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記起一個美麗的句子:
“遲遲白日晚,袅袅秋風生。”
我願一切美好随秋風如約而至。
近日在讀《曲黎敏精講〈皇帝内經〉》一書,書中有言:故風者,百病之始也。風邪,是百病的開始。
這不是秋風的錯。錯在我們有時候在有風的日子裡沒有好好保護自己。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身體不受虛邪賊風侵犯?
“清靜則肉腠閉據,雖有大風苛毒,弗能害之。”
身體的清靜才是養生修行的基礎。唯有心清意靜,人才少得病。因為心裡清靜,就身心若一,也就是身和心是渾然一體的。
生活裡碰到的類似情況實在太多,人因為着急而得重病。
找中醫解釋病因,因為心裡有事,氣血一急,就都擁堵到心,體表就虛了。體表一虛,風邪就進入了。
《皇帝内經》表面上講五髒,講六腑,其實它真正面對的是人性。
我沒想過自己到底可以學到多少醫學知識,但越知道些中醫的事兒,越意識到生活需要有有一顆純真的、充滿想象的和熱愛的心。
秋高氣爽,是我對秋天的最美好印象。
我平時走路,幾乎不看路上的行人,所以每每有熟人過,大都是别人叫我。我喜歡看天,看路邊的花花草草,一個可以舒緩我的頸椎神經,一個可以美好我的視野愉悅我的心情。無論何時何地,隻要你專注地去看花,就會發現花一直在笑,并且笑得很無邪,再喪的心情都會好起來。
秋天的花開着的還是很多。
自家陽台上的繡球、月季、茉莉、長春花、藍雪花、五色梅開得還是正好。我天天看,越看越喜歡。
平時早晚散步,我還是願意走屋後的那條健道。道路旁與我們小區隔着的那道鐵栅欄上爬滿了淩霄花。今年花開,是台風“煙花”前後。之前隻是零星開着幾朵,雨橫風狂之後,越開越茂,看着人心花怒放。
先生說我要是喜歡,他願意幫我折幾支。我說算了。我知道他手重,他說的幾支就是我眼裡的半顆樹。去年為了做個花藝作品請他幫過一次忙,他拖着一大支戰利品回家,我邊心疼邊忏悔,愛是愛極了那些花朵和枝條,但好像是我叫他犯了罪一樣。
花藝要繼續做,枝條還是要用,後來我在自己陽台上扡插了一株,活了;再後來又在網上購買了一株二年生的苗子,粉色的花,也種活了。可惜已經立秋了,還是沒見一隻花骨朵。大概是盆土肥力不夠,我計劃在冬天主收藏的季節好好給加點有機肥。到那時還要麻煩先生去山裡幫我一起扒泥土了。
種花講究水土氣候,種花人之所以要為它而忙,就是因為之前将它移了四季移了地域,要重新給它建一個适宜的生長環境。
養生,就是給自己的身體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
中醫裡講,飲食、睡眠加鍛煉!如此,哪怕不吃藥,也一定會比先前要好。
01
最近我認為做的最好的事情,是每餐認認真真吃上半碗米飯。
這個暑假大部分時間裡先生出差,女兒出遊,我獨自一人一日三餐。有時候我把用餐的圖片拍給先生看,我說我在好好吃飯,吃飯好了力氣足,你回來我有更大的勁跟你吵架。
《黃帝内經》有寫道:“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什麼是氣?并且平日裡聽到的“精”“神”又是什麼?曲黎敏老師在書中講了一個很通俗的比喻:
“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氣,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則火盛,火盛則亮度大;反之,則油幹火熄而光滅。”
這裡不做中醫術語解釋,最簡單的理解,我想要讓自己臉上好,看起來光彩照人,我的體内必須氣血足。還有,若氣血減弱,也許會影響腦子,人生想法都有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我還能不好好吃飯嗎?這裡說的吃飯是指吃米飯吃面食。
米,性甘涼,入脾。
米的最佳使用方法是煮粥,粥裡最有營養的是米油,性滑,最養脾胃。曲老師很負責地建議寶媽們,若擔心奶粉不安全,小寶寶可以喝米糊、米油。
這個飲食建議我舉雙手贊成。我在嬰兒期因母親奶水不足就是吃米油長過來的。
面,性甘、苦、溫,入心。
小麥冬種夏收,得一年四季之氣,尤其得夏氣,所以麥子大補心氣。心氣是跟腦子有關的。
據說多吃面食的人聰明。想起曆史上出現的晉商,他們特别會做生意,一副聰明的腦子肯定離不了山西飲食的滋養。
