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對“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非常熟悉,這裡的“負”就是“辜負”的意思。
“負”字裡的貝代表貨币,代表錢财。
負字上面是一個人,下面是一個貝,意思是“人的身體上附加了一塊貝”,也就是“背負”的意思。
《釋名》給它的解釋是“負,背也,置項背也”。“置項背”,就是把東西放在後面的脖子和背上,就是“背負”之“背”。
《說文》說“負,恃也”。“恃”是倚傍的意思。人有了錢就無所畏懼,因此,有“自負”之說。“自負”就是“自以為了不起”。
“負”因為有“背負債務”一義,才有了“負載、承擔”等相關的含義。“負責”的“負”,就是“承擔”的意思。
“責”字,在甲骨文當中上面是一個“朿”,朿就是“刺”,本義是“木芒”,也就是木頭上的刺。“責”就是“刺取貝”。就是讓人還錢。并且像刺一樣的刺過去強行索讨,帶有“急迫、強力”之義。所以有“責問、責令、責怪”這些說法。
如果一個人工作認真,保質保量地完成分内之事,這是負責;如果一個人經營不善,到處借錢,這就叫做負債了。負債累累的結果就是“貧”。
貧,是分貝,貝被分了,自然就少了。貧的本義就是缺少錢财。
下期預告:
明天黃雪晴老師将繼續為您解讀與貝相關的漢字。古人用什麼方式來表現财寶的珍貴?财寶多了就要防賊,這是我們都熟知的道理,可是為什麼說這句話在古代并不适用?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