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适合喝柿葉茶?我喜歡飲茶的習慣是與生俱來的,這與我出身于喜歡飲茶的回族家庭有關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樣喜歡飲茶,飲茶與自己的飲食文化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飲茶習慣和傳統生活習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哪些人不适合喝柿葉茶?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我喜歡飲茶的習慣是與生俱來的,這與我出身于喜歡飲茶的回族家庭有關。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樣喜歡飲茶,飲茶與自己的飲食文化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飲茶習慣和傳統生活習慣。
回族同胞喝茶主要有三類:清飲、奶茶和蓋碗茶,極具代表性的是蓋碗茶,又稱“三炮台”。随着社會的進步,以茶葉為原料的飲食文化不斷發展,在沖、飲茶的基礎上,出現了“灌灌茶”、“油茶”、“面茶”等飲食品種。
我喝過不同類型的茶葉,也喝過不同價位的茶葉,也喝過各中不同類型的茶葉衍生的飲料,有過很多不同的體驗。
九二年後半年,我參加工作剛七年,被抽調去農村搞“社教”活動,分配到當時地區公署所在縣近郊鄉的半山--一個村,該村不通公路,距鄉政府所在地13裡山路,爬山要走兩個多小時。700多人口,基本是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讀完初中的隻有一人。當時農村攀比經常說:哪個村有多好,哪個村有多少工作人員。而這個村就沒有一個工作人員,都是土裡刨食的農民,日子過的緊緊巴巴。
這個時期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落後地區的生産力還在逐漸恢複階段,物質相對于其他發達還是匮乏,農村貧窮落後的面貌還沒有大的改觀。在我二十多年的生命曆程中,我還從未在這種鄉村生活過,而我這次要住在這個村,開展整整半年的“社教”活動。
這個村雖然窮困落後,但民風特别淳樸,村民特别善良。雖然“社教”活動要求我們工作人員要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但由于條件限制,我進村後隻能被安排住在村主任家,吃飯采取派飯制,由村文書負責安排,一戶農民家安排一天。村民們知道我是回族,每家都從集市買來了菜籽油,準備了雞蛋。
第二天的派飯我是在村文書家吃的。文書是一個善談的人,三十多歲,比我長七八歲。中午,我走進村文書家,文書叨叨嚷嚷地說了一大摞歡迎詞,找出來一個白瓷缸,從一個瓷罐中抓了一把茶葉給我泡了一杯茶葉。我端起缸子喝了一口,苦澀味嗆人。我看看缸子茶水表面,有些漂浮的茶葉都是碎末,搖搖缸子,茶水裡基本沒有完整條索的茶葉。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茶葉,但又确實難以下咽,就借口茶水燙慢慢地把缸子放到了桌子上。
文書看出來了我的尴尬,隻好解釋這是我沒有喝過的柿葉茶。村子距離集市遠,經濟又不寬裕,大多數農民家裡都不買茶喝,隻是在秋季撿拾一些村邊生長的柿子樹樹葉,揉碎曬幹,在往裡面混一點茶葉,就存在家裡自己當茶喝。
我是學農的,知道柿子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醫學價值,柿子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等,其礦物質的含量超過蘋果、梨、桃等水果。柿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柿子性寒,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鎮咳、怯痰等功效。另外柿子葉煮水喝,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在生活緊張時期,柿子在農村還當作糧食來儲備來救急。但用柿葉曬茶喝,我還是第一次。
現在,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了,但這次喝柿葉茶體驗給我的影響使我幾十年了始終難以忘記。我隻想說這是一個特殊的印記,一個特殊年代帶來特殊的體驗。柿子雖然營養價值和醫學價值很高,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它能開發出對人類有益的許許多多的營養品,但決不能代替茶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