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上班族如何調整“七日節律”
第二章:厭職者的七大厭職理由
第三章:上班路上3惡習 毀掉白領健康
上班族一周的心理變化和工作效率都是分不開的。但是并不是每天都能夠擁有一個好的工作狀态。那麼如何才能讓上班族在上班時間找到最好的狀态呢?
上班族如何調整“七日節律”
對于職場人士來說,一周中每個人的心理周期、工作節律、生理指标都會有細微的差别。本周的主題策劃,讓我們通過一周情況調查,帶您尋找屬于自己的工作節律。
七日節律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加拿大心理學家、麥吉爾大學教授德比·莫斯考維茨曾作過一個有趣的研究,根據人一周的行為規律畫出了一幅一周工作節律 圖,她認為,人的一周是有規律性的。周一到周五,工作節律大不相同,一周的前半部,人的精力旺盛,态度和行為比較激進;一周的後半部,人的精力逐漸下降, 卻也更易通融。
星期一 非誠勿擾
日前,前程無憂針對職場人群做的調查顯示,42%的職場人士不希望自己在星期一被打擾。如果這個時候你去拜訪客戶或者找老闆談判,往往會碰一鼻子灰,大家都在應付堆積了兩天而雜亂的工作,沒有人會有心情聽你描述某個計劃和方案。尤其是在星期一的早晨,可能你的客戶正因為股市開盤遭遇“黑色星期一 ”而惱怒,你的出現隻會讓他失去理智。
作為一周工作的開始,有人說,星期一是心理和身體的雙重“過渡期”。雙休日之後,人體的生物鐘往往還沒有調節過來,一下子從休閑狀态切換到工作 狀态,總感覺有很多的事忙也忙不完,卻偏偏又丢三落四。伴随着疲倦、頭暈、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的“星期一綜合征”,一周工作的開始如此令人懊惱。據了 解,星期一遲到者增多、看病者增多、疲勞者增多……
星期二 牛仔很忙
剛剛挨過緊張、紛雜的星期一,很多事情好像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據英國Bimuno保健品公司研究人員格拉哈姆·瓦特斯說:人們通常認為周一是 整周中最糟糕的一天,但現在看來似乎不是這樣。部分白領會輕松度過周一。他們和同事閑扯周末趣聞,同時調整精力準備進入工作狀态。到了周二,他們開始走出 閑散狀态,着手處理遺留的電子郵件,安排本周工作計劃,壓力也随之而來,工作量和壓力水平都将達到峰值。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在周二通常會放棄午休時間,加 緊幹活。
星期三 超人總動員
星期三是一周的轉折,延續了星期二的忙碌,周三職場人士已經完全适應了忙碌的工作狀态,星期三的職場人士可以和“超人”媲美。同時,周三處在一 周工作日的正中間,上一個周末的快樂已經遠去,而下一個周末似乎還遙遙無期,人們仿佛墜入到“工作泥沼中”,心理興奮度會出現下滑。
星期四 黎明前的黑暗
在經過了前三天高效率的工作、高強度的加班後,職場人士都已經身心疲憊,生理和心理都受到挑戰,有人說,星期四屬于“黎明前的黑暗”,就好比熬夜的人,淩晨四五點往往是最難熬的時候,跨過這道坎,便又海闊天空了。
期五 勝利大逃亡
星期五了,你不妨留意一下,這一天裡你完成的工作,在數量、質量上是否比平時都要高?一些在平時看來有些頭痛、棘手的事情,在這一天裡卻比較容易OK。如果你是個最不情願加班的人,碰到這天你會不知不覺地幹過了點,直到有電話邀請才把你喚醒,你還會驚歎:“時間過得真快啊!”
“心理能量”周一最高
心理學教授認為:周六、周日大部分人對工作、對事業的願望和欲望的興奮度不夠,而經過周末兩天的假期,心理、生理都已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星期 一的 “心理能量”是一周中最高的,注意力水平也最高,這個階段應該适合做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工作。而神經興奮度持續兩天左右,周三出現下滑,星期四會出現疲勞症狀,工作效率下降,适合做機械性的工作。作為工作日的最後一天,期待假期的心情也會緻使興奮度上升,因此,周五應該也是工作效率比較高的。
“心理動力”需要激活
張久祥教授指出:大家普遍在星期一出現遲到、疲憊的情況,是因為經過周末兩天的休息,心理暫時放松,需要一天到一天半左右的“被發動”階段。而 在星期二“心理動力”會逐漸被激活,所以,大家會感覺星期二的工作效率比較高。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措施,把“心理激活期”縮短。例如:不斷給自 己“ 周一要精神飽滿、情緒歡暢”的心理暗示;合理安排自己的雙休日;周日晚上為自己下周工作做一個設想,周一的工作節奏不要太快,強度不要太大。
厭職者的七大厭職理由
每天工作8個小時,緊張、厭倦,又無可奈何,精神處在被“強暴”的狀态,因為理智提醒自己需要存活,所以拿不出勇氣辭職,日複一日,将近崩潰。嚴重的厭職懷緒,堪稱對自己的“精神強暴”。
理由一:理想總是離現實那麼遙遠
這類人一般有着遠大的理想,當在現實生活中,付出很多的努力,距離自己的理想仍很遠時,厭職情緒就會油然而生。
理由二:複雜的人際關系令我感到累
初跨人工作崗位的人最容易産生這樣的想法。因為相對于工作中複雜的人際關系而言,學校可以算是一片純淨的土壤,人都比較單純。可是一旦踏進了社會大學的學堂,你得在幾天之内迅速學會與領導、同事相處,每個人的性格也不盡相同……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你的工作就難免因為情緒而受到影響。久而久之,身心疲憊的你,厭職情緒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理由三:沒有理由,就是不想上班
