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懷孕、一面工作已成為大部分成熟女性的一段難忘經曆,公衆人物所做出的榜樣也在勉勵她們,楊瀾、吳小莉都有身穿孕婦裝笑對鏡頭的經曆。媒體精英尚且如此,何況我等無須“出鏡”的等閑人物呢?
減少孕婦獨自悶在家中産生的“緻畸幻想”
一部分抑郁或敏感氣質的女性,越臨近生産的時候越可能産生“緻畸幻想”,擔心孩子生下來兔唇、斜頸或長六根手指,越是“閑而生愁”的孕婦,這種“緻畸幻想”越是頻繁和強烈,忙碌會沖淡這種可笑的擔憂,尤其是,當見面的所有同事都表揚你“氣色很棒”,“育兒知識儲備豐富”,“一定能生個漂亮聰明的寶寶”時,“緻畸幻想”不知不覺會消失。
擴大接觸範圍和運動量讓“準媽媽”更樂觀
保持适宜的運動量,是增加未來順産幾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在懷孕六個月以後,如果沒有外出工作的動力,人會變懶,覺得一動就吃力,而“懶惰不思動”,将導緻體重激增和難産機會增加。另外,出來工作也使懷孕女性的接觸範圍擴大,她會發現,不論是原先争強好勝的同事,還是锱铢必較的客戶,這一階段,都很少對一位“大肚婆”吹毛求疵。衆人态度的友善,将對保持樂觀情緒十分有益。
有益于在工作之餘,汲取多元化的育兒經驗
相當部分的懷孕女性認為,這一階段,是她們與已育女同事關系最融洽的階段,“腹中的孩子幾乎成為我的快樂護身符。”那些作為過來人的女同事,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育兒經驗供你借鑒,讓你體會到别樣的溫暖。這些貼心經驗,可比你呆在家中,由老外婆或老保姆傳授的,科學和客觀得多!
脫離崗位時間越短,“返崗恐懼症”發生幾率越小
專家認為,随着競争壓力的遞增,一旦放假松懈下來,人們普遍對重返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心生畏懼,黃金周之後,很多“抗壓域”較窄的白領尤有返崗恐懼,何況提前幾個月在家待産的女性呢?法定的産假是順産4個月,難産4個半月,也就是說,光是産後獨自在家的時間已超過120天,再加上懷孕後不上班的日子,“返崗恐懼”将積累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因此,專家提倡“坐辦公室的女性,應該工作到預産期之前三到五天;而且,生産一個月以後也應該盡快恢複對資訊的關注、多與上司、同事聯絡,關心行業動向……如此,返崗才成為一種期待,而非恐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