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康複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康複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1 19:07:07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

  1、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較少見。嚴重的脊椎後、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成形術後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嚴重的胸膜肥厚,肥胖伴肺通氣不足,睡眠呼吸障礙以及神經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質炎,可引起胸廓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緻肺功能受限,氣道引流不暢,肺部反複感染,并發肺氣腫,或纖維化、缺氧、肺血管收縮、狹窄,使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2、支氣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為常見,約占80%~90%,由此可見,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肺心病最主要的病因。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症肺結核、塵肺、慢性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包括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和繼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肺部放射治療、結節并過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腫、隐源性彌漫性間質性肺炎、铍中毒、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肺泡硬石症等。

  3、肺血管疾病

  甚少見。累及肺動脈的過敏性肉芽腫病,廣泛或反複發生的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均可使肺小動脈狹窄、阻塞,引起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負荷過重,發展成肺心玻偶見于肺動脈及肺靜脈受壓,如縱隔腫瘤、動脈瘤等,也可見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4、其他

  肺部感染不僅加重了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肺小動脈痙攣、肺循環阻力進一步增加、肺動脈壓更加增高,加重右心室負荷甚至失代償。反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和毒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損害和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力衰竭;原發性肺泡通氣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亦可導緻肺源性心髒病;其他尚可見于肺切除術後和高原性缺氧等。這些疾病均可産生低氧血症,使肺血管收縮反應性增高,導緻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康複法

  秋季是各種呼吸性疾病的高發時期,如肺炎、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不可逆的器質性疾病,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教給大家幾種常見的慢阻肺的自我療法。

  1、縮唇呼吸

  以減慢呼吸頻率,延長吸氣與呼氣的時間,降低呼吸肌頻繁收縮對氧氣及能量的需求,同時借助逐漸增強的腹肌收縮力,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改善缺氧狀态。具體做法:讓患者取舒适卧位(坐卧位皆可),放松全身肌肉,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先閉嘴緩慢深吸氣,使放于腹部的手因吸氣而擡起,然後将口唇縮起呈吹口哨狀經口慢慢呼氣,使放于腹部的手因呼氣而凹下,放于胸部的手幾乎不動,這種深呼吸鍛練頻率為8-10次/分,持續3-5分,3-4次/天。

  2、腹式呼吸

  肺氣腫患者由于肺體積增大,膈肌下降活動度減弱,因而呼吸功能下降,腹式呼吸的目的是利用腹肌幫助膈肌運動,以增加肺泡通氣量。具體做法:患者坐位或站位,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吸氣時由鼻吸入,盡力将腹部挺出,吸氣時腹部内收用口呼出,呈吹口哨狀。呼吸過程中吸氣是主動的,呼氣是被動的,通過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降低呼吸頻率,減少了呼吸肌耗氧量,同時增加膈肌運動幅度,加大肺活量,減少殘氣量,改善缺氧狀态。

  3、促進排痰訓練

  讓患者坐位,深吸氣時憋住,然後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饑腹肌同時收縮,使胸腔壓力增高,産生瞬間爆破力,将聲門打開使肺髒深部的痰咳出,鼓勵患者經常變換體位,協助患者排背,配合超聲霧化吸入化痰藥物。

  4、控制性呼吸訓練法

  指導患者取仰卧位,手放在胸骨下端雙側肋緣交界處,平靜呼吸後在呼氣時将手輕輕的向下(背部)壓迫,吸氣時仍用力向下壓,讓腹肌對抗自己的手,一般連續5-7次後休息一次,再繼續進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