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8 01:45:43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1

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有80%的知識和記憶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眼睛更是心靈的窗戶,我們通過這扇窗來欣賞這個美好的世界。而如今,近視在兒童中已司空見慣,近視率逐年提高,并且低齡化的現狀更加突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報告,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其中我國初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而且這個數據還在逐年攀升。根據2021年監測數據,截至2020年,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生率為52.7%。不良的用眼習慣導緻的屈光不正(近視、散光、弱視、斜視)等問題,都在威脅着學生的健康。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2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3

議題一:孩子近視是誰惹的禍

王湘蓉:各位老師都是視力發育方面的專家,請問學生近視的成因有哪些?

陳潔:導緻學生近視有兩個因素:遺傳性因素和環境因素。從臨床研究上看,若父母雙方一方近視,子女發生近視的概率在15%左右。若父母雙方均近視,子女近視概率大概是25%—30%。父母一方高度近視(大于600度),子女近視概率40%—60%。父母雙方高度近視,子女近視的概率更高。環境方面,則受閱讀習慣、坐姿、燈光,以及體育運動、戶外活動等因素的影響。

唐萍:從臨床看,近視發病率越來越低齡化,并且高度近視發展趨勢越來越快。數據顯示,近視低齡化主要源于孩子過早、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比如孩子兩三歲時,父母就開始讓他們畫畫、看書等。此外,電子産品的普及,孩子使用手機、平闆電腦等進行網上學習,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距離太近,以及學習姿勢不規範,都會造成近視。

卓業鴻:科學研究表明,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近視防控措施。與戶外活動相比,室内活動并不能明顯起到預防兒童近視的效果。因此戶外陽光下的運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家長應主動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目”浴陽光。《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及各地各級政府響應号召推出的地方綜合近視防控方案中,均建議兒童青少年日均室外活動時長應至少保證2小時。

朱劍鋒:2020年,上海市發布了地方标準《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教室照明設計規範》,增加了LED教室照明燈具的相關要求。在藍光危害、頻閃和閃爍、燈具可靠性、顯色性、照明功率密度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限制。像均勻度、顯色度、光的閃爍等指标,有些人眼能發現,有些需要專業儀器。比如光照射的均勻度,需要很多探測器在教室的不同點去探測。教室每一個點的光照度都要比較均勻,這樣對學生的視力有好處,如果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就不太合适。引申到家庭中,一定要有一個背景燈,如果隻開一盞台燈,光照集中在一個點,均勻度肯定不夠。

關于戶外活動和近距離用眼的問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開展了一個大規模的戶外活動項目,發現戶外活動增加,能夠減少近視的發生率,戶外時間越長,發生近視的風險就越低。并且需要有間斷的戶外活動,比如課間的戶外活動就比較有效。研究表明,每天額外增加76分鐘的戶外活動時間,可以降低50%的近視發生風險。

翁史鈞:從基礎研究的角度而言,近視的成因主要是視覺信号的異常。人類祖先并不讀書,不太需要近距離觀察物體的能力,他們在原始森林裡活動,需要好的遠處視力,因此眼睛都是為“遠視”或者“正視”服務的。所以,對人類原本為“遠視”而“設計”的眼球而言,近處的物體其實就可算是一種“異常”的視覺信号,是會導緻視像模糊的。近視距工作的時間長了,眼球的生長發育就不得不針對這種模糊的視像進行調整,促使眼軸病理性拉長,從而使近處物體的視像正好落到視網膜上。但是這樣一來,遠處射來的光線隻能聚焦于視網膜之前,不能恰好在視網膜上聚焦和清晰成像,也就形成近視了。

由于一些非侵入性的實驗技術還不夠發達,目前很難以臨床病人為對象開展細胞、分子水平的近視研究,因此,實驗室從動物模型入手,主要用小鼠建立實驗性近視模型,通過某種手段,讓小鼠的眼軸産生非正常發育範疇内的、“額外”的拉長,來模拟人類近視的主要病理表現。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4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5

議題二:解決孩子視力問題,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王湘蓉:導緻近視、散光、弱視等問題的關鍵不良用眼習慣有哪些?另有哪些身體健康方面的因素會影響視力?

