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十歲那年,丢了父親為我買的那雙涼鞋,後悔了幾十年。
打了以後,父親再也沒有為我買過任何東西。但是,父親給我留下寶貴而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記憶,這是誰也拿不走的!
這雙涼鞋随着歲月的流失,記憶又從新把我帶回到趣味的少年時代。
二年一開春,屋裡屋外,門前門後放了很多,父親不知從哪裡弄來的建築材料。
畢竟當年還小,我弄不明白這些東西能做些什麼用。父親起早貪黑,在老屋的上方處,用泥土堆起層層高牆。
沒多久,圈起的高牆經過風吹日曬,晾幹。父親找來木工,我探過腦袋,想知道個究竟。也不知道,父親和其中一位陳姓師傅談些什麼。
第二天一早,陳師傅帶來一幫人。把父親早就準備好的建築材料,一一攤開。陳師傅拿着據子,斧頭,又叫來一位師傅。說,趙師傅,你帶倆人把油沾尺寸量出來後,在把幫忙的人,用蘆葦編織好的葦簾準備好,備用。
今天一大早,爺爺也過來幫忙。爺爺身高1.700米,額頭左側長着個雞蛋大小的肉瘤 。村民給爺爺取了個外号,瘤老頭。
爺爺生性倔強 ,我行我素,自私自利 ,從來聽不進他人的話。平日裡也不多話,這次,我家蓋房子也不列外。
不知是誰跟爺爺開了個玩笑,說,瘤老頭,你媳婦蓋房子,你老家夥要多用點力氣哈。不然,房子蓋好了沒你住的地。爺爺氣的把臉挂的像銅鐘,扭頭就走 。
木工師傅問父親,朱老闆,你家的房梁在哪裡。父親回答,在河邊。陳師傅回頭一看,房梁還長在河邊。
緊挨着河邊 ,長了兩排父親幾年前栽種的柳樹。柳樹是當地樹種,生命力很強。古雲: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不像現在的柳樹,蟲多,也難成活。
陳師傅叫來幾個幫手 ,拿來據子、斧頭,一囗氣砍了二十多根。房梁是有了,可它又彎又濕,不能做蓋屋的料,怎麼辦?
陳師傅畢竟長年在外做工,很有經驗 。他叫來父親 ,說,你去弄些柴火 ,把這些砍下來的柳樹架起烘烤幾天,烘幹後就能當房梁的主料使用啦!
父親聽後照辦 ,便叫我和他去找柴火。家裡沒有準備這麼多的柴火 ,可臨時找,去哪裡找 ?
父親走進老屋拿上繩子,說,永家跟我走,我低着頭尾随着父親。找了很多地方,也沒能割到足夠的柴草。
七十年代,家家戶戶都用柴火做飯。野外的草木,早已被他人割的幹幹淨淨 ,還哪來那麼多柴火留給我們來取。
我和父親找了很多地方,忙到深夜 ,總算找到了一部分 。父親把雜草捆紮好,用一根大扁擔挑着。我把弄來不多的朽木,用樹皮紮好随着父親往家趕。
回到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看着父親又累又餓 ,憔悴的臉。我不禁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其實,我也很累 。不過,我勇敢的堅持下來 。
父親丢下擔子,拿來火柴,點燃帶回的雜草,我在一旁幫忙。前後烘烤兩天兩夜,總算馬馬虎虎,完成了烘烤房梁的任務,也解決房梁潮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幾天下來,新房子雛形成型。接下來,要把木工做好的房梁吊上屋尖(鄉下人常說的叫上梁)。
上梁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得請個會寫毛筆字的先生,然後先生把帶來的墨水備好待用。主梁必需要用紅紙寫,寫些代表着祥瑞,吉利詞句。比如,《吉星高照》等。不過,一般蓋房子寫《吉星高照》的較多 。
上梁選日子也很關鍵,必須農曆雙日,雙時,還得準備糖果、糕點鞭炮等。
早晨,八點零八分,我和其他幾個膽大的,拿着鞭炮在屋的周圍燃放。正房頂一頭木工,一頭瓦工。注:農村蓋房,尤其上梁,瓦工、木工必需分大小前後,南北方可能有差異 。我們這裡是瓦工為大,木工為小。
這時的鞭炮嗡嗡作響,前來湊熱鬧的當地村民,把屋内屋外圍的是水洩不通。有的搶糖果,有的搶糕點。房頂上的瓦工、木工還不斷的調整着姿勢,挑戲屋下搶糖果的人們。
沒多一會,遊戲結束。有力氣的大人搶得多些,小孩子有搶幾個的也有沒搶到的,周圍氣氛十分活躍 。
來這湊熱鬧的人群中,也來了一位本村會計的夫人。她在一旁沒有參加競賽,和幾個村婦聊天,還在一遍遍的指指點點,誰也不知道她們在說些什麼。
母親今天是最忙的一個,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跑個不停。正當母親忙得滿頭大汗時,會計夫人叫道。小魚(母親姓虞,小魚是别人給母親取的外号)過來,母親問,啥事?會計夫人說,你家的房子蓋的像波浪一樣上下起伏。
母親生氣了,沒有回答夫人的話,徑直的走開了 。房子蓋得像波浪,這一句,給母親一生帶來揮之不去的陰影。
貧窮歲月人靈氣
多子一夫聚月圓
舊去新來醉夢醒
景花塗色随民俗
注:題外話,2012年我蓋了四層别野,在本地算上第一,也給母親長了臉。母親有一次,特地去找會計夫人。說,哎呀林夫人,你到現在還住着幾十年的鳥籠子,不換個大點的地,會得毛病的。這次,母親總算報了幾十年前的一箭之仇。可惜,這愚樂來得大晚!……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