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00:46:47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孔子問道于老子,拜别之際,老子手指黃河,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孔子問:“水有何德?”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争高下、停留在衆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水善利萬物而不争)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

孔子問道于老子,拜别之際,老子手指黃河,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孔子問:“水有何德?”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争高下、停留在衆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水有崇高的品德。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了水之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在老子看來,水謙遜、公允、誠信、無私,并善于自處和審時度勢。水性至善至柔,但它能攻破堅硬強大的事物,無往不勝,又謂“至剛”。成語“水滴石穿”說的就是水擁有堅韌的力量。

水博大而精深,孔子将其視為君子人格的化身。據記載: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道:“君子為何見到大水要觀賞一番呢?”孔子說:水遍生萬物而無偏私,似德;水流向下,曲曲折折皆循其理,似義;水淺處流動不息,深處淵然不測,似智;水奔赴百仞之谷,毫不遲疑,似勇;水柔弱而能滲入細微之地,似察;水蒙受惡名卻不申辯,似包;渾濁之物進入水中,出來就幹幹淨淨,似善化;水入量器,總是很平,似法度;水遇滿則止,并不貪多務得,似君子處事有度;就算經曆百轉千回,水也必定東流入海,似君子意志堅定。

水的品性豐富而充盈,蘊含着修身之理、處世智慧和人格精神。古代文人常常寄情于水。《詩經》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借水表達的是思念之情;《論語》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是說智慧的人像水一樣懂得變通;《觀滄海》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寓情于景,借水抒發的是壯志豪情;《孫子兵法》中“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蘊含着靈動的戰略戰術;《孟子》中“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比喻做人要追求至高境界;《荀子》中“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在說明百姓是水,力量巨大,舉事當先審民心。

世人敬水、愛水,尤愛一塵不染、澄澈潔淨的清水,常用水形容清廉。隋朝趙軌在齊州為官四年,其清正廉明、政績突出,被調回京師做官。臨行之際,當地百姓揮淚相送。一位老人捧着一杯清水,顫抖着雙手敬奉到趙軌面前,說:“别駕在此任官,從不受賄納物,猶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們不敢以壺酒相送。公清若水,特此獻上一杯清水為您餞行。”趙軌接過,一飲而盡。自此,“清水别駕”傳為佳話。

水無色無味,平淡自然,人們用水形容君子之交。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着落,全靠普通百姓王茂生夫婦接濟。後來,薛仁貴投軍,立下赫赫戰功,前來府上送禮者絡繹不絕,都被他謝絕。薛仁貴唯一收下的是王茂生送來的兩壇清水,并當衆連喝三碗,然後感慨道,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飲水思源,當懂感恩。是水,灌溉着大地、哺育着萬物;是水,奉獻着自己、容納着百川。我們當敬畏水、珍惜水、愛護水、節約水,還要以水為師,學習水的胸懷、水的境界、水的品格,做到心态上靜如水、工作上韌如水、操守上廉如水、名利上淡如水。

◎本文原載于《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周愛華),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