女性由于其生理期,往往會産生情緒性厭職。比如受月經的影響會産生周期性厭職,更年期的女性厭職的情緒更明顯。另外,由于社會因素的影響,女性屬于比較“感情用事”的,就是不想做,沒有理由。
理由四:我有一個溫柔的靠背
女性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時不時會産生不想再做下去的念頭。如果你有一個很愛你的男友或者是丈夫,當你向他們訴苦的時候,如果他們經常說“不做事,我可以養活你,不做你就辭職”!而實際你們的境況并不是他一個人做事,你們就可以過得很好的那一種,所以你不得不工作,但是你對他存在幻想,你在心理上有退路,所以你有理由厭職了。
理由五:工作的日子總是如此單調
你的工作非常出色,什麼都得心應手,可你天性好動,每天面對同樣的工作環境,一樣的人進進出出,單調的工作反複地做着,以前的興趣下降,内心覺得你的工作沒有什麼意思,什麼都顯得蒼白無色了。
理由六:壓力太大了,為何我總是不行
壓力催人成熟,可是一旦壓力大到不能再扛,而讓你感到“我不行了”的時候,便會選擇心理上的逃跑,但又不是行動上的真正的逃離,當找不到地方去宣洩自己的壓力時,厭職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了。
理由七:假期快快來臨
當假期即将來臨的時候,許多女性會産生厭職情緒。你總是想象着放假後自己可以舒服睡上幾天或者是已經計劃好與好友一起去遊玩,于是你盼望今天就放假,剩下幾個星期的工作日子變得特别的漫長,你對工作有點心不在焉了。
為厭職者精心煲制的心靈雞湯
1.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先不要把目前的目标定得過于遙遠,理性地分析一下你厭職的理由,重新把自己的工作審視一下,最好是把現階段的工作與你的理想挂上鈎,這樣你就不會因為你目前的工作離你的理想太遙遠而苦惱了。
2.想象工作的樂趣:有時候一件事情并不值得你去開懷大笑一場,但如果你把它想象成一件很好笑的事,說不定,微笑會不知不覺地挂上你的嘴角。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覺得工作過于單調,你把你現在所做的工作看成一項非常有意 義有樂趣的工作,你就會從中得到一些快樂。
3.自己獎勵自己:這也是厭職者自我安慰的一種方法,把自己的工作劃分階段去完成,最好把幾個小時作為一個階段,如果在這幾個小時你覺得你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下班可以去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給自己。記住千萬不要把時間劃分得太長,因為漫長的日子誰都會感到厭煩。
4.美化你的工作環境:如果每天感覺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心情會有新的表現,美化工作環境,厭職情緒會不知不覺地消失。
5.積極休息:一般的休息指睡覺或者去健身房來個全身SpA,而積極主動去休息,可以使自己得到徹底的放松。
6.讓情緒在宣洩中釋放:當自己對工作感到不滿的時候,可以向密友訴說,在談話中你會得到一些别人對相同工作的積極看法,從而使自己的工作情緒振奮,不過千萬要警惕男友給你溫柔陷阱,那隻是一種暫時減壓的辦法。
7.列一張厭職情緒表:有的女性的厭職情緒與生理有着很大的關系,你可以列一張月經周期與情緒波動表,找出兩者具體的關系,在心情特别不好的幾天提前進行調整,你就不會因為這些特殊的理由而影響到你的工作情緒。
上班路上3惡習 毀掉白領健康
路邊早點
很多人上班前來不及在家吃營養早餐,在車站候車時遇到賣雞蛋餅、煎餅果子的路邊早點攤,就匆匆忙忙幾口吞咽下去,解決早餐問題。如果天天吃這樣的食品,營養搭配的平衡無法保證,食品衛生也有隐患。
吃早餐不必非要搶路上那幾分鐘,用餐還是應該在室内。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來講,如果早餐吃的是快餐,中餐和晚餐則要注意補充一些早餐沒有攝入的營養成分,比如水果、蔬菜、牛奶和湯類食品。
車上睡覺
在城市的公交車上常常能看到在上班路上補覺的人。這樣坐着睡覺不但越睡越累、腰酸腿疼,還會影響頸椎健康,吹了涼風還可能導緻面癱。
因為在車上補覺很容易受到噪音、光線、車體晃動等因素的幹擾,難以進入深度睡眠,人的疲勞難以消除。同時,在車上耷拉着腦袋睡覺易使一側脖子疲勞而落枕,長此以往還損害頸椎健康。而車門開關和換氣風扇吹來的涼風,還容易使人着涼感冒,個别人甚至可能導緻面癱。
車上看書
上下班路上人擠車多,公交車難免經常踩刹車,車廂晃動較頻繁,在這種狀态下讀書看報是典型的不健康用眼行為。
同樣,在擁擠的地鐵閱讀、背單詞,看似珍惜時間,其實是在浪費視力。時間長了就會導緻眼疲勞、頭昏腦漲。
有人在車上看完書覺得眼睛累,就用手揉一揉,其實這樣更不健康。此時不妨做做眼保健操,即使簡單刮刮眼眶、雙手搓熱捂眼幾分鐘,都能起到促進眼睛周圍血液循環,幫助眼睛緩解疲勞狀态的作用。
結語:你是不是在上班的幾天都會有一些不同的心理變化,有時候特别的不想工作,或者是有時候工作興緻又特别的高呢?掌握好屬于自己的節奏,才能更好的工作。(文章原載于《都市健康人》《大衆健康》,刊号:2012年04期,作者:東方,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