卓業鴻:弱視大多是先天為主,先天原因會影響人的整個視覺發育過程。例如有些孩子眼皮下垂,屈光介質有屈折光線的能力,屈光介質組合在一起形成屈光通路。哪一個地方被擋住了,就會影響神經正常發育,導緻視力低下。還有長期不良習慣的影響,對視覺發育有一定的影響,越早發現效果越好。0—6歲,發現有弱視,治療效果會好一點。10歲以後,弱視的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不過,随着高科技治療手段的發展,發現就算到了15—18歲,做一些相應的弱視訓練治療,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總之,年齡越小,越早發現越好治療。當然到了大齡,也不要放棄治療的機會。

朱劍鋒:弱視和近視是兩種不同疾病,近視屬于屈光不正的範疇。屈光不正主要包括近視、遠視和散光,主要是光線經過眼睛屈光系統折射,不能在眼睛感光細胞上很好聚焦成像。一般近視成像點在感光細胞前面,到感光細胞時光線成像是模糊的像,這種情況叫近視。

弱視也叫視覺發育遲緩,是在眼睛視覺發育過程中,對外界光線接受刺激不夠,視覺通路受阻,造成視覺發育緩慢。如先天性白内障或者上睑下垂(眼皮耷拉)等,都會導緻視覺發育障礙。一般标準達不到相應年齡正常視力的下限,即稱為弱視,多發生在0—6歲。

孩子近視其實跟不良用眼習慣密切相關。比如家長給孩子做早教,看平闆電腦,刺激過多,誘發孩子過早地把遠視消耗掉。還有一些其他危險因素,比如說環境光非常昏暗,導緻了眼軸過早發育,這也是引起近視的一個危險因素,學齡兒童近視跟環境因素的關系更密切一些,大多數與戶外活動不足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有關,也與燈光的光照度、睡眠時間有關。

唐萍:從臨床接待的患者來講,弱視兒童在視覺發育期間,受到了異常視覺經驗的影響。視力比相同年齡孩子的視力低,要排除一下斜視的影響和形覺剝奪。形覺剝奪是指在嬰幼兒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遮擋瞳孔,緻使光刺激不正常進入眼内,剝奪了該眼黃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機會,使得處于發育階段的黃斑由于生理性視刺激不足,造成發育不良或停滞。

另外在屈光科最常見的是高度的屈光不正,就是高度遠視,以及屈光參差(兩個眼度數相差較大)。排除了這些,如果孩子視力還低于同齡兒童的視力下限,我們就會去觀察,而不急于下弱視的診斷,因為有些孩子的視認知發育,可能要低于視力發育,需要确診屬于哪種情況。如果是形覺剝奪就要解除形覺剝奪的因素,如果是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參差,就需要配眼鏡,通過光學矯正,再加一些視覺訓練,來提高視力。

陳潔:通俗講,如果把人的眼睛比喻為一個籃球,散光就相當于籃球一樣的眼球變成了橄榄球。光學成像原理是平行光進來經過一個球,聚焦在球心,而橄榄球兩個方向彎曲度不一樣,無法形成到一個焦點,就變成一個模糊的斑,這就是散光的原理。如果幼年時期散光沒有給予矯正,眼底上面看到的永遠是一個不清楚的斑點,這個斑點會導緻視網膜上接收到的像不清晰,嚴重的話會造成弱視。如果早期給予幹預,通過眼鏡鏡片,使視網膜上看到的是清晰的像,視覺信号就是清晰的。

家長如何辨别孩子有沒有散光?比如孩子看電視時,如果是先天性散光,視覺的刺激信号一開始就不清楚,他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正常的。孩子不會表達,大人也很難發現。但是孩子會有一種特殊的頭位或眼位,比如喜歡斜着看、眯眼看,如果發現孩子有不正确頭位時,要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6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7

議題三:抓住視力發展關鍵期,為“護眼”占得先機

王湘蓉:視神經發育的關鍵期有哪些?呵護孩子的視力,我們該如何把握這些關鍵期?

翁史鈞:在視神經發育關鍵期裡,來自外部世界的光學信号起決定性作用。視網膜發出的視神經信号要傳遞到視覺中樞,比如外側膝狀體等一些核團,再進一步傳遞到視皮層等更高一級的視覺中樞來進行整合和處理,最終形成視覺。

整個視覺系統的發育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先天粗略搭一個框架,通過遺傳的因素、化學因子的誘導,細胞神經間形成一個大緻的、粗犷的聯系。而後天的發育則依賴于外部視覺信号對上述這些聯系的修飾。比如說一定的顔色、形狀的信号,以及特定運動狀态的信号等,它們可以把神經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修飾得更加精密。隻有當框架搭好後,眼睛睜開,不停地有新鮮的刺激,如各種各樣的顔色、大小不一、運動視覺刺激等。有了豐富的視覺經驗,後天視覺系統的修飾才能夠正常完成。

關鍵期實際上牽涉“可塑性”的概念,關鍵期結束前,視覺系統的可塑性較好。在可塑性幫助下,視覺系統功能通路的搭建才能最終精确完成。在小鼠近視誘導實驗中,小鼠出生七八周之前進行近視誘導,效果更好。如果晚于七八周,再施加影響,小鼠的整個視覺系統都搭建好了,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線也都完成了,此時再施加影響,效果就不會很好。

