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水産飼養常識-水産的營養價值

水産飼養常識-水産的營養價值

美食 更新时间:2025-11-08 06:03:33

  水産品是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尤其蛋白質含量豐富。

  水産飼養常識-水産的營養價值

  水産的介紹

  水産是海洋、江河、湖泊裡出産的動物或藻類等的統稱,和相關的服務或加工行業的總稱。如:水産品加工、水産品藥物、水産品出口貿易、觀賞水産品等等。

  晉張華《博物志》卷一:“東南之人食水産,西北之人食陸畜。”南朝梁王僧孺《忏悔禮佛文》:“天覆地養,水産陸生,鹹降慈悲,悉蒙平等。”宋曾鞏《廣德湖記》:“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魚雁、茭葦、果蔬、水産之良,皆複其舊。”提高漁用飼料養殖效果應注意的六個問題随着水産科學技術的發展,配合飼料的營養成分全面而合理、适口性好、散失浪費少、投喂方便、飼料報酬高等優點,已逐漸被廣大養殖者所認識和接受。

  水産飼養常識

  飼料質量

  不少養殖戶在選擇飼料時,首先考慮的是飼料價格而不是質量。選用廉價的劣質飼料,雖然降低了飼料成本,但對魚、蝦刺激、對水質的污染、緻病使用藥物的開支反而更大,可謂得不償失。這也是目前水産養殖生産中的最常見的誤區。

  例如,池塘用菜籽餅養鲫魚,研究發現被攝食的菜籽餅不到20%,其餘80%變成了肥料,由于菜籽餅在水中是經過生态轉化後才能被魚利用,所以效率大減。

  又如,一些飼料廠家為了迫求高額利潤,采用羽毛粉等代替魚粉作為動物蛋白源,雖然蛋白質含量很高,但養殖的魚、蝦消化吸收的很少,造成餌料系數上升,養殖效率下降。因此,挑選産品質量相對穩定的品牌飼料産品,比使用原料飼料(餅粕、谷麥類、糠麸類等)和自制顆粒飼料獲得的養殖效果和利潤更高。

  水中溶氣

  溶氧狀況是影響養殖魚、蝦攝食量及飼料食入後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長速度、餌料系數(每生産1kg水産品所需飼料的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據有關資料顯示,魚類在溶氧3mg/L時的餌料系數,要比4mg/L時增大一倍,生長在溶氧7mg/L中的魚生長速度比生長在溶氧4mg/L中的魚快20%~30%,而餌料系數低30%~50%。當水中溶氧量達到4.5mg/L以上時,魚、蝦的食欲增強極為明顯;達到5mg/L以上時,餌料系數達到最佳值。當前水産養殖過程中,水中的溶氧水平往往達不到應有的要求而影響飼料報酬。

  因此,為了保證養殖動物最佳限度利用所投喂的飼料,達到充分生長的目的,水中的溶氧應不小于5mg/L~7mg/L。因此,在高産、高密度養殖時,要考慮安裝增氧機,并在養殖過程中要經常測定溶氧指标,采取加水換水、改善底質、使用增氧機等措施,來達到溶氧充足,利于消化吸收、降低餌料系數的目的。

  池塘底質

  經過養殖魚蝦的池底,一般都有腐爛的殘餌、死亡的動物屍體、有害氣體(如沼氣等)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在不良水環境中養殖魚、蝦容易受到刺激,也易于感染疾病。

  據試驗,發生疾病後,魚、蝦一般要停止生長5~15天,即在發病及治療期間,所投喂的飼料将白白的浪費。因此,在苗種放養前,要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平時做到勤巡塘、勤觀察、勤檢查,觀察水質和底質的變化,使用水質改良劑(如沸石粉、活性碳、陶土、光合細菌、EM菌等),定期作水質理化指标化驗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使水體中的pH值、鹽度、溶氧、氨氮、亞硝酸鹽等均在良好的控制範圍内。

  水産的營養價值

  各種魚類、蝦、蟹、蛤蜊、海參、海蜇和海帶等水産品,味道非常鮮美,是深受人們歡迎的飲食佳品,但水産品究竟都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水産類包括各種海魚、河魚和其他各種水産動植物,如蝦、蟹、蛤蜊、海參、海蜇和海帶等。它們是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尤其蛋白質含量豐富,比如1斤大黃魚中蛋白質含量約等于1.2斤雞蛋或7斤豬肉中的含量。魚類蛋白質的利用率高達85%~90%。魚類的脂肪含量不高一般在5%以下。魚類中維生素B1的含量普遍較低,因為魚肉中含有硫胺酶,能分解破壞維生素B1所緻。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A含量較多,水産植物中還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魚類中幾乎不含維生素C。海産類的無機鹽含量比肉類多主要為鈣、磷、鉀和碘等,特别是富含碘。

  總結:水産品是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尤其蛋白質含量豐富。

  飲食真經:魚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組織蛋白質的組成相似,因此生理價值較高,屬優質蛋白。魚肉的肌纖維比較纖細,組織蛋白質的結構松軟,水分含量較多,所以肉質細嫩,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比較适合病人、老年人和兒童食用。另外,魚類脂肪含量與組成和畜肉明顯不同,不但含量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因此熔點低,極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消化吸收率可達95%以上;還具有一定的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魚類蛋白質屬優質蛋白,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比較适合病人、老年人和兒童食用。且脂肪含量低,有一定的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飲食注意:盡管水産動物營養豐富,但若食之不當,甚至會送命。例如河豚魚。魚肉和畜肉不同,其所含的水分和蛋白質較多,結締組織較少,因此較畜肉更容易腐敗變質,且速度也快,有些魚類即使剛剛死亡,體内往往已産生食物中毒的毒素。因此,吃魚一定要新鮮。有些水産動物易感染肺吸蟲和肝吸蟲,特别是小河和小溪中的河蟹,常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如吃時未煮熟,就可能緻病。所以在烹調加工時,應注意燒熟煮透。還有一些魚,主要是青皮紅肉魚、如鲐魚、金槍魚等,體内含有較多的組織胺,體質過敏者吃後會引起過敏反應,如皮膚潮紅、頭暈、頭痛、有時出現哮喘或荨麻疹等,因此要特别注意。

  如何鑒别有無病害的水産品?

  在市場上銷售的鮮活水産品要求:健康、活躍、無傷痕。符合這些條件,基本上可以說是健康的食品。但要完全達到國家無公害标準,就必須有産地檢疫證和無公害産品證書。目前,多數水産鮮活品還未達到此要求。

  鑒别方法:肉眼先看鮮活水産品的全身(以市場上銷售的鮮活草魚為例),魚體全身無傷、無痕、鱗片完整;手抓魚時有粘液,潤滑;不熟練抓魚的人,一般難抓住;此類魚基本符合國家健康安全标準,可食用。如果魚在小水池中已死或将死(看似呆闆)、且全身鱗片脫落、各鳍條撕開或全身肌肉發紅;當手抓魚體時,感覺粗糙,無力彈跳;打開鰓蓋,鰓絲充血或粘液多,此類魚不宜采購,不是病魚,就是重金屬鹽類灼傷的魚。往往其體内殘留藥物嚴重超标,食用後不利于人體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