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當代青中年人高發的疾病之一,而這種“痛”常被患者形容成“痛不欲生”。
痛風的曆史自古就有。
在古代中醫發現痛風後,為其取名為“白虎曆節”,也就是說痛風發作時的痛苦,就如同老虎啃食關節一般。
(就光打這幾個字,小康醫生就發生了生理性的“痛”)
我們都對痛風有過初步了解,尿酸值超标是導緻痛風發作的主要因素,所以大家自然的将高尿酸和痛風聯系在了一起。
一個身體健康的男性,體内尿酸值每升含量在150-416umol。
一個健康的女性,體内尿酸值每升含量在89-357umol。
如果男性、女性超過對應的最高數值420、360,則會診斷為高尿酸血症。
提起尿酸高,很多人會想到痛風。我們都知道尿酸高會引發痛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患者都會發生痛風。
我們生活中,很多患者反應出這種現象。
有的人尿酸值到500痛風就頻頻發作,而有的人尿酸值達到了800卻不痛不癢。
這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要先清楚一點,高尿酸血症的确是痛風發作的先決條件,但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隻有不到20%會發生痛風。
所以尿酸高隻是痛風發作的基礎,而并非是痛風發作的充分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得了高尿酸血症不一定會痛風,但得了痛風就肯定會有高尿酸症狀。
痛風的真兇
但是痛風發作有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尿酸鹽晶體化”!也就是臨床所說的尿酸鹽結晶,它才是導緻痛風性關節炎的兇手。
影響尿酸鹽結晶的形成因素有很多,除了高尿酸水平過高以外,溫度、ph、局部大分子等,都是導緻尿酸鹽結晶出現的原因。
1、尿酸鹽的溶解和溫度有直接關系,溫度越低尿酸的溶解度也就越差。
因此,脂肪包裹覆蓋較少,肢體末端關節也更容易有尿酸鹽結晶沉澱。這些關節在受涼之後,更容易導緻急性痛風的發作。
2、另外,尿酸鹽的溶解度和血液、組織液的ph也有關聯。
當尿液中的ph值從5.0升高到7.0時,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也會增加20倍左右。
當組織液的ph降低之後,痛風也就更容易發作。
比如劇烈運動之後,肌肉中的乳酸濃度升高,就會導緻ph值的降低,從而對血尿酸水平造成影響,導緻急性痛風發作。
3、如果關節中的生物大分子過多,也會影響尿酸鹽的溶解度。
比如關節軟骨和滑囊液中存在大量蛋白和多糖,就能使尿酸鹽的溶解度提高3倍左右。
如果蛋白多糖分子結構異常或濃度過高時,尿酸鹽的溶解度也會因此降低,導緻尿酸鹽結晶沉積,痛風發作。
清楚引起痛風發作的真兇後,我們再回答疑惑上。
換句話說,為什麼隻有不到20%的人對尿酸鹽敏感呢?
有人可能做好了保暖,也沒有過分運動,尿酸沒有很高,卻偏偏就是痛風頻繁發作。
(敲黑闆的重點)
其實,這類患者體内沒有參與或者調節痛風炎症基因所緻,尿酸水平稍稍有個“風吹草動”,就可以痛風發作。
說白了,這類人可以統稱為痛風易感人群。
當然了,痛風易感人群雖然要承受痛風帶來的痛苦,但是從另外一方面說,正是因為痛風,才讓這類人更加重視尿酸。
相反,沒有發生痛風的高尿酸患者,更應該提高警惕,而不是慶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