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為什麼和這個女孩子在一起總是很“彷徨”?

為什麼和這個女孩子在一起總是很“彷徨”?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4 02:31:46

  古希臘德爾斐神廟上刻着一條箴言--“認識你自己”,表達了我們要求認識自己和他人的願望。在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

  某網站上曾登出這樣一個故事,内容大緻如下:

  認識了個女朋友,1972年的,比我大一歲。長得挺漂亮的,五官和身材都沒有什麼缺點。年齡雖然大點,但看着也就是1978年左右的。我也很普通,高中教師,1.67米高,長得還行,月收入就2000元吧。她在市政府招待所做前台,收入1000~1200元。

  交往三個月,我發現她‘心理年齡小,做事情像小姑娘一樣,每次見面都遲到。她喜歡看韓劇,到入迷的程度。一個星期我們隻見一次面,平時她在家就是看電視,主要是韓劇。如果正在看韓劇的話,我給她打電話,她都會控制在一分鐘之内。她遲到最久的一次是40分鐘,遲到的理由是韓劇太好看了,不想出來。當時我的心情就别提了。

  她還算樸實,但吃飯、看電影肯定不拿一分錢。認識她三個月,她就花過一元錢,是在打車付錢的時候,差1元零錢,我向她要的。我不小氣,覺得吃飯什麼的,确實應該男人付賬,但女人偶爾花點小錢,我會很感動,會更願意為她花更多的錢。最近一次和她見面,讓我請她吃燒烤,我答應了,她讓我給她買瓶水,我當時沒零錢,她也一不出聲。我心裡很不舒服,兩瓶水錢都不願意付的女孩子,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天涯裡的女人總說,花男人錢是已經喜歡男人的表現,不知道在我這裡是不是這樣?

  上星期她讓我請她去吃必勝客。在裡邊,她說,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呀,我看你總好像煩我似的。我說,可能是你看到的時候是我等的時間太長了吧。

  她又問:“我覺得你挺孤僻的,是不是老自己一個人住,所以這樣?”

  我沒回答,心想,是和你沒有太多共同語言,或做什麼,你都回應不好,我才這樣的。她又說:“我在家,我妹妹都讓着我,就怕你比我小一歲,不讓着我。我以前很挑剔的長這麼大了還沒結婚。”我心想,都34了,還總想讓别人讓着自己,唉。

  我和她說,其實我喜歡讓着女孩子,但對方多少也付出一些,可能你付出1,回報是10。她沒有接話。

  和她在一起的時候,我病過幾次,她也沒有關心地問過我。不管多晚送她回家後,她都不會給我打電話,問我到家了嗎,路上順利嗎。說實話,開始我覺得她學曆不高,工作一般,年齡還大,不太願意交往,但一想自己條件也很一般,而且我對長相挺在意,她也挺漂亮的,人雖然自私點,但還單純,就一直交往着。

  有一次我問她對我有動力嗎,她問我什麼叫動力。我說,就是看不見的時候想見面。她說:“有動力。”在必勝客的那次,她也覺得我們之間不對頭,我的臉色總不好看,有點自以為是。我承認,我說:“我重要還是韓劇重要?我約你的時候,有韓劇你肯定不會出來。沒有韓劇,‘超級女聲’這樣的節目都能把你定在家裡,我們的感情是缺了點什麼。”

  我不算主動,這是真的,可能是我的性格原因,向來是被動型的,不過,我已經改了不少。感情的事情,相互呼應,才能升溫。我也想和她更好點,但每次努力一下,回應都不是太熱烈。

  她對我也有意見,說我不熱情,話少,經常臉色不好。其實這不是我希望的。我也希望在一起快快樂樂的,但經常熱臉貼涼屁股。她做的事情,總讓我不太舒服,高興不起來。我也想過,不求轟轟烈烈,隻求舒舒服服。我年齡也這麼大了,知道要求太高,不行。可為什麼和這個女孩子在一起總是很彷徨?她作為結婚對象,沒準還算不錯。但就怕碰到一個經常要求你,自己卻不會做,不會關心别人的老婆。這樣的日子,太難了。

  這篇文章引起了熱烈的反應,讨論的焦點都集中在故事中男方應不應該和女方分手。有人認為男方要求太高,這女孩不錯,單純總比經曆複雜好。也有人認為女方确實不懂事,最好分手。但如果仔細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會有一種和故事中男方類似的感覺--“我們的感情是缺了點什麼”。缺了什麼呢?為什麼會缺呢?廣州向日葵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咨詢師胡慎之醫生做了如下分析:

