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軌道交通11号線走向示意圖
制圖 馬超
地鐵11号線武昌站東廣場站車站主體封頂,業主代表檢查車站柱子表面。
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9月3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地鐵集團獲悉,11号線東段二期武昌站東廣場站主體結構已于8月底順利封頂,成為該線路率先實現主體封頂的車站。
率先封頂,打造“精品車站”
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于靜安路與北安街交會處的11号線武昌站東廣場站項目現場,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業主代表餘啟緻介紹,這是一座地下三層車站,長228米,深28.74米,相當于9層樓高。
記者步入地下車站,隻見主體結構完成,車站輪廓已經顯現,放眼望去,側牆、柱子表面呈現清水混凝土特有的光澤感,用手一摸,平整順滑。
“武漢地鐵今年明确提出打造質量‘精細精品年’,在這座車站我們實現了精細精品化施工,牆、柱不能有蜂窩麻面,不能露出鋼筋等。”施工方中鐵十一局城軌公司該項目總工周正直介紹。
施工難度大,研發多項專利技術
記者注意到,車站周圍有火車站、居民小區、學校等,施工場地狹窄,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施工,難度是非常大的。
“當初做地連牆時,和居民小區最近的一處距離僅3米,為了減小對周圍的影響,我們在小區樓下豎起了90多米長隔音屏障,減小施工噪音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還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技術攻關工作室,總計攻克全國性技術難題2項,其中一項《一種超深超重地連牆鋼筋籠加長套筒孔口對接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周正直介紹。
“地連牆入岩深達58米,也就是說要把58米長的鋼筋籠吊入地下,這項技術将施工時間從3小時縮短至半小時,減小了風險,成功解決了超深、超寬地連牆在周邊房屋密集、場地狹小情況下孔口對接時間長及接縫處理難題。”他說。
除此以外,車站施工範圍内的各種管線遷改也非常複雜,其中有一個寬9米、高2.2米的主幹排水箱涵橫跨車站上方,地鐵集團克服困難順利完成遷改。
街道、建設、施工三方共同推進地鐵建設
“地鐵集團、中南路街道、中鐵十一局三方聯合成立紅色引擎黨建基地,共同推進地鐵工程建設。”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二級項目經理彭碧輝介紹,讓周圍的老百姓了解地鐵,主動參與地鐵建設。
地鐵集團邀請靜安社區的老年居民擔任安全文明施工監督員,隻要發現施工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聯系項目安全員,馬上解決。“比如之前車站在土方開挖時,就有居民主動監督進出車輛是否帶泥上路,我們非常歡迎。”彭碧輝說,居民充當了地鐵的“眼睛”。
餘啟緻說,2019年夏季的一天,天氣很熱,突然接到居民電話,稱要給工人們送綠豆湯和西瓜降暑。“好幾位居民推着一輛手推車,上面有一大罐綠豆湯,還送了十幾個西瓜,當時特别感動。”
據了解,武漢地鐵11号線東段二期工程線路全長12.489公裡,共設7座地下站,分别是關山大道站、光谷廣場站、武漢體育學院站、虎泉站、馬房山站、丁字橋站、武昌站東廣場站。
現在,從關山大道站所在的位置到武昌火車站,乘坐公交需要50分鐘,駕車正常需要30分鐘左右。等到以後11号線東段二期開通後,這段路程隻需20分鐘左右。
(長江日報記者陶常甯 通訊員袁永華 欽登科)
來源: 長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