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病的護理主要是指病人親屬對患者的護理與照顧,以促使疾病的早日康複。由于月經病患者,除個别急重症之外,較少住院治療,故對于專業醫護人員的護理,在此不作詳述。
(1)掌握用藥方法:中醫治療月經病多數利用湯劑,湯劑也是中醫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劑型,掌握煎藥方法與遵醫囑而擇時給藥,是提高療效的重要環節。煎藥以砂鍋與瓷器為佳,藥物在煎煮前應先加水浸泡,加水量與煎煮時間則應根據藥物的種類與藥用部位不同及藥物的煎煮時間長短而定。如芳香氣薄的白豆NDEA2、砂仁、薄荷、藿香、鈎藤等藥宜後下,煎一至二沸即可;金石介殼類的龍骨、牡蛎、磁石、石決明、珍珠母、龜闆、鼈甲等宜先煎;草本藥物宜适量多加點水,金石介殼類藥物可适量少加點水等。另外,有些藥物不宜直接水煎,如饴糖、蜂蜜宜在煎好後去渣兌入;阿膠、鹿角膠、龜闆膠等則宜烊化後兌入煎好的藥汁内服用;鹿茸、琥珀、三七等藥宜先研成細粉,再用煎劑或溫開水沖服等。以上這些藥物的具體用法如果不加注意,則可嚴重影響療效。
無論使用湯劑,還是使用丸劑、散劑或外用藥劑時,都應謹遵醫囑,不得擅自改變劑量與給藥時間與方法。
(2)觀察藥後反應:患者用藥以後,應密切觀察用藥以後的各種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藥物以後,更應仔細加以觀察。如治療血瘀型痛經服用有逐瘀功用的藥劑後,除應觀察病人的疼痛程度的變化外,還要特别注意月經量的改變;又如兼有表證的月經病服用具有發汗作用的藥劑後,必須注意觀察藥後的出汗情況,倘若病人出汗過多則應及時向醫生報告,并應注意讓患者避風;再如月經非時而下與出血類月經病的患者,病人服藥後應密切觀察其出血情況,以免因病重藥輕或投藥過量而産生不良反應。以上所舉都應引起接受治療者及其親屬的高度重視。
需要贅言的是,有許多患者用藥以後易于産生惡心嘔吐的反應。病人服藥後一旦有惡心欲吐的先兆,應先讓病人安定休息,給患者少許溫開水或糖水漱口,或讓患者口含生姜片以止嘔。
(3)避免精神刺激:精神因素對月經病的影響已在有關章節中作了介紹。單從護理角度講,患者病後往往會變的疑慮重重,情緒不穩,稍遇外來刺激則易于引起煩躁恚怒,緊張憂慮,以緻影響疾病的順利治療。鑒于此,患者親屬應盡量避免對病人的精神刺激,努力創造一個好的療養氛圍。還可以針對患者的内心活動,酌情配合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導,以利于疾病的康複。
(4)督促檢查治療:由于受封建觀念的影響,有好多女青年發生月經病以後羞于啟齒,不願去求醫診治;還有些已婚婦女,發現月經異常後懶得去醫院檢查治療,尤其是那些痛苦不大,而又沒有明顯自覺症狀的月經病,患者多數引不起重視。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患者的親屬應督促或陪伴病人盡早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