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要鑽牛角尖适可而止

不要鑽牛角尖适可而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00:55:06

作為家長,你一定沒幹過這樣的蠢事: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去教孩子學飛。

但作為家長,你很可能幹過(或将來很可能幹)這樣的(蠢)事:教剛會說話不久的孩子學算數。

為什麼父母不會笨到去教孩子學飛?因為父母知道自己沒長翅膀,孩子也沒長翅膀,所有的人都沒長翅膀,在不借助器材的情況下我們從出生到死都不可能具備“飛”的能力。

不要鑽牛角尖适可而止(也不要錯失良機)1

但為什麼很多父母會去教剛會說話不久的孩子學算數?因為家長覺得教孩子學算數不是和教他/她學說話一樣的嗎?!孩子有腦袋、有眼睛、有嘴巴、有手指(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腳指),所有學算數要具備的東西他/她都有,教他/她學算數難道有問題?

問題非常大!通俗地講,因為剛會說話不久的孩子頭腦裡還沒長出學算術的腦細胞,就像青蛙在蝌蚪階段還不具備學跳的物質基礎一樣(沒有腿)。

除了“教剛說話的孩子學算數”這種事以外,很多家長經常幹無數類似的事情。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家長不知道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大腦)在發育的過程中會經曆很多“發展敏感期”。家長經常在孩子某些能力的“發展敏感期”以前超前培養孩子的這方面能力(拔苗助長),同時又不知道很多能力的發展過了某個年齡段後再去培養會非常困難(錯失良機)。

不要鑽牛角尖适可而止(也不要錯失良機)2

每一種可以被定義的“能力”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經曆“發展敏感期”,過了這個時期後就會進入緩慢發展的階段,這時再去培養這種能力會事倍功半。反之,在“發展敏感期”之前超前培養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如:我們在跆拳道訓練班裡看到的都是兒童和青少年,基本看不到中年人,即便能看到中年人也可以肯定他/她是從小學習,而不是零基礎的學生。如果中年人零基礎學習跆拳道會怎樣?即便他/她本身有極高的運動天賦,這輩子也不可能在這項運動上取得哪怕是二流水平的成就!為什麼?因為中年人這個年齡早已過了“柔韌性”發展的敏感期,而跆拳道最基本的入門要求就是柔韌性,起碼要先把“橫叉”、“豎叉”劈開。但中年人已經基本不可能拉開腰跨韌帶了。

有些東西錯過,就永遠錯過了,沒法補。

下面列出孩子在身體發育階段幾項重要的“發展敏感期”:

絕對力量(蠻力),女孩10-13歲,男孩12-16歲;

速度力量(爆發力),女孩7-14歲;男孩7-16歲;

有氧耐力,女孩9-12歲;男孩(兩個增長高峰)10-13,16-17

無氧耐力,女孩9-14,男孩10-20;

柔韌性,12歲以前;

靈敏性,6-13歲

(由于成長環境和個體先天差異,以上數據會有波動。)

有家長咨詢過我:想讓孩子學遊泳,又想讓孩子學跆拳道,到底先讓他學什麼好?知道了孩子生理指标的發展敏感期就很好回答這個問題了:如果兩項運動都隻是基于“素質教育”的需要,而非走專業化道路,那當然是先學跆拳道。因為錯過了柔韌性發展敏感期以後再去發展柔韌性會越來越困難,而柔韌性又是跆拳道最基本的要求,相對來說遊泳對柔韌性的要求比跆拳道要低很多,所以可以晚一點學。

不要鑽牛角尖适可而止(也不要錯失良機)3

如果在“發展敏感期之前”超前培養(拔苗助長)的話會怎樣呢?用一個通俗籠統的比喻:會把孩子培養成“盆景”。由于超前培養,過早地“掏空”孩子的發展潛力,導緻發展(發育)過早地停滞。這種現象在體育界尤其明顯。家長有興趣可以去各種運動的專業隊看一看,有些從小篩選入隊的青少年在訓練的過程中像玩一樣,相對來說很輕松。原因是這些小隊員的某些運動指标處在“謹慎訓練期”内,過早大強度訓練會影響未來的發展潛力。當然,這種訓練強度是相對大年齡運動員而言,而不是相對于普通孩子。

