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初二桃花源記文言知識

初二桃花源記文言知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6 08:12:11
好的學習方式是:

首先得知道學什麼?

然後是怎麼學。

接着才是記。

重點是要用!并且經常用!

文言文學習亦如此,我們要了解我們通過一篇文言文需要掌握哪些知識,什麼是重點,哪裡是難點,哪些必須死記硬背。接下來的内容是中考必考的16篇文言文,希望學生和家長們可以參考下相關知識點,相信對您一定會有幫助。

初二桃花源記文言知識(必考的16篇文言文知識點解析)1

作者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谥“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浔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隐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隐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文章解析

一、内容概述(主題)

本文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生動地叙述了武陵漁人“發現”桃花源的經過,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情景,虛構了一個人人勞作、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戰亂,生活安定、風氣淳樸的理想社會,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同時含蓄地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渴望擺脫剝削、壓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二、結構簡析

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無意間發現桃花源入口。

第二部分又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第2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發現桃花源中人們生活美滿;第二層(第3段)寫桃花源中的人熱情接待漁人。

第三部分(第4段):寫漁人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别的人也沒能找到桃花源。

三、中考鍊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緣溪行(沿,沿着)

落英缤紛(花)

落英缤紛(繁多而紛亂的樣子)

漁人甚異之(對……感到驚異)

欲窮其林(盡,這裡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仿佛若有光(隐隐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初極狹,才通人(僅僅)

豁然開朗(開闊的樣子)

屋舍俨然(整齊的樣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悉如外人(全,都)

并怡然自樂(愉快的樣子)

見漁人,乃大驚(竟,竟然)

便要還家(通“邀”,邀請)

鹹來問訊(都,全)

無問津者(渡口)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

乃不知有漢(竟,竟然)

無論魏、晉(不要說、更不用說)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詳細說)

餘人各複延至其家(邀請)

此中人語雲(告訴)

不足為外人道也(向,對)

處處志之(做标記)

便扶向路(沿,沿着)

便扶向路(原先)

欣然規往(計劃,打算)

鹹來問訊(詢問消息)

2.翻譯下列句子。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有肥沃的田地、明淨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②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遙快樂。

③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譯:率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④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他們)問現在是哪一朝,(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和晉了。

⑤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譯:這個人為(他們)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他們聽了都長歎惋惜。

⑥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譯:其他的人又一一邀請(漁人)到家裡,都拿出酒和飯菜(招待他)。

⑦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譯:便沿着原先的路(往回走),(并)處處做了标記。

⑧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譯:(漁人)到了郡城,拜見太守,報告了(自己發現桃花源的)這番經曆。

3.後世把“世外桃源”作為理想社會的代名詞,細讀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這個理想社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答:(示例)環境優美、人人勞作、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戰亂,生活安定、風氣淳樸。

4.作者寫漁人以及後來的許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意圖是什麼?

答:桃花源,隻是作者以及無數勞動人民美好願望的體現,表現了人們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當然,這個理想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寫桃花源的無迹可尋,其實是一種隐喻,隐喻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不存在的。

5.試分析:“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透露出桃花源中人什麼樣的心理?

答:擔心外人知道後,打破他們平靜的生活。

6.用原文語句作答。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

(2)文中描寫桃花源人精神狀态的句子是: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時亂。

(4)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與其表達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7.“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複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們熱情好客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甯的生活。

8.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在文中也有暗示,請找出相應的一兩處語句。

答:①“忽逢桃花林”,“漁人甚異之”。

②“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

9.在我國四大名著中,各有一處所謂的“世外桃源”,請列舉出兩處來,并說說是何人所居。

答:諸葛亮居住的南陽;一百零八将聚義梁山;賈寶玉及衆姐妹住的大觀園;孫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10.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了他什麼樣的願望?

答: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生活安定富足”來回答即可。

11.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繪出來。(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答:圍繞本文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即可。

12.根據本文内容,恰當選用文中的四字短語填空。

武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現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窮其樂”。進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麼“怡然自樂”。離開桃花源時,他“處處志之”,但再來尋找時還是“不複得路”。

13.從文章第②、③段對桃花源的描寫可以看出,桃花源讓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答:提示,可以四個角度來考慮:一、環境方面(優美);二、物質方面(富足);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樂);四、能避亂、無戰亂,沒有壓迫、剝削。(答三點即可)

初二桃花源記文言知識(必考的16篇文言文知識點解析)2


語文掌握着孩子未來"何以為生"的主動權,還标榜着"生以為何"的價值觀。如果我的内容對您在語文知識方面有些幫助的話,感謝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