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瘙癢,孕期常見病
中午時分,瑤敏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婦幼保健院楊教授的診室、
楊教授見她腆着肚子,笑吟吟地:“是來做孕期檢查嗎。”
“不!是治病,下身得了病。”瑤敏愁眉苦臉地回答道,“我結婚後不久懷了孩子,接着患重感冒,發高燒,吃藥打針,不得不去做了流産術。經過兩年多的調理,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懷上了這個孩子。懷孕後,我老公事事謹小慎微,加強營養攝入,停止性生活,注意下身衛生,這些措施部做得十分仔細,順利地度過了孕早期。可不知怎的,如今懷孕六個多月了,卻出現了外陰瘙癢,從前那種雞蛋清般的白帶,也變得混濁、量多。我買了女性外陰消毒液清洗,可是越洗越瘙癢,還有灼熱刺痛感,自帶也稠厚呈塊,像豆腐渣狀……”
根據瑤敏的症狀和必要的婦科檢查,化驗取出的白帶,從中找到了念珠菌。楊教授告訴她:“你患了念珠菌性陰道炎,即人們平常說的黴菌性陰道炎。”
“此病我在三年前患過,症狀沒有這次明顯,這種病為何偏在孕期複發而且症狀還會加重呢?”瑤敏憂心忡忡地問。
楊教授講解道:“黴菌性陰道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苗(占80%~90%)引起。近年來,發病率略有上升,據醫學資料統計,70%的育齡婦女在一生中至少患過一次黴菌性陰道炎,45%的患者有再次發作的經曆。
“在正常非孕婦女的陰道中,常有少量的黴菌存在,但不緻病,因為陰道具有自潔作用。陰道上皮細胞内富含糖原,糖原在陰道杆菌作用下分泌為乳酸,以維持明道内正常的弱酸性環境,pH值為4。5。5。5,這種酸性環境抑制了緻病菌的活動,黴菌即使存在也無法大量生長、繁殖,因為最适合黴菌生妊的pH值為5。5~6。5。”
頓了頓,楊教授接着說:“妊娠期,尤其是在妊娠中後期,孕婦體内内分泌發生了改變,泌乳索、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水平高于非孕期,使得明道組織内含糖量增多,以緻形成了一個高含糖量的陰道環境,為黴菌的生長、繁殪創造了良好的溫床。”
放下顧慮,謹慎用藥
“在妊娠期患了黴蔺性陰道炎會危及到腹中寶寶嗎?”瑤敏提心吊膽地問道。
楊教授說:”孕婦患黴菌性陰道炎,除了有外陰瘙癢、灼痛、白帶增多呈豆腐渣樣、排尿不适、煩躁等外,還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混合感染,進一步還會引起子宮内膜炎等。極少數孕婦陰道中的念珠菌,還可經子宮頸上行,穿透胎膜感染胎兒,引起早産。另外,當胎兒經母親陰道自然分娩時,也可能被念球菌感染,引起口腔念球菌病,即人們常說的鵝口瘡,有些嬰兒還可能出現肛門周圍念球菌性皮炎。”
聽了楊教授的話,瑤敏的神經都繃緊了。她心急如焚地問道:“那可怎麼辦啊,能用藥物治療嗎?藥物會不會影響胎兒?”
楊教授和顔悅色地告訴瑤敏說:“妊娠中後期合并黴菌性陰道炎者必須及時診治,以免由此導緻一系列妊娠并發症,如早産、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等。
“孕婦用藥是要謹慎,但這不等于說什麼些都不能用,坐等疾病折磨。目前,治療黴菌性陰道炎最常用、最有效的藥物是制黴菌素。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根據可靠的藥理試驗證實,制黴菌素未發現對人類胚胎有緻畸作用,也未被列入對胚胎發育有緻畸作用的藥物中。
“常用的制黴菌素陰道泡騰片,它的主要成分除了制黴菌素外,還有一些乳艘和碳酸氟鈉。此藥是陰道局部外用藥,置入陰道後,遇到陰道分泌物會迅速裂解,呈高濃度,彌散分布于患處。由于是通過局部吸收,它隻在陰道内局部發揮殺菌作用,形成局部的高濃度,不像口服藥那樣需通過肝髒代射而進入人體循環,因此不會通過全身吸收而對胎兒産生影響。
“胎兒對緻畸因子最為敏感的時期是妊娠的最初三個月。在黴菌性陰道炎最易發生的妊娠中後期,胎兒的器官分化、發育均已趨完成,此時給予陰道局部用藥已不存在對胎兒的緻畸作用,不必擔心腹中寶寶有個閃失什麼的。”
聽到這裡,瑤敏滿臉的愁雲終于散去了。
治療防複發,多項需注意
臨别時,楊教授提醒她道:“治療妊娠期黴菌性陰道炎的時間要長于非妊娠期至少七天,甚至兩周。陰道局部用藥宜将藥物放人陰道深部,放藥時動作要輕微,因在妊娠後期,子宮頸對刺激比較敏感,稍有不當即可能導緻早産。
“此外,必須積極去除導緻複發的某些誘因,如不穿緊身褲、牛仔褲、化纖内褲等,宜穿寬松、透氣良好的棉布衣褲及内褲,重視會陰部保潔和防治糖尿病等,這些措施可避免妊娠期黴菌性陰道炎的複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