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打破車彥軍一家平靜的生活,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從此帶來長達十餘年的噩夢。
作為被廣泛報道的首例患兒,車家雙胞胎兄弟似乎已經淡出公衆視野,當年的雙胞胎嬰兒也長成了小男孩。
時間回溯到2008年7月,8個月大的哥哥王鵬開始拉稀、感冒、兩天沒有排尿,送往醫院後越發嚴重,整個身體浮腫,确診尿道結石。時隔20多天,噩耗再次降臨:弟弟王賀也開始出現同樣的症狀,确診為雙腎結石、尿道結石。
噩夢不僅籠罩了車彥軍一家人。随着事件的曝光,三鹿集團被迫召回問題奶粉,在全國範圍内徹底掀起了輿論狂潮。中國乳協為患兒承擔急性治療費用,但隻限18歲之前所患相關疾病的治療費用。18歲後,受害者們遺留的疾病以及治療費用,他們概不負責。
車彥軍一直不理解“為什麼隻管孩子在18歲之前的費用,以後就不管了?這不是我們的錯。”
當時,兩個孩子看病的錢幾乎把車彥軍整個家庭掏空了,為了給兄弟倆治病,錢都是跟鄉親們100、300這麼借出來。雖然中國乳協後續為确診患兒發放了賠償金,輕症患兒獲賠2000元,重度患兒獲賠30000,車彥軍一家共獲賠32000元,可三鹿奶粉給車彥軍一家造成的傷害卻不是這三萬塊錢能夠彌補的。
一歲不到的兩個孩子遭受了實實在在的病痛折磨,孩子治愈後,也沒有完全保證不會有後遺症。時至今日,兩個孩子依舊個頭小,抵抗力差,經常感冒、胃疼,尿不盡。沒有人知道,三鹿奶粉留下的陰影還要籠罩這個家庭多久,他們未來還會遭受哪些後遺症困擾。
雖然事情整整過去了12年,國産奶業依然尚未完全“恢複元氣”,人們依舊談“三聚氰胺”色變。
三聚氰胺具有緻癌性?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産品,長期食用會對人體的腎造成傷害,是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的。但因其價格低廉,某些不良商家為降低成本,牟取更高的利益,在嬰兒食用的奶粉中或者其他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從“指标”上提高蛋白質含量,以符合國家标準。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正式公布最新版本《緻癌物清單》,三聚氰胺赫然在列。三聚氰胺對人類的緻癌性證據不足,但有充足的證據表明,三聚氰胺可導緻實驗動物發生膀胱結石,在這種條件下對實驗動物具有緻癌性。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起影響極其惡劣的食品安全事故,一晃12年,三聚氰胺并沒有在我們身邊銷聲匿迹。
食物也可能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有機化工中間産物,被用于木材、塑料、塗料、造紙、紡織、皮革、電氣、醫藥等行業。因此,三聚氰胺存在着多樣化的污染途徑,比如農獸藥的使用、共線生産的帶入以及包裝物質的遷移等。
其中,以三聚氰胺為原料合成的食品接觸材料應用很廣泛。在食品加工、運輸、貯存和銷售的過程中,這些食品接觸材料中的三聚氰胺可能會遷移到食品中,從而使食品受到污染。但隻要符合标準,微量的遷移不至于對人體造成傷害。
2007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飼料中含量為0.2%-8% (2-80g/kg) 三聚氰胺;正常飼料中可檢測出的含量 (mg /kg):寵物9.4-1952;面包粉10.6-59.6;豬30-120,魚53-400;在此檢測結果的基礎上,美國FDA認為食用經受污染的飼料喂養的豬或禽肉風險很低。
我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今年來,仍不斷有“三聚氰胺遷移量”超标的報道,例如前段時間名創優品的一款餐具。
三聚氰胺被認為毒性輕微,嚴格來講,是一種介于慢性與急性中間的亞急性毒性,在量多的情況下會對人體産生危害。由此可見,如果不是人為添加三聚氰胺到食品中,由環境、包裝材料造成的三聚氰胺的微量污染不會對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12年前的三鹿奶粉被稱為“食品安全之恥”,時至今日,不管是當初的患兒家庭還是我國整個奶粉行業,依舊在療傷治愈的過程中。我們不希望新的傷害再度襲來,所以社會每個人都需要為食品監管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普通民衆,我們對于此類食品安全事件,應該做到不漠視也不恐慌,冷靜了解相關知識,注重個人食品安全衛生,以最大限度減少三聚氰胺對我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
#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甯建中,付鴻,楊聯芝,周曉莉.三聚氰胺與食品的安全性[J].中州大學學報,2009,26(03):109-112.
[2]李洪力.時間财經.調查|“三聚氰胺”十周年:首患兒“個頭矮、尿不盡、頻繁生病”.2018-10-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