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無止境的,要是想在欲望身上讨得一點便宜,那麼你付出的代價會特别大。正所謂,無欲則剛,放下對欲望的追逐,享受健康的生活。
有人說,增加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增加他的資産,而是減少他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欲望,并且各有各的不同欲望,欲望實現固然快樂,但實現欲望的過程卻往往是令人疲憊的;況且,有時欲望實現了,身心卻嚴重透支,實在有點兒得不償失。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古人雲:“寡欲者,其志潔;多欲者,其心貪也。”大凡寡欲之人,他們不僅對自己生活享受要求少之又少,清貧樸素,而且更追求道德上的高尚,崇尚精神上的富有。道德高尚是心理健康的基礎,精神富有是心理養生的保證。孔子為此還特别指出:“大德必得其壽。”
大思想家老子曾經指出:“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其大意是說,災禍莫過于不知足,罪過莫過于貪得無厭。一個人倘若見什麼就想要什麼,那罪禍可就要臨頭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老子進一步指出:“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其大意是說,虛榮與生命,哪一個更親切?生命與财産,哪一個更貴重?獲得和喪失,哪一個更有害?因此,過分貪愛,必将造成更大的破費,貯藏得愈多,也就必然損耗得愈多。所以,懂得自我滿足就不會有挫折,懂得适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這樣才可以保長久。對于任何人而言,你要得到什麼,就一定需要付出代價,貪得無厭必然會使人精力消耗過度,從而有損健康。
老子還一再告誡人們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其大意是說,要外表單純,内心淳樸,減少私心,降低欲望。老子最後強調“不責難得之物”,而要“為而不争”,其大意是說,不要過分看重稀有的物品,做什麼事都不要和别人争奪,以免造成精神緊張,進而危害身體健康。
科學研究發現:精神輕松,機體處于最佳狀态
心理學家們認為,欲望愈多的人,往往愈容易自尋煩惱;奢望愈大的人,常常愈容易挫折纏身。物質上清貧,我們可以擁有精神之樂;欲望上清貧,我們可以舍去煩惱之苦。清心寡欲其實是一種境界。因為欲望不高,人就容易産生滿足感和幸福感,無怨、無悔、無憂、無慮,自得其樂,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科學家們則認為,清心寡欲、淡泊從容的人會健康長壽。因為他們的個人欲望不高,既不會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也不會為争名奪利而苦惱,這些都能夠化解心理危機,防治心理疾病。由于他們的精神輕松,機體的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态,免疫力自然提高,抗病力自然增強,病魔也就退避三舍,人自然就會延年益壽。相反,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态,其激素分泌則容易紊亂,引發高血壓、心髒病等一系列疾患。
須特别說明的是,我們這裡講的“清心寡欲,淡泊從容”并不是說腦子裡什麼都不去想,什麼欲望都不能有,整日渾渾噩噩,不思進取,如此片面地理解就有失偏頗了——對于金錢欲、權力欲、美色欲等應該少些,少些,再少些;而對于求知欲、工作欲以及與疾病作鬥争的求生之欲、健康長壽之欲等,則應當多些,多些,再多些。
總結:欲望是阻止健康的一個攔路虎,不控制好人的欲望,則會嚴重影響人的心境,心境是養生的首要問題。沒有好的心境就養不了生。所以建議大家放下欲望,健康的生活吧。(文章原載于《家庭醫藥·快樂養生》,刊期:2012.07,作者:賀軍成,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