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藕田套養泥鳅新技術

藕田套養泥鳅新技術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30 21:18:20

蓮鳅共生模式中泥鳅水黴病的防治

_李語等

泥鳅是亞洲的土著魚種,由于鱗片很小,又埋于皮膚之下,主要依賴體表黏液和皮膚作為病害防預的屏障,特别是人工高密度的養殖環境中,寄生蟲類病害對泥鳅的危害很大,這對我國泥鳅養殖業是極大的考驗。

藕田套養泥鳅新技術(蓮鳅共生模式中泥鳅水黴病的防治)1

圖1 泥鳅頭部附着大量粉狀物質

一、發病情況

2020年1月中旬,在海南省三亞市某水産養殖場,睡蓮池塘面積約 6 畝,四周有寬 2 米、深1.5米的溝渠供泥鳅生長,水溫18~21.5℃。患病初期,泥鳅頭部、腹部、胸鳍附着大量白色粉狀物質(圖1);不進食、無活力、沉在塘底,有個别泥鳅頭部向上垂直懸浮于池中(圖2),全塘感染率100%,但未發現死亡個體。發病期間水的溶氧、pH、亞硝酸鹽、氨氮均在正常範圍内,隻是前期受氣候影響,水溫下降較快。同塘套養的睡蓮生長正常,也未使用過農藥。

藕田套養泥鳅新技術(蓮鳅共生模式中泥鳅水黴病的防治)2

圖2 患病泥鳅無活力,有的垂直懸浮于水中

二、病理檢測

挑取症狀典型泥鳅,刮取體表、鳍上的粉狀物質,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粉狀物質表面附着大量帶尾柄的球狀物質(圖 3、圖 4),形态像一支“拴着線的氣球”,通過形态學分析,初步鑒定為真菌引起的水黴病。

藕田套養泥鳅新技術(蓮鳅共生模式中泥鳅水黴病的防治)3

圖3 顯微結構,10×20放大倍數

藕田套養泥鳅新技術(蓮鳅共生模式中泥鳅水黴病的防治)4

圖4 顯微結構,10×40放大倍數

三、病因分析

本次發病正處于海南的冬季,低水溫是這次發病的主要原因;另外,睡蓮水塘雖然做了改造供泥鳅生存,但随着泥鳅個體長大,生存的水體空間有限,泥鳅遊動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個體間和個體與睡蓮間的摩擦導緻體表受傷,而黴菌在水中産生的動孢子便随機侵入魚體,形成菌絲寄生于壞死組織中,使魚體組織潰爛、壞死。發病期間,當肉眼可以看到白色絲狀物時,說明菌絲已向體表和肌肉入侵。

四、防治方法

水黴菌在養殖水體中到處存在,以孢子形式進行傳播,它在pH 6~9、水溫25~30℃的環境下都能适宜繁殖,但水黴菌繁殖速度會受環境的影響。因此,除泥鳅自身的免疫力外,控制養殖水體溫度對防控水黴病也具有重要意義。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水黴病的高發期,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尤為重要。

本次病例中,向睡蓮套養泥鳅的水體中投放含甲基藍的鹽塊,第3天症狀全部消失,無死亡。在發病初期,我們将采樣時的部分泥鳅帶回實驗室觀察,通過在養殖缸中放置加熱棒,使水溫提高至26.5℃,同時投放甲基藍的鹽塊,第2天症狀全部消失,無死亡,說明提高水溫結合投放甲基藍鹽塊對泥鳅水黴病的治療有效。筆者針對泥鳅水黴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對于室外的養殖池,冬季到來前要及時做好水體保溫的準備工作,如果發現病魚應及時進行隔離,建議勤換水,并配合藥物治療。建議用3%~5%食鹽水浸洗5分鐘,并用5%的碘酒或1%高錳酸鉀溶液塗抹泥鳅患處,高濃度的氯化鈉能夠通過滲透作用使細胞脫水,進而達到抑制緻病菌生長繁殖的作用。

2.室内可控溫的養殖池,冬季到來或季節交替時應及時進行水體控溫工作,将水體溫度控制在26~30℃。

3.中藥川楝子、黃連、烏梅對水黴病的防治效果顯著,這些中藥不僅可以起至抑菌殺菌的效果,還有提高泥鳅自身免疫力的功效。

4.引入泥鳅苗種前清池消毒,在養殖管理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活動對魚的驚擾,捕撈、運輸過程中仔細操作、輕拿輕放,避免魚體受傷。在睡蓮套養泥鳅模式中要注意預防敵害生物對魚的捕食,特别是水田上空鳥類的盤旋,否則會引起泥鳅的應激反應從而造成體表擦傷。

水黴病的病原體有10多種,最常見的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藻狀菌綱、水黴目、水黴科、水黴屬和綿黴屬的部分菌種。本案例隻将病原菌鑒定至屬,未鑒定至種,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