另外一本書《周禮.天宮》裡講到了四季怎麼吃:“凡:食齊,春時;羹齊,夏時;醬齊,秋時;飲齊,冬時。”
春天吃五谷;夏天要吃一些易于消化的湯羹;秋天要多食醬類食物,就是指發酵的東西。至于冬天,就是喝點小酒。
為什麼秋天尤其要強調吃醬劑?古人講,因為秋天萬物豐收,我們所吃的食物就大而且豐富,就會給脾胃造成一定的負擔,多吃将醬劑類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的脾胃消化和吸收食物。
盡管我們現在的食物确實是四季豐盈,但講究到秋是一個收納的季節,也是應該較其它季節多吸收點營養了。
秋天養什麼?養“氣”,養收斂之氣。中醫裡說,氣,不是平的,而是如同音樂,随季節而起伏升降。
02
《皇帝内經》寫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甯。
秋三月,指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這六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
到了秋天就該“早卧早起”,早卧以避初寒;早起以從新爽。
以我現在的生活規律,算是已經做到了“早卧早起。”晚上十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家裡先生和小孩還是喜歡過晚睡晚起的生活。昨天我特意把曲老師寫的一段話發在家庭群裡:
先說“早卧”,天一擦黑,雞就歸窩,養生不是晚上10:00回家睡覺,而是天一擦黑就得回家陪家人,才叫養生。真正的早卧是陪着家人吃飯,然後散步,讀書,讓心靜下來,脫了俗,按時安歇,才叫養生。
說到底,秋天就養一個“收”,把夏天過分宣散的氣滿滿收回,收到陰陽平衡的狀态。
女孩說這麼早睡是睡不着的。怎麼辦?中醫有個幫助入睡的法子:平躺,轉腳踝。
中醫學認為,經常活動踝關節,不僅可以刺激腳踝上的商丘、解溪、中封、昆侖等穴位,還可刺激足部的湧泉、太沖、隐白、内庭等穴,調理疏通了人體近半數經絡,能運行氣血、補益肝腎,又能防治高血壓、便秘、眩暈、失眠、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病症,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也可以最簡單地去理解,隻要一轉腳踝,體内的氣就往下走,人就越來越平靜,漸漸地就睡着了。
03
春秋兩季是情感大爆發的時節。
從中醫的角度講:女子為陰,春為陽,二氣相感,所以女子在春天特别容易愁苦。
男子看到秋天萬物都結了果實,而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就極易憤懑。
所以,養生就是養情緒。
昨日去老中醫處,醫生看我的舌苔,明顯比上周重,他把着我的脈趕緊給我換方子。他隻問我身體有什麼不舒服,我說沒有,一切都好好的。
後來回家一想,我那一周的情緒的确是比上一周要擔心、焦慮、不舒暢。
其一,我為母親去醫院做例行檢查,盡管之前問診過的醫生都說沒什麼大事,但因為已過了三個月一檢的時間,我的心裡還是有點擔心。一來擔心母親的身體真的出大問題;二來如果真有問題,我接着開始想我要怎麼做。
在周邊的人看來,幾乎每一件事情我都做得有條不紊,但她們不知道,幾乎每件事情我都要想好了再去做,并且都至少有A方案和B方案。往好裡說,我這人會未雨綢缪,但大多數時候隻是杞人憂天罷了。
隻有真正了解我的人才知道,我其實是個糊塗蛋。先生總說我怎麼這麼笨呢!我喜歡被說笨。
二來,那幾天先生出差,大小事情沒人可以分攤,起先一兩天自己都搞定了。但後兩天,生氣、郁悶、憂苦情緒接踵而至。
中醫認為很多疾病源于憂思和焦慮。比如肺的病變。再比如皮膚病,因為肺主皮毛。
突然想起半年前有位同事跟我說起她孩子得了一個皮膚病,名字很好聽,叫玫瑰糠疹。因為孩子病情不是很重,沒幾天就好轉了,我們當時還把它當笑話一樣地講。現在知道了,這種皮膚病就是焦慮憂思引起,這種玫瑰糠疹就長人體後背,而且一般對稱。同事的孩子那時讀初三,成績不錯,對自己要求也高,這就可以解釋通了。
很多疾病出現原因:第一,情緒;第二,寒涼;第三,飲食睡眠。
原來,養生的秘密在于情緒穩定,睡眠好、吃得好和心情愉悅。轉回來說,養生不過就是睡覺吃飯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