等,在高麗複刻了襄陽的名字,建立了襄陽郡,并将故地的文化、風俗、習慣、節日慶典等移植到了駐地。而現在這些韓國襄陽人的後代已忘了他們的根,忘了他們是襄陽人的後代。把當年襄陽人帶到韓國的文化和習俗視為韓國人的發明創造,開始搶我們的端午節,偷我們的孔子,屈原。這種毛病和如今的襄陽人偷諸葛亮躬耕地簡直如出一轍。
曆史不可複制,文化皆有烙痕。山雞插上孔雀的羽毛并不能讓自己顯的更美。韓國搶了中國的曆史文化,隻會成為世界的笑柄。
望襄陽的朋友慎之,戒之,勉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