  女方給人的感覺是對任何人和事都缺乏熱情,從她從事的工作也可看出她的性格特征,我們常說,什麼樣的性格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前台服務是一個相對被動的工作,不需要自己做太多主觀上的努力,也沒有太多人際交往的要求。從心理學上講,雖然每個人都存在人格方面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這位女士的人格缺陷比較明顯。她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成長,她沉迷于韓劇也說明了這一點,她愛做白日夢,喜歡幻想,這是青春期女孩子愛做的事情,一個心态正常的近35歲的女性是應該能把夢想和現實分得很清楚的。她沒有成長的原因可能是她缺乏成長的動力,或者不知如何成長,又或者根本就拒絕成長,這和她的成長經曆有關,文中沒有提,我們不得而知。

  男方好幾次都提到“遲到”,“遲到”是女方對男方表達不滿的一種被動的攻擊性行為,盡管很有可能是無意識地遲到。女方對男方也有不滿--“不熱情,話少,經常臉色不好”。但是女方不知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結果采取“遲到”的方式,說明女方缺乏與異性溝通的能力,可能她沒有一個親密的父女關系。父親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視,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異性,女兒從父親那裡最先學會如何與異性交往。

  再看男方,不難發現,文章裡通通都是對女方的抱怨。男方表面上主動一些,但一直強調“對方多少也應該付出一些”,他把對女方的不滿都壓抑在心裡以至于“臉色總不太好看”,說明男方也是個不善于交流的人。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投射效應”,是指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别人身上,認為别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征,比如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别人也總是在騙自己。這位男士也一樣,他自己首先是一位對付出斤斤計較的人,因此他相信女方也是這種人。

  人格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生物性的本能沖動;自我可以說是人格的執行部門,設法在外部環境許可下來滿足本我的欲求;而超我則類似于良知、理性、社會倫理道德等含義。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意無意追求的目标就是成為真實的自我,隻有自我完善或比較完善,本我和超我才能達到平衡。這樣他在滿足欲望和符合社會道德規範之間就不會産生太激烈的心理沖突。這位男士喜歡漂亮的,想要得到愛,但是超我又提醒他“條件也很一般,要求太高,不行”,“男人不能太小氣,吃飯什麼的得掏錢”。在自我不完善的情況下,超我和本我便形成沖突,所以他感覺“很彷徨”。認為問題都出在别人身上,是人在遭受心理壓力時本能産生的防禦反應。

  女方的自我很弱小,還停留在比較幼稚的階段。隻有小孩才要求無條件地被人愛,她說:“我在家,我妹妹都讓着我,就怕你比我小一歲,不讓着我。”她始終沒有脫離小孩子的那種自我中心階段,克服不了她的依賴性和自戀性,也不具備同理心,就是理解他人以及分擔他人心情的能力。有沒有能力把愛作為一種給的行為取決于人的性格發展,當一個人真正成長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時,就會具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創造性傾向,能對自己很信賴并擁有達到目的的勇氣。這時已經克服了自我中心階段,擁有了同理心,懂得他人的要求也同樣重要,開始體驗關心他人,通過“愛别人”來獲得“被人愛”。而且這種對自身人性力量的信賴讓他付出愛時感覺很安全,并能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如果缺乏這些特點,人就害怕付出,也就是害怕去愛。

  男方總強調對方也應該付出一點。缺乏自我的人由于缺乏自身的那種内在創造力,既不能很好地愛自己,也不能很好地愛别人,所以他們更渴望愛。打個比方說,一個百萬富翁突然擁有三萬塊錢,他會開心,覺得是意外所得,後來這三萬塊又沒了,他也不會覺得失去太多。而一個不名一文的人突然有了三萬塊可能高興得要瘋掉,結果這三萬塊又沒了,他大概也憤怒得要瘋掉了,因為三萬塊對他和對百萬富翁的意義完全不一樣。作者可以用不名一文的人來形容。所以他對女方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在意,算得非常清楚。

  一個有愛的人是有包容能力的,因為付出讓他覺得安全和滿足,對獲得看得不會那樣重。當然完全不圖回報以及包容一切是愛的完美狀态,現實中的人難以做到,但可以通過相互交流和自身的成長使愛的能力不斷加強。

  所以說這對男女之間缺乏愛,因為兩個人都不具備愛的能力。

  孩子小的時候要求無條件地被人愛,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一種新感情,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這時孩子會感到要送給母親(或父親)一樣東西--一張畫或一件手工之類的。在他的生活中愛的觀念第一次從“被人愛”變成“愛别人”,變成“創造愛”。從愛的最初階段到愛的成熟階段,這中間會持續很多年。這期間和父母的關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父母尤其是母親如果對孩子過于忽視、控制以及溺愛都會影響孩子的自我形成,進而影響他愛的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