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由青少年心理問題引發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近年來,從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有關青少年殺人和自殺等惡性案件的報道。人們在沉痛之餘,不約而同地發出疑問:
我們的青少年怎麼了?的确,這是個需要認真研究和回答的問題。當然,每個案件的情節是錯綜複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研究和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能離開大的社會背景條件。一是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曆史時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開放的擴大,人們在心理上經受着強烈的、持續性的沖擊和震撼,青少年也不例外;二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目前獨生子女這個群體占總人口的1/3左右。一般來說,獨生子女的智力發育較好,但是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一方面是強烈的、持續性的沖擊和震撼,另一方面是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兩者的交叉效應,使青少年由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引發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甚至呈暴發态勢的社會條件。這就決定了,我國已進入一個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多發期。
二.青少年的心理衛生問題不容忽視,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近年來,圍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國家教育部連續發了兩個文件,一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綱要》;二是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若幹意見》。對于同一個問題,連續發了兩個文件,是不多見的。從有關的調查和我們身邊的實際情況看,教育部的文件發的完全必要,非常及時。 1999年3月,杭州市心理衛生工作辦公室對杭州1115名在校中學生的調查表明,有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占17.34%,其中,初中生為16.52%;高中生為18.16%。另外,最近的全國性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大約有20%的人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其中有嚴重心理問題的為4%。在我們身邊看到的情況也是這樣:在大中學生(小學生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中,有一種相當普遍的非正常攀比現象,同學之間,不是比學習,比健康,比人品;而是比誰有錢 ,比誰會玩,比誰能出風頭,比誰穿的衣服貴,比誰的家庭背景好……透過這種攀比,讓我們看到了青少年身上扭曲了的情感和價值取向。再比如,有的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不關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認真,懶散,缺少責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等等。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嚴重地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而且構成了種種事端乃至惡性事件的内部心理條件。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青少年總是要接班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曆史重任主要落在他們身上。這就是中央提出來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的一個重要客觀依據。教師、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都應當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心理衛生問題,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盡職盡責。
三.家長和教師的心理健康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家長和教師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員,是吃五谷雜糧的,也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常常從媒體上看到一些有問題行為的家長和老師,給學生心理發育帶來的負面影響。這裡我們所說的問題行為,是指家長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違教育要求和教育規律的那些不适當的、不良的行為。諸如,溺愛和放縱孩子,人格偏執,打罵孩子;對學生不斷施壓,把考分當成衡量學生的唯一标準;有的家長和教師甚至做出不符合社會和道德規範的事情,對孩子或學生進行體罰和人格侮辱;甚至有極個别的家長和教師,由于自身的心理不健康,造成學生厭學,逃學,甚至出走、自殺。家長和教師的問題行為,給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使學生對家長和教師産生抵觸或厭倦情緒,導緻彼此關系緊張,甚至惡化,大大削弱了教育和教學的效果。因此,家長和教師是否具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不單單是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任務,也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家長和教師是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者,隻有心理健康的家長和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四.幾點建議
1.提高對心理衛生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其實,有心理問題的人,不僅僅限于青少年。當前由于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制度結構的劇烈變動,由于市場經濟的激烈競争,由于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帶來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各個人群的心理壓力随之加大,不少人由此産生各種心理障礙,從而帶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的各種矛盾,引發出許多社會和家庭問題。一些中年人在面對婚姻、工作、學習、家庭中産生的各種矛盾和壓力時,無所适從,心身疾病增加;不少離退休老同志由于離開崗位的心理準備不足和缺乏必要的心理衛生知識,産生許多老年心理衛生問題;由于經濟結構調整,大批人員下崗,一些下崗人員缺乏心理承受力而引發某些心理問題等等。由此可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加強心理衛生工作愈益顯得重要而又迫切。
2.把心理衛生工作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之中,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大力加強和發展心理衛生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它是一項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 勞動者的素質除文化、科技、思想道德以外,健康素質,特别是心理健康素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心理衛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加強心理衛生工作,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對于保護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生活正常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杭州市在這方面起步很早,1998年市委就決定成立心理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對全市心理衛生工作的領導。并且形成了政府牽頭、各部門分工負責的網絡體系,還專門建立了專家技術指導組,制定了心理衛生工作的中、長期規劃和心理衛生教育工作目标。
3.大力加強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可以參照普法工作的一些做法,大力普及心理科學知識。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自身的科學,主要研究人的認知、情感、行為和人格。這是任何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特别是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應當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那樣重視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實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教育不僅要面向青少年,面向教師和全體家長,還要面向社會各個階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