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本田搞出個六缸“神物”——CBX1000令世界嘩然,有人贊歎有人喜歡,可也有人撇撇嘴撂下一句“也沒啥嘛,不就是缸多了點嘛……”就走了,川崎(Kawasaki)就屬于後者。
為啥這麼說?
人家有資本嘛!!
一來這川崎貌似從來都沒服過本田,一直有“将其斬于馬下而後快”的想法;二來人家做出來的“玩意兒”也确實不含糊,與本田明裡暗裡的較量中似乎也從未落于下風。
好吧~~~
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實在那兒擺着呢,不妨一起來看看~~~
1968年,本田在東京車展上首次發布了四缸車CB 750,此舉令川崎的設計師大吃一驚,因為他們那時候也在研究自己的750cc直列四缸車——頂置凸輪軸(OHC)、67匹馬力、最高時速200公裡/小時、四出四排氣、前盤式制動器……這些設計和CB 750幾乎完全一樣!
CB 750的出現徹底打亂了川崎的步驟,于是他們放棄了750cc的構想,轉而研發更大排量的發動機。1971年,903cc的發動機在美國研發成功,并于1972年完成了9600公裡的公路測試以及賽車場的賽道測試,當時該車被命名為Z 900。
1972年,川崎将這台Z 900帶到了德國科隆車展正式發布,并重新命名為Z1!
Z1的表現可謂驚人,就連本田都承認它是“功能最強大、速度最快、技術最好、細節最精緻、設計最令人興奮的摩托車”。也可以說Z1改變了川崎和本田各自的時代,開辟了通往未來的道路。
這一把PK,雖然本田占了先機,但川崎勝在後來居上。本田對這把小敗也是不服的呀,畢竟好歹也是老大總不能就輕易就把這頭把交椅給讓出去啊,所以1978年就用CBX 1000宣示了自己的地位。
說實話,川崎這時候覺着有點鬧心了,怎麼總是比人家晚一步呢?
實際上,川崎在1977年就将Z1的903cc擴大到了1015cc,馬力提高到85匹(8000轉/分鐘),扭矩從73牛米(7500轉/分鐘)增加到6500轉/分鐘時的81牛米,相應的車型就命名為Z 1000(美國為KZ 1000)了。
但那個時候正值全球的摩托車市場大熱,歐日美各個廠家都在推出自己的新車型,而Z 1000在這其中就屬于“撒到人(車)堆裡就找不着”的那種,所以川崎必須要整一款新車才能脫穎而出!
1979年,全新的KZ1000 MKII 問世了!
和Z 1000相比完全不一樣了吧?
雖然仍然采用的是直列四缸四沖程1015cc的發動機,但動力已經是今非昔比——8000轉/分鐘輸出94匹馬力,在7000轉/分鐘擁有86牛米的扭矩,最高速度可達208公裡/小時(130英裡/小時),完成1/4英裡(約400米)隻需要12.1秒!
四根排氣管在車身底部彙合後一左一右分布在兩側,看上去毫不張揚,但如果一旦點燃發動機所爆發出來的咆哮聲是無法掩蓋的,川崎的設計師是這樣說的:“與安靜的本田不同,我們這個寶寶不太容易安撫,不過它最多也就180分貝而已啦!”。
KZ1000 MKII的前叉采用液壓伸縮式的,後輪是阻尼式雙彈簧減震器,無論是普通道路還是賽道都可以應對自如,并且軸距縮短到了1485毫米,這樣的轉彎操控性能會更好。
前輪是兩個240毫米單活塞卡鉗刹車盤,後輪是一個250毫米雙活塞卡鉗刹車盤,這樣的配置才是安全的基本保障。
搜索微信公衆号 “MO範兒” 你能發現更多漂亮的車模~~
說了這麼多,千萬别以為KZ1000 MKII主要是靠性能活着,才不是!人家是憑顔值吃飯的!
和Z 1000“圓滑”的造型截然不同,KZ1000 MKII完全是棱角分明的!
線條硬朗的油箱、三角形的側護闆、方形的車尾翼……甚至連尾燈都是方的!再加上啞光黑色的發動機,這些都讓KZ1000 MKII具有了獨特的“硬漢”氣質和極高的可辨識度。
性能好顔值又高,這樣的車誰又能拒絕呢?!
這不,也正因為這樣的“硬漢”風格造型就吸引了模型廠家專門為它出品了1:12的合金模型,剛才您看到的就是了,哈哈。
搜索微信公衆号 “MO範兒” 你能發現更多漂亮的車模~~
說到這款模型我要特别提一下,今天的它可不再是德國迷你切(Minichamps)的了,它是由日本的模型品牌“Wits”出品的,看上去也挺精細的對不對?
“Wits”這個牌子的摩托車模型基本是以本田、鈴木、川崎等日本品牌為主,模型的合金量較少所以份量較輕,如果您對模型手感份量的要求比較高的話這個牌子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另外這個牌子的做工車款之間差異較大,有的制作很精細,但有的就差強人意了。
不過沒關系,有我在前面給您趟道兒呢,您踏踏實實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