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築一般由基礎、牆(柱)、樓闆層、地坪、樓梯、屋頂、門窗。
2、建築分類:民用(住宅和公共)、工業(廠房和庫房)、農業。
3、單、多層建築:27M↓住宅,24M↓(或24M↑單層)公共和工業。
4、高層分為一類和二類,二類(24-54M住宅,除一類外其他),一類(54M↑住宅、24M↑或任一層1000㎡↑或100萬冊書或重要場所)。
5、建築材料燃燒性分級:A(不燃)、B1(難燃)、B2(可燃)、B3(易燃)。(分級:不難可易)(性能:不難可)
6、耐火極限是指在标準耐火試驗條件下,建築構件、配件或結構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至失去承載能力、完整性或隔熱性時止所用的時間,用h表示。耐火極限是衡量建築構件耐火性能的主要指标。
7、耐火極限的判定:穩定性或完整性或隔熱性。
8、防火分區指在建築内部采用防火牆、耐火樓闆及其他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内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築的其餘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
9、防火牆:甲乙類廠房和甲乙丙類倉庫耐火極限不低于4h,其他不低于3h。
10、防煙分區指在建築内部采用擋煙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内防止火災煙氣向同一防火分區的其餘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
11、防煙分區的劃分:(1)、空間淨高H≤3M,最大允許面積500㎡,長邊最大允許長度24M。(2)、空間淨高3<H≤6M,最大允許面積1000㎡,長邊最大允許長度36M。(3)、空間淨高H>6M,最大允許面積2000㎡,長邊最大允許長度60M(具有自然對流時,不應大于75M)。
12、防火間距指防止着火建築的輻射熱在一定時間内引燃相鄰建築,且便于消防撲救的間隔距離。合理的防火間距設置,可以防止火災蔓延,保障滅火救援場地需要,并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
13、消防電梯:1高公、2高公32、33住宅
14、允許安全疏散時間指建築發生火災時,建築發生失穩破壞或人員遭受火災煙氣影響且達到不可忍受狀态的時間。
15、公共建築:安全出口和疏散門≥0.9M,疏散走道和樓梯的淨寬度≥1.1M(廠房為1.4M),每個房間相鄰2個疏散門最近邊緣之間水平距離≥5M。
16、裝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劃分為七類,即頂棚、牆面、地面、隔斷、固定家具、裝飾物、其他(樓梯扶手、挂鏡線、踢腳闆、窗簾盒、暖氣罩)
17、建築保溫材料的分類:不燃(礦棉和岩棉)、難燃(膠粉聚苯顆粒)、可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括EPS闆和XPS闆、硬泡沫聚氨酯和改進酚醛樹脂)。
18、交流電基本物理量包括瞬時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周期、頻率(1S内變化的次數,赫茲)。
19、電氣火災的原因:安裝、使用不當,過載、短路、接觸不良、烘烤、摩擦。
20、電纜根據絕緣分為:普通、阻燃、耐火。
每天進步一點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與此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