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其實是一層很薄的口腔膜組織,覆蓋在牙齒周圍以及槽突的表面。幾乎每一個人都曾經有牙龈炎症,隻是病情有輕有重,輕微的牙龈炎根本不需要任何治療,也不導緻症狀,自己就會康複,甚至不引起患者的察覺。如果是嚴重的牙龈炎,則有急性和慢性兩種,發病初期隻要積極治療也可取得康複。
慢性龈緣炎的病損一般局限于遊離龈和龈乳頭,嚴重時也可波及附着龈,通常以前牙區尤其下颌前牙區最為顯著。正常牙龈呈粉紅色,患龈緣炎時遊離龈和龈乳頭變為深紅或暗紅色,這是由于牙龈結締組織内血管充血、增生所緻。
患牙龈炎時,由于組織水腫,使龈緣變厚,不再緊貼牙面,龈乳頭變為圓鈍肥大,附着龈水腫時,點彩也可消失,表面光滑發亮。患牙龈炎時,由于結締組織水腫和膠原的破壞,牙龈可變得松軟脆弱,缺乏彈性。
牙周組織健康時,龈溝深度一般不超過2mm,當牙龈有炎性腫脹或增生時,龈溝可加深達2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
健康的牙龈在刷牙或探測龈溝時均不引起出血。患牙龈炎時輕觸即出血,探診也出血。探診後出血是診斷牙龈有無炎症的重要客觀指标。
當牙龈出現炎症之後,龈溝的滲出液明顯增加,在這些滲出液中,可檢查出大量白細胞,有部分牙龈炎病人在發病之後會有龈溝溢膿現象,如果想要判斷牙龈炎的具體程度,可通過龈溝液量的測定來進行。量越多,則牙龈炎越嚴重,反之則輕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