和生理指标一樣,各種心智指标的發育也有其敏感期,過早培養會适得其反,過晚培養又會錯失良機。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的研究成果在這方面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大緻如下:

感知運動階段:

出生-2歲。這個階段兒童以感覺(視、聽、嗅、味、觸、溫度、痛、運動,等感覺系統)探索和認識世界。這個階段兒童在心理發展上最大的突破就是“可以對無法直接感覺到的物體進行表征。”

這句話有點太專業,意思就是,某個東西即使不在孩子眼前,孩子也知道這個世界有某個東西存在。當然,這個東西必須是孩子以前見過的。比如:孩子玩過一個布娃娃,即使他/她現在沒有見到這個布娃娃,他/她也知道家裡某個地方有個布娃娃。這種心理能力叫“客體恒常性”(object permanence)。

前運算階段:

2-7歲。這個階段的兒童抽象思維能力還非常弱。父母在孩子的這個階段教數學會非常崩潰,孩子會更崩潰。所以,一二年級以前的孩子學習數學非常困難是正常現象,不困難倒不正常(智力超常發育),父母一定要非常耐心。

這個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所以,當孩子和父母發生沖突的時候父母最好先思考一下孩子的感受。這個階段的孩子考慮問題的時候是“片面”的,所以父母也别指望跟他們講“道理”,你的“道理”他們不懂,你得聽聽他們的道理是什麼。父母聽到他們的道理時往往會覺得很好笑(因為很片面)。比如:大盒子裡的餅幹肯定比小盒子裡的多;小狗肯定很喜歡吃糖,所以他/她就去給小狗喂糖吃(因為他/她喜歡吃糖);捉迷藏的時候把腦袋藏在被子裡别人肯定就抓不到我了(因為發現頭藏在被子裡自己就看不見自己了)……

具體運算階段:

7-11歲。兒童開始邏輯思維,開始知道現象背後看不見的事物屬性。這時候家長可以嘗試開始和孩子講道理。

注意,這裡的“道理”指事物之間的聯系、關系,而不是教條式的“大道理”。但是父母别期望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理解太深的東西,他們的認知還是建立在直接經驗範圍之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形式運算階段:

11歲以上。孩子的思維特點開始接近成人,開始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雖然以上研究成果已曆經半個多世紀,在年齡數字上可能和現在兒童的實際情況有出入,但它從原理上揭示了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對家長仍有實際參考價值。這些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孩子的大腦無論從器質層面上還是意識層面上和成人的都很不一樣。培養孩子不要錯失良機,更不要拔苗助長。

孩子在學習任何東西(技能)時都必須調用衆多特定的身體和心智能力,這些身體和心智能力的發展本身是不協調的。如:學習音樂也需要抽象思維能力。四二拍的節拍特點和四四拍的是什麼區别?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間是什麼關系?high C 在大譜表上的什麼位置?中央C加三個全音是哪個音?…… 理解這些問題需要的心智能力顯然一般情況下不是7歲以前孩子具備的,但很多孩子在六七歲甚至更早就開始學音樂,雖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諸如節奏、韻律的學習和理解上處在敏感期,但回答以上問題需要的抽象思維還遠遠沒有開始發展,很多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就這樣在老師和父母的壓力下開始讨厭音樂。很多父母和老師不知道,孩子讨厭的不是音樂,而是音樂裡超出了他/她理解和接受範圍的東西。

不要鑽牛角尖适可而止(也不要錯失良機)4

學習其它任何技能都一樣,美術、書法、舞蹈、體育……,任何我們能想到的技能都要求衆多的身體和心智能力協調工作,可以說沒有一項技能隻涉及單一的身、心能力。即便像“跑步”這麼簡單的運動也至少同時需要協調性、有氧耐力、無氧耐力、意志、爆發力、抽象思維(長跑中的戰術安排)、空間記憶(越野)……

所以,讓孩子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時都要注意,這項技能涉及哪些生理、心理能力,哪些是在發展敏感期,哪些還遠沒開始發育,充分利用快速發展的身、心能力,謹慎培養還未開始快速發展的身、心能力。不要錯失良機,也要避免拔苗助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