晚上睡覺開燈,會影響睡眠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同時晚間的燈光對晝夜節律也有影響,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近視和晝夜節律有關系。國外科學家用剛出生不久的小雞做近視實驗,他們通過一定的方法誘導小雞近視,并連續測量小雞眼球的尺寸,發現近視小雞的眼球生長節律發生了改變,沒有近視的小雞,眼球生長遵循“白天生長,晚上休息”的節律,近視小雞的眼球“白天長,晚上也長”,生長過度,眼軸額外拉長,就近視了。

朱劍鋒:很多哺乳動物,特别是靈長類動物,眼睛有一個組織結構叫黃斑,位于眼球壁最内層的後極部,由于該區含有豐富的黃色素而得名。黃斑的中央有一個小凹,稱為黃斑中心凹,這個部位是産生精細視力最關鍵的結構,要産生雙眼同時的視覺,大腦要接受雙眼同時的影像,最終形成一個立體三維的圖像。黃斑中心要接受足夠精細的視覺刺激,才能使雙眼視覺得到發育。

如果在發育過程中,特别是早期(0—3歲),如果一隻眼睛被遮擋,隻有一隻眼睛得到刺激,就會形成單側優勢。因為一側清晰的眼睛,大腦皮層得到的刺激更多,會對另外一側被遮擋的眼睛形成抑制,大腦信号被另外一隻眼睛覆蓋,這就是很多單眼弱視發生的機制。如果不去治療,孩子長大後,就會形成一隻眼睛正常,一隻眼睛視力很差的弱視。

唐萍:從臨床來講,近視是可防可控的。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眼睛的情況,比如嬰幼兒階段,在0—3歲時,就開始對孩子進行遠視儲備的管理,不要讓孩子過多近距離地用眼,要保留遠視儲備。家長要了解跟近視相關的危險因素,比如姿勢、用眼時長、光線等。同時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檢查眼睛,3歲就要開始給孩子建立視覺發育檔案。4—6歲,要關注孩子是否出現一些近視的危險信号,比如看東西時歪頭眯眼、反複揉眼、結膜炎反複出現等。要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用眼姿勢,評估近視風險。一旦發現孩子有不正确用眼行為,就要及時采取有效幹預措施。孩子出現了近視,也不要太焦慮。聽從醫生的建議,采取一些近視防控辦法,控制孩子近視的發展。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達52.7)8

議題四:近視低齡化問題突出,約10%近視學生為高度近視

王湘蓉:對于青少年來說,近視是不是可逆的?視力發育異常将會帶來哪些危害?成年人做屈光矯正有什麼要求?近視并發症有哪些?

翁史鈞:近視的矯正,包括配眼鏡、激光手術、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我們正嘗試從特定細胞、分子的角度,對近視進行幹預。視網膜上的信号處理主要依賴于視網膜的神經細胞,還有一些神經活性分子、化學物質。如果找準其中一些參與近視形成的分子細胞,通過一定的方法,特定地去影響、操縱這些細胞的活動,去影響這些化學活性物質的作用,把它的功能變強或變弱,同時又不影響正常的視覺與身體健康,這應該是近視幹預的路徑。

我們在動物實驗中已經進行了類似幹預實驗,通過建立特定的光環境,改變光的波長組合等,去影響某些視網膜細胞的活動,對近視的幹預确實起到了一定效果。希望未來能真正實現屈光發育的可逆操縱,治愈近視。

朱劍鋒:高度近視産生的并發症有青光眼、白内障等,其危害是引起視網膜和脈絡膜萎縮。脈絡膜的作用主要營養眼球壁的内層視網膜,但隻供給營養視網膜的外層。如果脈絡膜出現了萎縮,視網膜就得不到營養,便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視網膜功能下降,導緻高度近視黃斑部視網膜病變。

高度近視到了後期,還會出現後鞏膜變形,形成後鞏膜葡萄腫,這時眼睛就會長成各種形狀,導緻的并發症非常多,比如黃斑劈裂、黃斑出血、視網膜裂孔或者視網膜脫離,這是醫學難題,目前沒有特别好的治療方法。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度近視相關的并發症是緻盲的首位病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更早防控的原因。

手術隻是解決了摘鏡,激光手術作用在角膜的表層和基質層,不會觸及眼底。如果眼底本來就不好,可能在10年、20年,甚至30年後,一些并發症才會逐漸出現。因為,高度近視的病變發病年齡時間跨度非常長。

王湘蓉: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出現了近視問題,據統計約10%的近視學生都是高度近視,近視低齡化的問題逐漸凸顯。希望我們兒童青少年科學用眼,用一雙明亮的眼睛看盡世界的美好。守護兒童眼健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 END —

來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9月刊第4期,原标題《我們拿什麼保護孩子的視力》

策劃 | 王湘蓉 邢曉鳳

編輯 | 邢曉鳳

設計 | 朱強

統籌 | 周彩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