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認識數碼版畫

認識數碼版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20:00:06

《中國文化報》 作者:陳小文

認識數碼版畫(認識數碼版畫)1

數碼噴繪版畫《遠景》

  2001年是美術史上劃時代的年份,在這一年裡,美國各大美術館相繼舉辦了“數碼藝術展”,如MOMA 的“未來辦公室用具展”,舊金山當代美術館的“010101”以及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的“數字版畫展”。距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的“數字版畫展”已整整10年,早年人們關注的問題:“電腦制作并用彩色噴繪到紙上的作品能算是版畫嗎”“數碼版畫都有哪些可能性”等,如今已經呈現新的變化。對任何一個面向未來的新人,“可能性”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與“過去了的”沒有可比性。用傳統版畫的價值标準來界定數碼版畫的價值應該是收藏家的事。

  為“數碼版畫”找到合适的定義,一種方法是從技術和材料特征入手。我們可以說凡是借助于“數碼”工具和材料完成的可複制作品,如用掃描儀代替照相機、用彩色噴繪機代替版畫印刷機、用激光刻印機代替木刻刀,等等,都可以稱為“數碼版畫”。“數碼限量印刷”,如數碼限量印刷攝影、素描稿甚至原創繪畫,也是“數碼版畫”,盡管它是“微噴”,因為這一類“數碼限量印刷”作品強調原創,在國外愈來愈流行,也很有市場。而“數碼複制”,如微噴古典大師的中國畫或油畫,不應該算是“數碼版畫”。

  如果我們過分地強調數碼版畫的技術特征,而不看數碼版畫産生的條件和時代背景,那我們将重複後現代理論家在評價藝術品時常犯的錯誤:過分看重作品表達的是什麼,而忽略了一件作品産生的條件。僅僅看到“數碼版畫”的技術特征會很膚淺,忽略了它的美學價值,如它和生活的關系、和時代精神的關系等。借助數碼技術和工具來做版畫,不僅僅是提高效率的問題。技術和工具的發明,尤其能被廣泛應用,體現了特定時代的精神和價值觀。照相機鏡頭遵循一點透視的原理,如果文藝複興沒有發現一點透視,那我們今天的照相機是否會是多鏡頭的?後來的立體照片考慮到人是如何看,因為人有兩隻眼,而照相機鏡頭隻有一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人類在試探立體攝影百年後的今天還在研究3D電影。掃描儀的出現徹底背離了一點透視的原理,掃描頭走到哪,哪兒就是透視焦點。被掃描的畫面和物體上的任何一點與觀衆(掃描頭)的距離都是相等的。在數字化時代,“看”不僅僅是近距離的,同時與被看的物象又是等距離的。如果說傳統版畫以及後現代以前的繪畫是基于物象(在此指客觀世界)的圖像,而“數碼版畫”則是圖像的圖像。它是對已經被圖像化的生活再圖像化。“掃描”“下載”“切圖”“貼圖”“像素”等等一系列的新名詞的出現,告訴我們的是數字化時代視覺藝術産業裡“作畫”有了新的含義,即:高度模拟。

  生存于數字化時代,人們的視覺感官在不斷地改變、調整。傳統畫種抓眼球的力量明顯減弱。當代人對數字化需求的增加,必然會帶來新的版畫,版畫概念的擴展,或者是對版畫概念的新的解釋。正如波斯詩人魯米所說:假如說人的新的感知器官的誕生,來自于人自身的“需求”,那麼,增加我們的需求,便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感知器官。

(責任編輯:羅書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